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当晨光熹微洒向古村,一群特殊的“追光者”穿梭于街巷阡陌。他们手持方寸屏幕,将平凡烟火定格成艺术,用光影魔法让时光驻留——这是中山市三乡镇总工会“文化惠工”夜校手机摄影培训班学员的蜕变剪影。连日来,中山市三乡镇总工会联合三乡镇团委开展的这场以镜头为笔的文化赋能之旅,不仅让50名职工从“记录生活”迈向“创作艺术”,更在古镇画卷中勾勒出新时代产业工人的精神图谱。
夜校赋能,实现从“记录”到“创作”蜕变
“下班后直奔夜校,既不耽误工作,又能学新技能,工会想得太周到了!”学员张先生的感慨道出了众多学员的心声。针对职工时间特点,中山市三乡镇总工会将课程精心安排在晚间,并设计“理论+实操”相结合的渐进式课程:从摄影构图、光线运用等基础知识,到短视频脚本创作、剪辑技巧等进阶内容,王金海老师结合多年影视制作经验,为学员们量身定制了系统教学计划。
每周课后,学员们在微信群内“上交作业”,用镜头记录家庭时光、工作场景与自然风光。其中,一组以“城市美容师”为主题的摄影作品脱颖而出——学员用手机捕捉了园艺工作者在烈日下修剪绿植的专注身影,画面构图与情感表达俱佳,获评当期“最佳作品”。作者杨女士分享道:“拍摄时,我结合了王老师所教,蹲低角度,将园艺工人放于九宫格底端,让园艺工人的辛勤瞬间与绿叶形成对比,想让大家看到平凡工作中的不平凡。”
镜头为媒,职工与古村的时空对话
培训尾声,王金海带领学员们来到雍陌村文化广场开展户外采风实践。这座兼具历史底蕴与现代活力的乡村广场,成为学员们创作的天然影棚。大家或定格充满底蕴的村居的一瓦一砾,或聚焦广场上嬉戏的孩童,将课堂所学转化为镜头语言。学员陈女士表示:“以前路过这里只觉得普通,现在才发现,每一束光、每一个身影都在讲述乡村的故事。”
“这次夜校培训不仅教会了我技术,更让我学会了用新的视角看待生活。”参与夜校课程的学员们纷纷表示,夜校课程让他们意识到,手机不仅是通信工具,更是表达情感、传递正能量的载体,这些作品不仅丰富了他们的精神世界,更成为连接家庭、团队与社会的纽带。
工会搭台,职工文化生活绽放新彩
三乡镇总工会专职副主席黄顺炜表示,此次手机摄影培训不仅是工会深化职工服务、推进职工素质建设工程的重要实践,更是以文化赋能职工成长、以艺术浸润职工心灵的创新举措。通过搭建零门槛的学习平台,工会旨在引导职工从“低头忙碌”转向“抬头发现”,在记录生活之美的过程中,提升审美素养、激发创作热情,同时为职工架起一座观察社会、表达情感的桥梁。
三乡镇总工会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探索“文化+技能”融合模式,以职工需求为导向,打造更多接地气、有温度的文体活动,让文化惠工真正落到实处,助力职工在提升技能的同时,成为新时代精神文明的传播者与践行者,为三乡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人文活力。
统筹:李志 朱颖洁
采写:新快报记者 曾贵真 通讯员 张雅莹
校对:马少俊
版权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新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