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9月22日,中山海事局举行中山辖区水上交通安全情况通报新闻发布会,通报中山辖区水域水上交通安全情况,并就水上搜救体系建设、船舶防台、防治船舶污染水域、防治船舶碰撞桥梁等问题答记者问。
中山海事局副局长(市水上搜救分中心办公室主任)胡凌在发布会上介绍,上半年中山进出港船舶75107艘次,口岸查验3519艘次,货物吞吐量5650万吨,集装箱吞吐量59.5万标箱,高速客船运量28.8万人次。
上半年,中山海事局辖区发生列入统计范围水上交通事故1宗,沉船0艘、直接经济损失2万元。上半年没有发生船碰桥、人员工伤、船舶污染水域事故,水上交通事故得到了有效遏制。上半年,市水上搜救分中心值班室共接到各类报警43宗,处置险情9宗,遇险船舶15艘,成功救助88人,搜救成功率98.88%,高于全省水平。
中山上半年实施船舶防污染登轮检查1902艘次,船舶燃油检测132艘次,载运危险货物船舶检查180艘次,客船、险品船等重点船舶零事故。另外,上半年中山重点时段水上交通零事故、重点施工水域零事故,并做好深中通道非通航桥孔293片箱梁、伶仃洋大桥107片箱梁的运输护航任务,保障南中高速横门西特大桥53片钢箱梁安全吊装,涉水工程没有发生纳入统计的水上交通事故。
在服务发展方面,中山助力中港高客快速恢复运营;助力全国首艘高速风电运维船、首艘入级CCs500千瓦级氢能源船顺利下水;快速协调处理南头大桥修复涉水作业,使南头大桥提前20天恢复通行。
为优化营商环境,中山推动港澳籍入境维修船舶免引航直航,实行船舶转籍不停航办理,海事行政审批时间平均压缩80%;推动游艇驾驶证无纸化办理;发布《“马上办好”事项清单》,办结申请60余项。
【新闻延伸】
船舶污染水域安全监管六抓手
针对中山辖区存在一定程度船舶污染水域风险,中山海事部门表示从以下六个方面做好安全监管。
●强化非法洗泥洗砂监管
2023年上半年,中山海事局共出动船艇668艘次,出动车辆423车次,出动执法人员1598人次,开展联合执法43次,上半年中山辖区水域没有发现水上洗砂洗泥行为。
●强化污染应急区域联防联控
在南部、西北部和东部分别建立三个污染应急区域联防联控体。其中南部的神湾片区已经建成,上半年组织船厂开展了联合演习,东部中山港民众片区危险品码头联防体系建设和中山西北片区水上溢油应急联防体建设(小榄、黄圃海事处)也在稳步推进中。
●强化危险货物安全监管
编写中山海事局2023年船载危险货物监管要求;加强船舶载运危险货物进出港口审批,加大散装液体危险货物船舶作业现场检查力度,危险货物船岸检查制度落实情况,督促做好作业前和作业中各环节的工作;持续深化“信用+智慧”安全监管,与海关、交通协同合作,开展联合执法开箱工作,精准做好涉危化品重大风险防控。
●强化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
积极参与中山市原油成品油码头和油船挥发性有机物治理联合检查。今年1-8月份,已开展172次的燃油抽样检查,船舶能耗数据核查279宗。
●支持船舶使用清洁绿色低碳能源
将岸电使用和对船舶受电设备的检查纳入全年工作指标中,依职责推进船舶靠港使用岸电;参加广东海事局年度重点工作集中办公推进开展《船舶燃料加注管理规定》的编写工作,制定船舶清洁燃料(LNG)加注作业安全监管指南。
●提升船舶污染应急处置能力
开展船舶污染清除单位清污能力核查及现场监督检查,强化防污应急设备库监督检查工作,前往危险品运输企业及码头开展安全检查,督促落实安全和防污染措施,结合事故案例对企业进行警示教育,并要求加强从业人员教育培训。
采写:新快报记者 李红云 通讯员 钟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