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是我省加快构建区域均衡发展新格局的重大举措,对推进县域经济发展、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都将产生深远影响。新快报记者将以面对面采访的形式,对话各地镇党委书记,展现我省镇、村实施“百千万工程”的生动实践和特色亮点,展开一幅幅以实干苦干姿态绘就的乡村振兴奋斗画卷。
“工业上,我们配合大型产业集聚区肇庆指挥部做好增量,并推动盘活低效厂房等,进一步焕发现有存量发展活力;农业上,我们正结合美丽渔场模式推动大沙水产产业链条完善提质,以持续提高鱼塘价值、助力提升农户收入……”结合肇庆市四会市大沙镇“推动全国千强镇争先进位、打造千亿产业集聚区、争当广东镇域示范样板”的主目标和实际资源特点,四会市委常委、大沙镇党委书记何政力向新快报记者提到,当前,大沙镇紧扣产城融合发展,全方位推进工业农业产业体系提级,促进镇域经济稳步提升,并加快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项目建设,升级大沙城镇功能品质。
做优增量盘活存量 构建新型工业化体系
新快报记者了解到,大沙镇是肇庆传统的工业大镇,结合当前“百千万工程”推进和乡村振兴发展新机遇,大沙镇坚持突出制造业当家、实体经济为本,在做大做强做优金属制品等传统产业的同时,也促进新能源汽车、先进材料等先进制造业集群。
“目前,集聚区13000多亩的土地征收工作已完成了土地补偿协议书签订,我们正按照定位进行招商。”何政力向新快报记者介绍,大沙镇以“建链、补链、强链”为抓手,配合大型产业集聚区肇庆指挥部“招大引强”,新引进的81个产业项目计划投资超200亿元,产业招商落地工作持续取得突破。
在做优增量方面,大沙镇持续加快推进广东华昌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值50亿元)、骏驰纸品等11个在建项目实现竣工试产,全力支持同宇新材料(2022年税收超亿元)、丽岛新材料、四会砂糖桔科技等优质企业增资扩产。
同时,何政力也提到,大沙镇正积极争取国资力量支持,针对大沙辖区内的低效厂房等工业存量进行新一轮盘活开发,以重新焕发存量发展活力,全面促进工业产业体系提级。
在四会砂糖桔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一罐罐、一瓶瓶带着四会砂糖桔新鲜香味的饮料在成熟完备的流水线工艺下“诞生”。扎根大沙镇十年有余,该公司成了每年砂糖桔采收时节,果农载着果实“奔赴”的安心去处。公司副总经理肖福良提到,目前,他们7个品类15个包装的饮料产品,全是以新鲜砂糖桔为主要原材料加工,“每年20万吨的产量,面向整个四会收购砂糖桔,带动的农户有3000多户”。去年,该公司还在佛山市禅城区驻大沙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下称“驻大沙镇工作队”)推动下,成立了肇庆市及四会市首个乡村振兴车间。
新快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四会砂糖桔科技有限公司增资扩产项目已经进场打桩,其计划投资2.2亿元建设高标准冷库、仓库等相关配套,项目达标达产后将带动收购超4500吨砂糖桔,新增3000亩砂糖桔种植面积。何政力表示,大沙镇正以全面落实扶企惠企政策及服务企业专员制度等一系列措施,打好企业服务“组合拳”,全力支持深加工企业做强做大,发挥好联农带农强势作用,依托产业体系提级进一步助力镇域经济发展。
健全美丽渔场模式 补齐链条推动发展
四会砂糖桔科技有限公司加快增资扩产建设的同时,落地大沙镇两年多的肇庆市太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太二”)在陈冲村打造的美丽渔场里,鱼儿们活力满满,600余亩的成片鱼塘生机勃发。太二董事长邓璇进表示,目前,他们在大沙美丽渔场完成了办公、展示、培训等区域的建设,正加快预制菜加工基地的布局,“接下去还计划扩大规模,完善集育苗、养殖、加工于一体的产业模式。”
新快报记者了解到,大沙镇虽“以工为主”,但也坚持以工业化理念、产业链思维推动现代农业发展。驻大沙镇工作队跟新快报记者提到,水产养殖是大沙镇重要的农业产业构成,农户基本家家户户有鱼塘。2021年以来,大沙镇及驻大沙镇工作队率先推动陈冲村与太二合作,探索推动美丽渔场模式落地,取得明显成效。
“经过统一的标准化改造,农户的鱼塘租金每亩涨了1000元,企业也能实现规模化养殖经营,多方共赢。”何政力说。眼下,大沙镇仁马片区千亩连片鱼塘已经全部集约完成,通过引入国资力量整合鱼塘资源,放大美丽渔场模式联农带农作用,最大限度惠及大沙农户。
此外,何政力表示,他们也在不断推动水产产业链条的完善,“在前端,我们正计划引进优质鱼苗企业在大沙发展,培育本土优质鱼苗;而后端上,也在积极助力太二水产品预制菜深加工基地建设、强化‘大沙渔’手信品牌打造等,不断补齐产业链条,延伸大沙水产产业链附加值。”值得一提的是,今年8月,四会市首家水产检测监测站已经在大沙镇正式运营,通过“政府+科研单位+企业”的创新运营模式为水产养殖“精准把脉”,全力解决养殖户养殖中遭遇的“疑难杂症”。而对于打造水产市场等延伸大沙水产产业链条项目,大沙镇也在积极筹划布局。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提升城镇功能品质
作为传统工业镇加上地理位置限制,大沙镇一度面临着“有产无城”“难留人”的境遇,对此,何政力提到,他们正加快推动教育、医疗等民生项目建设,结合百姓需求加速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优化城镇品质留下更多人才。
四会市委常委、大沙镇党委书记何政力(左)向新快报记者提到,当前,大沙镇紧扣产城融合发展,全方位推进工业农业产业体系提级,促进镇域经济稳步提升,并加快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项目建设,升级大沙城镇功能品质。
他提到,目前,大沙镇正在筹划全镇首个公办幼儿园的建设,黄涛中心小学扩建项目、大沙中学扩建项目等也在有序推进中,预计明年,大沙镇教育水平将能实现明显提升,更多学子能在家门口安心上学。这两年来,驻大沙镇工作队积极引入佛山资源,持续开展助学奖教等教育帮扶工作,通过发动后方单位资源及社会力量筹集了百万元资金助力大沙镇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改善和提升教学水平。
此外,肇庆市第五人民医院也将落地大沙镇,目前已初步形成规划设计,建成使用后将极大便利大沙镇百姓看病就医。驻大沙镇工作队这两年还推动了佛山市人民医院与大沙镇本地医疗机构结对,从医疗设备等硬件和医疗人才队伍建设等软实力方面助力大沙卫生医疗水平提升。新快报记者了解到,肇庆市首个镇级美术馆大沙美术馆于今年7月开馆,大沙镇农贸市场升级改造项目一期目前已实现80%的摊位入驻;目前,大沙镇正计划整合土地打造大沙“邻里中心”商住综合体,进一步提升该镇餐饮购物、文化娱乐等综合服务保障水平,提升城镇功能品质。
统筹:李志 朱颖洁
采写:新快报记者 农艳芳
摄影:新快报记者 王飞
校对:蔡佳
版权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新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