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7月26日,“走进汾酒第一车间——全国主流媒体原粮(豌豆)基地行”在美丽辽阔的张北草原举行。在古称的“天闲刍牧之场”、如今的汾酒第一车间豌豆原粮基地,探寻汾酒“向下扎根的力量”,感受一颗麻豌豆从田间地头到舌尖美酒的蜕变过程。
今年是“走进汾酒第一车间-全国主流媒体原粮基地行”活动举办的第三年。汾酒集团党委专职副书记、副董事长李振寰表示,通过继续敞开“汾酒第一车间”,让大家切实感受汾酒的“粮心”,将汾酒的匠心真实、完整地传递给消费者,进一步为汾酒高质量发展赋能助力。据悉,2021年该活动在山西沁县高粱基地开展, 2022年则走进了甘肃山丹马场大麦基地。
汾酒总工程师韩英介绍,张北坝上草原是国家无污染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基地之一,这里为汾酒的绿色品质奠定了坚实的产品根基——张北草原的种植区域地处半坡丘陵地,气候凉爽、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通风条件极佳,黑土地略带砂性,不含重金属元素,是生产麻豌豆的极佳场地。而正是这种最高品质的麻豌豆,在制曲发酵的过程中融入汾酒,粱香与豆香的融合呈现出独特的气味和风骨。选择张北,无疑是汾酒酿造十大秘诀中,“粮必得其实”的一大体现。
目前,汾酒在张北县、沽源县、尚义县已发展了绿色豌豆基地10万亩。在汾酒原粮公司的大力支持下,从绿色原粮种植、收购、储存、配送等环节,已经形成了完善的信息化质量管理,豌豆分类、分标准建立数字化质量管理体系,为汾酒原粮质量提供了保障。对汾酒来说,“原粮”是其打磨品质的第一道关卡,也是品质提升的新基点。李振寰表示,品质是白酒企业决胜未来的关键,近年来汾酒始终保持着较快的发展速度,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汾酒品质的稳步提升。
李振寰还介绍,早在十余年前汾酒就从源头开始,以高标准、严要求来把控原粮品质,开始自建原粮基地的工作,制定了“测天下吉壤为我所种,汇天下好粮为我所用”的目标,并根据高粱、大麦、豌豆三大原粮农作物生长特点及区域环境优势,选择在国内原粮主产区、核心区、优势区进行空间布局。截至2022年底,汾酒原粮基地整体种植面积已经超过130万亩,形成了“土地一备案+五统一”的原粮基地种植管理模式。有专业人士表示,正是这种行业领先的绿色原粮基地,塑造了汾酒绿色品质的内核。
除了高度重视种植基地的科学选址,酿酒原粮品种的选育工作也是汾酒的工作重点。2022年,针对汾酒高档产品,汾酒选育了“汾粱30”“汾麦30”。而此次行活动现场,汾酒分别和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国家大麦青稞产业技术体系签署了汾酒原粮和大麦产业技术研发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所长杨维才表示:“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也是酒业的芯片,很高兴看到汾酒集团如此重视原粮供给保障工作,把原粮种植作为汾酒的‘第一车间’,我认为做得非常到位。”
另外,汾酒原粮基地在惠及自身的同时,也打造出了一份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汾酒样本”,在种子、肥料等方面,对贫困地区提供了一定的资金支持,在栽培技术、田间管理等提供了技术支持,帮助增产增收……国家大麦青稞产业体系首席科学家郭刚刚表示,汾酒作为民族品牌,每年采购的高粱、大麦、豌豆百分之百来自国内各大产区,在支撑区域发展和乡村振兴方面发挥着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