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今年以来,新型储能赛道持续火热。7月31日,广东新能源汽车·新型储能产业大会在佛山市南海区樵山文化中心举行。大会以“储势而发 粤能天下”为主题,邀请相关央企国企、龙头企业、隐形冠军、投资机构等单位齐聚一堂,共商新型储能产业广阔前景,共享新型储能产业合作需求,共促新型储能行业跨越式发展。
“2023年被称为新型储能爆发元年,‘双碳’目标下,未来几年将呈现井喷式增长,到2025年,产业规模将突破万亿。当前新型储能产业正值风口,而佛山也正好是个起风的地方。”佛山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丁锡丰表示。
佛山市南海区委书记顾耀辉表示,南海将加大对新型储能产业的引育扶持力度,推动新型储能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打造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新型储能产业发展高地。
当天大会还举行了佛山市南海区储能产业联盟成立启动仪式,旨在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及相关机构,在投资运营、生产制造、市场开拓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赋能产业发展。同时,南海宣布将设立1亿元的南海区新型储能产业发展扶持专项资金,分别对电化学储能、机械储能、电磁储能、储氢等新型储能产业给予系列政策。
大咖云集
热议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
作为第一个以广东省省级名义举办的储能产业主题的活动,也是全国首次以省级名义举办的新型储能行业交流活动,本次大会获得省、市、区领导高度重视。大会呈现与会嘉宾规格高、头部企业参与多、会议形式新、会议影响深等诸多亮点。
大会汇聚了省内外新能源行业众多顶尖专家学者和头部企业家。南方电网产业投资集团绿能公司首席专家梅成林、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专家简永楠、深圳腾势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南区营销总监郝忠、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光储领域专家王来福等,以及来自高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等各方面专家学者。其中,国信证券行业首席分析师周伟江作了“新能源汽车储能技术的主要发展赛道及竞争格局分析”的主题报告。各方专家、学者、企业家围绕新型储能产业发展展开全方位探讨、全景式解读,是一场专业化、创新性的思想盛宴。
同时,大会吸引了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南方电网储能股份有限公司等超10家央企,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等行业龙头企业,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广州鹏辉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星源材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上市公司等超30家上市企业参会。会上,各龙头企业积极分享高质量发展路径,交流新型储能行业领域新技术、新理念、新产品、新模式,展示高质量发展的最新成果。
此外,大会采用“政策发布+新品发布+探讨交流+合作对接”模式,让参会企业家们感受到了在南海发展新型储能产业的政策利好的同时,通过产业联盟成立、新型储能产业高端论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对接,进一步拓展了新型储能产业发展平台。参会企业覆盖了新能源整车及零部件、电芯、储能变流器、光伏逆变器及储能系统集成等储能产业核心领域。
全省领先
南海多措并举打造储能产业发展高地
广东省首个省级新型储能主题大会,何以选择南海?
据悉,此次大会选址南海,南海获此良机,除了积极主动争取以外,主办方广东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协会对南海新型储能产业的发展也予以充分肯定。南海勇立潮头,超前构筑完整储能产业链条;制造业蓬勃,拥有广阔储能应用场景;政策利好不断加码,推动新型储能产业集聚发展。各种优势叠加,是吸引各大企业落户南海投身新型储能产业的源源动力。
自2018年起,南海区便着力打造“两高四新”现代产业体系,为新型储能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产业链上下游基础。今年5月,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授予南海“中国氢能产业之都”品牌称号。在氢能领域流传着“中国氢能看佛山,佛山氢能看南海”的业内佳话。如今,南海初步形成集电芯、PCS、BMS、EMS等完整的电化学储能产业链,率先在全国建立电源侧、电网侧和用户侧所有场景,形成趋于完整的储能全产业链,初步构建起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新型储能产业发展格局。
南海工业门类齐全,覆盖41个制造业大类中的40个大类,拥有金属制品、汽车制造、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等5大支柱产业和泛家居、新能源、新材料等5大产业集群,是新型储能产业发展的肥沃土壤。
从应用端来看,南海储能市场前景同样广阔。作为制造业大区,南海工业总产值超9300亿元,工业用能需求巨大。据摸查,南海全区工业用能(煤电气)约为507.22万吨标准煤,其中工业用电总量约171.84亿千瓦时、折合标准煤约211.19万吨、约占用能总额超4成。其中,全区适配储能电站的大工业电力用户约5698家、年度总用电量约141.84亿kWh,测算装机规模约500MW/1000MWh,整体规模较大;潜在电力用户集中在用电量1000万kWh至1亿kWh,电力用户数量约230户;预计用户侧需求规模达6GWh,投资需求达100亿元。“南海在工商业端的用户侧储能的市场潜力非常大,政策支持和产业联盟都很接地气。”广东德九新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海燕表示,储能产业在佛山有较好的发展前景,预计未来三年内,公司储能领域的年产值将达到十亿。
近年来,为支持新型储能产业发展,南海区政府密集发布针对性政策。大会上,南海区发展和改革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张家玉对日前发布的《佛山市南海区促进新型储能产业发展扶持方案(试行)》进行解读。
据了解,南海将设立1亿元的南海区新型储能产业发展扶持专项资金,分别对电化学储能、机械储能、电磁储能、储氢等新型储能产业给予系列政策,招引元器件、工艺装备、电芯模组、电池管理系统、能量管理系统、变流器、储能系统集成、储能站建设运营及市场服务等具体领域的产业项目,一次性最高可获得500万元的政策支持。
“南海出台的这一系列政策是对企业全方位的支持,这种支持力度在全国来讲都比较少见。”广东海纳天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王海蛟表示,储能产业在国内前景广阔,在南海也有比较好的应用市场和前景,未来希望可以将科技、金融等领域跟储能产业联动。
未来,南海将借“广东新能源汽车·新型储能产业大会”的东风,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不断厚植兴业沃土,海纳百川,“储”势而发,以开放包容的姿态诚邀八方客商共享储能发展新机遇,共迎储能发展新未来,力争到2027年,南海新型储能产业总投资额破千亿元,实现产值破千亿元。
采写:新快报记者胡珊霞 陈诗婷 实习生杨荔雯 通讯员 冼继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