新快报讯 经历过病毒的恐慌,煎熬过夏日的酷暑,长期工作生活在繁华都市,你是否厌倦了车水马龙、熙熙攘攘?你有多久没有欣赏过绿树红花、沐浴过阳光微风,与小伙姑娘畅谈交流,与孩子们打闹嬉戏,在自然的怀抱里放松身心、放飞自我……
7月15日始,一趟“东西协作 山水情深”的媒体调研活动,把记者带回了那个天高云淡、月朗星稀、天籁齐鸣的乡村孩童岁月。特色农家宴、艺术村落民宿、土货特产伴手礼……贵州六盘水水城区海坪街道阿娄社区、盘州市两河街道岩脚村,两个藏在“深闺”的乡村代表,以她独特的魅力,摄人心魂,让人流连忘返、乐不思归。
乡村振兴让彝族村民吃上“文旅饭”——生活挺好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旅游是现时人们最崇尚的一种增长见识、调节生活、放飞自我的休闲方式。这次调研新快报记者更是体会到了这一点。过去,谈到贵州,人们第一时间想到的可能就是“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然而,时至今日,贵州是“多彩”的,散落在漫山遍野的村庄有了华丽蜕变,单言乡村建设,可谓出门皆景,可供游客选择的更加多样化。
开展东西部协作,是党中央着眼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自广东中山与贵州六盘水开展东西部协作以来,两市按照党中央要求,不断拓展协作深度,创新协作方式,优化协作机制,携手高质量推动东西部协作走深走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绘就一幅山水相融的美丽画卷。六盘水市水城区海坪街道阿娄社区,彝族特色的土墙、茅草、图腾等元素与现代建筑融为一体,这种独特的韵味不能不说是乡村振兴中民族与现代共融发展的一个缩影。
2016年,贵州省实施第一批易地扶贫搬迁,阿娄社区随之成立。以彝族文化开发保护为框架,阿娄社区致力打造文旅型村居,走出了一条旅游资源开发与彝族文化保护并行的发展路子,年游客接待量达60余万人次。每年农历六月廿四,阿娄社区都会举办彝族火把节,往往会吸引超过10万人前来参加。
阿娄社区坐落于野玉海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腹地,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作为一个多民族聚居的易地扶贫搬迁社区,阿娄社区中共有1684户7588人,其中彝族占比超过三成。彝族文化源远流长、氛围尤其浓厚。除了每年农历六月举办彝族火把节,当地还经常开展民族山歌对唱、拦门酒、竹竿舞、打秋千、彝族年、彝族祭山节等活动。
自中山与六盘水开展东西部协作以来,为助力阿娄社区种植业和文旅产业发展,2021年,中山投入东西部协作资金200万元,帮助阿娄社区供电线路整改提升、安装户表及配套变压器等项目,提升供电水平和安全性。通过中山市南区街道的牵线搭桥,中山市赛夫特劳保用品有限公司与六盘水阿娄社区还建立了结对帮扶关系,解决了80余位村民的就业难题。
“以前偶尔会遇到电力负载过大的情况,有时会断电,给游客带来不便。现在经过了两次电力提升,即使有大量游客也不会出现断电的情况。”海坪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苏玉宏说。
去年,中山投入500万元乡村振兴资金,用于特色民族村寨、餐厅和民族文化园等建设。对于搬迁群众来说,旅游业的开发可以提供很多就业岗位。阿娄社区的居民通过开办民宿、餐馆、小卖部等方式,吃上了“文旅饭”,每到旅游旺季,收入非常可观。
为了让更多村民享受到乡村改变带来的红利,国家乡村振兴局和中国农业银行联合推出的一款产品——“富民贷”,致力于支持脱贫地区农民发展生产增收致富。该产品贷款额度最高可达20万元。广东省粤黔协作工作队六盘水工作组为“富民贷”申请了金融帮扶项目,每年提供不超过100万元的东西部协作资金,为“富民贷”客户进行贴息,大大降低了农户融资成本,有效促进农民就业增收。
邹先生就是该项目的受益者,他的民宿建在阿娄社区文旅街上。“通过富民贷项目,我申请到了20万元的东西部协作扶持资金,为我的民宿安装了空调、美化了外墙面,目的就是想吸引更多的游客,把淡季做旺。”邹先生说,去年他民宿的营业额大概是70万元,今年相比去年,客单价提高了,游客相应也多了,营业额应该可以突破100万元。
正在文旅街现场宣传富民贷项目的中国农业银行水城支行客户经理桂菊香告诉新快报记者,去年3月,在东西部协作项目的引领下,农行为水城区发放了大量富民贷款,支持村民从事养殖、种植和发展民宿事业,已经带动当地超过6000人就业。桂菊香认为,在东西部协作的大环境中,她的家乡正在发生重大变化。
阿娄社区居民夏女士对新快报记者说:“我们阿娄社区‘文旅型’村居的打造,各种设施设备的完善,健身场所的打造,给我们老百姓带来了很多好处。比如我们在闲暇的时候,可以到处转转,欣赏风景、享受各种美食,我们的生活挺好的。”
“感觉这里民宿的工作人员就像朋友,住在这里很轻松。”来自广西贺州的游客高先生说,入住民宿,白天游览后,晚上可以坐在景观台、阳台上喝饮品、吹吹风,分享旅游的乐趣,有时还能听老板讲讲自己的创业故事,让旅途增添了更多人情味。
从深闺无人识到乡村振兴示范点——不似人间
六盘水盘州市两河街道岩脚村,2019年入选贵州第一批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岩脚村地处镇胜高速与水盘高速交会不远的山坳里,它另一个美丽的名字叫——哒啦仙谷。“哒啦仙谷”源于布依语,寓意相亲相爱。这里距离新城红果18公里,距离老城城关10公里,交通便利,是哒啦仙谷旅游景区核心区。
游走岩脚村,您可以漫步湿地公园,游走哒啦农庄,或荡漾在哒啦仙湖,嬉戏于七彩花田,小憩在湖畔花园酒店,尽情地和大自然拥抱,享受如痴如醉的美好时光!
然而,以前的岩脚村并不是这样!“‘泥滑烂路难得走,有女不嫁岩脚人’。这是盘州市十年前流传的一句俗话。”岩脚村相关负责人表示,“以前村里到处污水横流,现在道路干净整洁,每家每户建起了各具特色的民宿,慕名而来的游客可多了!”
从一个落后的小山村,蝶变为“避暑网红村”。岩脚村的华丽蝶变,离不开中山与六盘水东西部协作工作组的倾情关怀。为使岩脚村更加适合旅游度假,居民安居乐业,中山市小榄组团与六盘水盘州市将岩脚村列为共建乡村振兴示范点。2021年,首批财政援助资金635.5万元到位,对景区68户农户的房屋进行了升级改造,对老鸭塘居民组1015米农家巷子进行改造和修复,补充完善雨水沟渠1800米,整理、修缮、补充污水管网1800米,同时新安装了20盏太阳能路灯,增设了6组垃圾收集箱。2022年,40万元的东西部协作资金到位,协助岩脚村建成170平方米的标准化村级卫生室,村民的就医环境大幅改善。
“岩脚的美丽绽放,得益于东西部协作的东风。”穿行在岩脚村的农家巷子,看着已经“升级”改造的村庄记者心里荡起一股莫名的兴奋,村里负责人的讲解就像习习凉风“过耳”而去。只见一栋栋统一色调的农家别院分外惹眼,平坦的道路两旁规整地布置着垃圾分类收集点,整个村寨干净、整洁、有序……一个幸福感十足的村庄跃然眼前。
一个拐角处,一辆湘M车牌的小汽车映入眼帘,这是记者老家来的游客,进院寒暄得知,这户两层半民宿住了家乡游客三户人家,带队的是一唐姓先生。他告诉新快报记者,今年暑假来岩脚村的湖南永州游客有500-600人,分别住在周边各自然村里,基本都是8月底才回湖南。跟记者闲聊中,唐先生接到一个电话,是朋友打来咨询旅游居住情况的。挂了电话唐先生接着说:“还有20-30人要过来,我告诉他们不要来了,没地方住。”
厨房外、民宿院里支了一个移动小灶,几个人正在炒菜,“掌勺”的是一位女士,她是一名退休教师。听说与记者是老乡,大家言语间倍感亲切。她告诉新快报记者,唐先生是个房地产老板,朋友多,大部分游客都是通过他介绍才来的,岩脚村人湖相依、景观多样,夏季更是风景秀丽、花香弥漫,特别是气候凉爽,很适合避暑游玩。
来自江苏的王女士是朋友介绍来的,一到盘州哒啦仙谷景区就被这里的气候和环境吸引,立即决定住下来,她说,早晚特别舒服,不用开空调,准备待一两个月。
来自浙江温州的陈先生夫妇从网络上知道盘州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来了果真如此。先后找了几个点,最后选择岩脚村。他说,这里山清水秀,气候凉爽,民风淳朴,很适合居住。
风景秀美、民风淳朴、气候宜人……岩脚村吸引人的还有良好的管理与监督,据岩脚居委会负责人介绍,居委会对民宿有统一管理,明码实价不允许欺诈游客。民宿可通过美团、携程等平台线上预订,线下可通过居委会和网格员联系,房价在80-150元/天,包月可优惠。就餐仅使用厨房50元一天,包吃按50元/人/天,单点菜就按菜单价格收费。
行走在岩脚村,感受到乡村巨变给居民带来的幸福。如今东西部协作项目的实施,有效解决了两河街道岩脚居委会乱排乱倒污染环境问题,村居、人居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随着基础设施的提升和改造,促进了岩脚居委会农家巷子示范点旅游业、民宿、农家乐等居民经济可持续提升。再者,依托哒啦仙谷景区优势,开民宿、农家乐及小吃店等,有效带动了附近居民就近务工。是党的政策引领、东西部协作工作组、地方政府及人民群众的共同参与,让昔日落后的乡村发生了根本的改变,让人民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美好生活。
采写:新快报记者 李红云 通讯员 钟轩 六盘水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