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话剧《钟馗嫁妹》刚刚结束在广州的演出,已经从人艺退休的“老艺人”杨立新在这部剧中担纲导演兼主演,他对于话剧艺术的热爱和追求,也通过这部剧传递给了观众。
小戏台大人生,戏剧舞台上有道不尽的人间悲喜、浮云世态。近期,广州各大剧院将上新一批话剧作品,广州话剧艺术中心创排演出的曹禺名著《日出》将首演,革命题材话剧《春园·1923》将在广东艺术剧院连演十场,此外,万茜、韩庚主演的话剧《你好,疯子!》十周年纪念版以及话剧九人的民国知识分子话剧系列《春逝》《四张机》等也将在广州登台,展现中国戏剧艺术的独特魅力。
《日出》
●演出时间:9月22日-10月1日
●演出地点:广州话剧艺术中心十三号剧院
曹禺名著
演绎黑暗中形形色色的人物命运
“太阳升起来了,黑暗留在后面。但是太阳不是我们的,我们要睡了。”知名交际花陈白露靠着银行家潘月亭的供养,生活在奢华的大旅馆,每日与各界名流周旋玩乐,个人生活也流传成了坊间谈资。陈白露少年时代的好友方达生听闻她的消息后,决定劝她迷途知返而寻至旅馆,向她求婚并劝说她随自己回去。但陈白露拒绝了他的好意,反倒是劝说方达生留下来几天,看看她所生活的地方……
《日出》是中国近代剧作家曹禺的代表作品,创作于1936年,是继《雷雨》之后又一部大获成功的中国戏剧名著。该剧以抗战前的天津社会为背景,以交际花陈白露为中心,以她所居住的旅馆为主要场景,围绕着陈白露刻画了各个社会阶层的人物群像。英国学者、燕京大学西语系教授哈罗德·谢迪克曾评价说:“《日出》是我所见到的现代中国戏剧中最有力的一部。它可以毫无羞愧地与易卜生和高尔斯华绥的社会剧的杰作并肩而立。”
今年8月,广州话剧艺术中心正式建组,创排演出这部著作。这是广话“一年一名著”创作系列2023年的新作,也是其名著话剧创作历程第十年的节点作品。
广话版《日出》主创阵容强大。剧组特邀国内著名导演、中国国家话剧院国家一级导演李伯男执导,国家一级舞美设计师季乔担任舞美设计,国家一级舞美设计师周正平担任灯光设计,中国国家话剧院国家一级舞美设计师赵艳担任服装造型设计,广州话剧艺术中心国家二级作曲家于力担任作曲,一众艺术大师倾力相助,为该剧的创作保驾护航。演员阵容方面,更集结了广话17位优秀演员携手演绎,呈现经典魅力。
剧目以黎明、黄昏、午夜、日出的四幕场景,极具艺术表现力与象征性地表现了处在黑暗社会中形形色色的人物命运,深刻揭示了人性中善与恶、丑与美的永恒主题。导演李伯男认为,这部戏中所映射的诸多问题,放至当今的社会现状中,仍有着强烈的警醒启示。这也正是广州话剧艺术中心选择创排这部经典剧作的原因。“《日出》作为曹禺先生的经典代表,在中国乃至世界戏剧史上都是浓墨重彩的一笔。期许广话版的《日出》也能在演出史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据悉,《日出》将于9月22日至10月1日在广州话剧艺术中心十三号剧院演出9场。该剧同时也是广州艺术季2023和第三届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舞台艺术精品中的展演作品。
《春园·1923》
●演出时间:9月7日-11日
●演出地点:广东艺术剧院
历史与艺术融合
讲述一段鲜活的红色故事
9月7日-11日,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共同出品,广东省演出有限公司、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纪念馆、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联合制作的大型革命题材话剧《春园·1923》,将在广东艺术剧院迎来第三度公演,连演10场,为观众奉上一场红色艺术盛宴。
《春园·1923》是首部以中共三大为题材的话剧。100年前召开的中共三大,书写了中国革命史光辉的一页,镌刻着广州这座英雄城市闪光的印记,有着深刻的时代意义和穿越百年的当代价值。
话剧《春园·1923》围绕“找寻”的主题,重温了1923年6月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们云集广州出席中共三大的故事,集中展示了中共三大9天会议上的激烈争论以及观点碰撞背后共产党人为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积极求索的精神,通过鲜活的戏剧表达,让这段历史在舞台上“活起来”,生动形象地展现在观众眼前。
作为革命历史题材作品,《春园·1923》的创排颇具难度,如何在尊重历史真实的基础上发挥艺术的想象力和表现力是剧组面临的大挑战。为此,剧组特邀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原主任、省委党校教授曾庆榴和广东省社科院原历史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黄振位共同担任该剧的党史顾问,同时还邀请了其他党史专家组成专家组,在剧本创作、演出排练、剧目合成的多个环节进行严格把关,以确保剧本内容符合历史真实。
在艺术表现方面,创作团队使用了时尚的旋转舞台,曾作为中共中央机关驻地的春园和曾作为中共三大会址的两层小楼伫立在一起,舞台360°旋转,自如切换场景,人物在场景内外穿梭,推进着故事的发展。
话剧《春园·1923》此前已在广州两度上演,创新的表现形式和的出彩的舞台演绎,让该剧赢得业界专家和观众的好评。曾庆榴认为,“在《春园·1923》里,编剧很好地把史料记载中的交流和讨论,转化为可观、可看、可感的舞台艺术行为,用今天的笔端,回望百年历史。”他表示,话剧《春园·1923》艺术化地把100年前发生在春园及三大会场的故事,通过舞台艺术手法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观众面前,是一场很有意义的舞台尝试。
《你好,疯子!》十周年纪念版
●演出时间:9月16日-17日
●演出地点:广州大剧院
万茜、韩庚主演
呈现对自我和人性的审视
“当所有人都认为你是一个疯子的时候,你将如何证明自己不是一个疯子?当所有人都是疯子的时候,你将如何证明自己也是一个疯子?究竟是你疯了,还是这个世界疯了?”话剧《你好,疯子!》首演于2013年,是导演饶晓志继《你好,打劫!》之后的又一部黑色幽默题材悬疑话剧。2016年,根据该话剧改编的同名电影上映,女演员万茜在片中一人分饰七角,贡献了现象级的教科书式表演,让这个故事备受关注。
今年,已凭借《无名之辈》《人潮汹涌》《万里归途》等影片在电影界占据一席之地的饶晓志回归戏剧舞台,打造十周年纪念版《你好,疯子!》,并力邀电影女主角万茜倾情出演,演员韩庚加盟。
剧中,女主角Icy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老百姓,只是,她和另外6个人被投放到了精神病院。在一个不断闪烁着红色信号的密闭空间中,几个昏睡中的人逐一苏醒,房间上空不时传来的神秘指引成为他们逃出“困局”的唯一线索。在这个充满未知的陌生环境中,谁会最终成为那个揭晓真相的幸运儿?一场关于自证+自救的荒唐“游戏”就此拉开帷幕……他们最终是会成功逃出生天,还是将永恒困在这场自我意识的迷局之中?
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怀揣着各自的梦想,然而,“梦想”要成为现实,只能靠努力才能实现。戏间几位主角的伦理与道德一次次沦陷,为了能让自己走出精神病院,袒露人性最丑陋的一面。在经历了一针针“镇定剂”和一次次电击之后,他们又重新审视自我,找回真我。
据了解,十周年纪念版经过导演的重新打磨和时间的沉淀,剧情人物设定更新迭代,同时融入对社会飞速发展趋势的全新思考。该剧开票后热度不断上升,目前,广州的演出已加开9月17日14:30的场次。女主角万茜是否能在戏剧舞台上收放自如,再现教科书式演技?韩庚的戏剧舞台首秀会否给观众带来惊艳?令人期待。
《四张机》
●演出时间:11月18日-19日
●演出地点:广州大剧院
风云激荡
开启一段百年前波澜壮阔的岁月
《四张机》是话剧九人民国知识分子系列的开篇之作,讲述百余年前的一个夏夜,古鹤箴、卢泊安、求三野三位教授在北大红楼的教员会议室中,围绕四位考生的试卷展开了一场关于治世求学和乱世成人的辩论。校园之内,新旧思想与多元价值激烈碰撞,正如校园之外,山河破碎,时局动荡。此次话剧九人开启了驻城演出季,《春逝》《四张机》两剧将在广州连演。
乱世中的一方书桌,显得尤为可贵;知识分子的命运,亦不可避免地被时代摇撼。《四张机》剧名中的“机”,是卷子的意思,也指“机会、机变”。四位考生的笔锋各有特点,三位阅卷人更是性格各异,表面上是关于录取哪位学生的问题,实则是关乎治世求学和乱世成人的讨论。校园小小方寸之间,有知识分子的激辩争鸣,亦有小人物的悲欢离合。
《四张机》是话剧九人2019年出品的原创话剧口碑佳作,加上《春逝》《双枰记》《对称性破缺》,以及刚在上海首演的《庭前》,“九人民国宇宙”俨然构筑成型。五部曲在时代背景下一脉相承,人物关系纵横勾连,故事主题各有不同,但充满文学趣味的文本风格和充满知识分子风骨的古今呼应却是相同的。
《春逝》
●演出时间:11月14日-17日
●演出地点:广州大剧院
轻巧而意蕴绵长
展现对抗命运浮沉的温柔力量
话剧《春逝》是由话剧九人出品的一则形式轻巧却意蕴绵长的话剧,也是九人民国知识分子话剧系列的第二部作品。去年5月,《春逝》曾在广州巡演,两次开票均火爆售罄,人气不俗。
《春逝》以轻巧温柔的方式,讲述了一段指向离别的相逢。生逢乱世,科研举步维艰,女性研究员更是饱受世俗偏见。在上海白利南路947号这座小小的物理所中,看似“仰望星空”的科研生活,实则沾染了不少现实的烟火气。所长丁奚林为了科研经费四处奔忙,闲时写几则小戏贴补开支;顾静薇兼任教师和研究员,得闲时亦不忘打点生活;助理研究员瞿健雄一心投身科研,却始终无法回避他人偏颇的目光。在人迹罕至的路口,一对年轻的物理双姝相逢、相知、相惜,也在短短一年时间内,成为了支撑彼此一生、对抗命运浮沉的力量。
这是一个已知结局的故事——以暮春相遇为始,又以另一个暮春的别离为终。在物理所,三人围绕着“账本”与“剧本”、“实验”与“生活”的有趣日常,激烈展示着时代偏见与内心选择的碰撞,也温柔安放了细密绵长的情感。
据知,《春逝》的故事取材于一段真实的历史脚注。有“东方居里夫人”之称的物理学家吴健雄,于1936年赴美留学之前,曾在中央研究院物理所工作了一年。彼时她朝夕相处的同事兼指导老师便是“中国第一位物理学女博士”顾静徽。而担任物理所所长的,正是当时著名的爱国物理学家和剧作家丁西林。
【同城加映】
“老戏骨”眼中的话剧,是怎样的一种存在?
由毓钺编剧、“老戏骨”杨立新担纲导演兼主演的当代原创话剧《钟馗嫁妹》日前在广州登台,这部兼具戏剧性和喜剧性的戏给广州观众带来了惊喜。而杨立新对于话剧的热爱,也给戏迷留下了深刻印象。他曾在采访中说,排话剧是一个智慧投入,“越好的戏越难排”。对于话剧的前景,他亦充满信心,“电影、电视代替不了戏剧”,“只要有好作品,观众就不会离开你”。
杨立新是荧屏上的“老戏骨”,拥有很多经典的影视作品。同时,他也是舞台上的常青树,在人艺参演过《茶馆》《雷雨》等,塑造了无数深入人心的戏剧角色。在人艺退休后,他对戏剧舞台的热爱依然没有减退,反而有更多时间投入幕后,去打造自己喜欢的作品。
《钟馗嫁妹》是编剧毓钺和演员杨立新继《戏台》之后的再度联手。杨立新称在第一次看到毓钺先生给出的剧本时,就十分惊喜。他认为《钟馗嫁妹》的剧本十分精巧,又十分具有喜剧性与戏剧性,感叹“这样的剧本实在是太难得了”。
“越好的剧本越难排。”在话剧《钟馗嫁妹》的创排中,身兼导演和主演的杨立新很累却很享受,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排话剧是一个智慧投入,没有什么轻而易举、差不多和大概齐,观众是蒙不了的。”杨立新认为,舞台表演有一个特点,就是观众虽然离得远,但演员的表演都有一个思想过程,“舞台本身就是假的,布景也只是用布做的,所以首先人要活,才能把整个舞台都带活”。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影视演员回归话剧舞台,在话剧舞台上直面观众、锤炼演技。对于话剧的现状,杨立新认为,戏剧是电影、电视无法代替的,它们是彼此共存、各领风骚的关系,不管哪种艺术形式,关键都是要看有没有好作品。“只要有好作品,观众就不会离开你;只要有好作品,我们就没有理由对市场丧失信心。”
采写:新快报记者 徐绍娜
图片: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