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享誉“煤电之都”美名,黑色矿石催生的深厚工业基础泼绘出贵州省六盘水盘州市的发展底色;高低山脉延绵,从漫山遍野的野果果中脱颖而出的“黄金果”——刺梨又正为盘州产业发展纳足层层绿意……广东省粤黔协作工作队六盘水盘州工作小组、中山市派驻六盘水盘州市工作组(以下简称“驻盘州工作组”)组长,挂任盘州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邓捷介绍,进驻以来,驻盘州工作组结合盘州资源特点和实际发展需求,积极注入中山力量,推动中山市小榄组团与盘州市达成了现代农业产业园、工业产业园、现代农业示范园等园区的合作共建。新快报记者现场了解到,现代农业产业园内,随着刺梨加工生产线等不断完善,惠及千家万户的刺梨产业正阔步走向纵深;工业园区内,基础设施的完备提升、厂房优惠政策的切实落地等,成了吸引企业进驻的“香饽饽”;而在现代农业示范园里探索的“小棚改大棚”尝试,不仅让“三变改革”愈加枝繁叶茂,更让“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理念生动展现……
农业产业园:完善生产线打造 助力产业链条延伸
从盘州市盘关镇贾西村的山顶观景台环视,高低起伏山脉不断延展,“中山市小榄组团·盘州市共建现代农业产业园”的红色招牌在一众绿意中尤为醒目,定睛细看,挺拔的刺梨植株遍布山坡之上。“刺梨不仅给当地老百姓带来了收益,更成为了盘州治理石漠化的‘好帮手’。”邓捷向新快报记者提到。“原来这些山头尽是石漠化的荒山,我们的刺梨树就是在石头缝里生长起来的。”盘州市盘关天富刺梨产业园总经理聂德友补充道。
聂德友是当地种植刺梨的先行者,做煤矿生意起家的他2012年就想着依托刺梨种植发展。“当时我们从1.3万亩开始种,现在整个天富园区已经辐射到3.1万亩,涉及贾西村等8个村,带动了3498户9446名农户。”他说,产业园内现有的80余名固定员工多为盘关镇村及附近居民,且每天需要聘请两三百人进行日常管护,“采摘期时,员工们可以半天在园区劳作,半天去采摘刺梨,一天能挣到近300元。”
除了直接带动村民增收外,该刺梨产业园每年还以地租、分红等形式助力涉及村庄的村集体经济发展。联农带农效益明显,又是盘州市支持发展的产业,驻盘州工作组2021年进驻后也发挥好中山能量,推动小榄组团与盘州市两河农业园区管委会签订共建现代农业产业园框架协议,确定以贾西村刺梨产业园为核心,覆盖盘关镇、两河街道的行政区域共建东西部协作现代农业产业园。
很快,驻盘州工作组便协调790万元东西部协作资金先后支持贾西村刺梨加工生产线打造和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备建设,助力改善盘州刺梨加工能力不足的情况,并进一步扩大刺梨鲜果储存量、延长储存时间,保障刺梨鲜果有效供给。“我们的收购范围覆盖了整个盘关镇,今年刺梨鲜果刚完成了原汁加工,有了冷库也能安心储存。”聂德友说。
在两河街道贵州刺力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厂区内,盘州刺梨产研中心2022年投入建设的刺梨果糕、自吸袋生产线已于当年实现投产,今年新增的贵州刺力王刺梨果渣综合利用(刺梨果酒)生产线也正在加快建设中,“预计年底就能投产。”该公司总经理庄志强表示,他们是盘州刺梨加工生产的头部企业之一,以“党建+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方式带动333个合作社、17万户农户发展刺梨产业。驻盘州工作组先后协调1500万元支持上述两条生产线打造,已投产的生产线预计能产生6000万元的生产效益,果酒项目也将覆盖1416户农户,新生产线直接带动新增就业60人。
驻盘州工作组表示,脱胎于山间野果的刺梨如今成了盘州重要的经济作物,希望能够依托农业现代产业园的发展,助力丰富生产线建设,不断延伸刺梨产业链条,让“黄金果”更大范围、更深程度地带动农户和村集体增收发展。新快报记者了解到,2021年至2023年,驻盘州工作组累计投入4271.5万元东西部协作资金助力共建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2022年9月,中山市小榄组团·盘州市共建现代农业产业园获贵州省批准为全省13个县(市、区)创建粤黔协作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之一。
农业示范园:探索“小棚改大棚” 生态产业立竿见影
除共建现代农业产业园之外,驻盘州工作组还以平关胜境农业科技开发农民专业合作社观光园为基础,推动小榄组团与盘州共建现代农业示范园,擦亮“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示范招牌。
驻盘州工作组表示,乡村产业兴旺与农业产业发展密不可分,而农业现代化又是未来农业发展的必趋之势,“平关胜境合作社此前便有设施基础,我们协调300万元东西部协作资金助力其率先探索‘小棚改大棚’模式,效益明显。”
平关胜境合作社理事长贺小湾跟新快报记者提到,该观光园目前以阳光玫瑰葡萄等精品水果种植为主,东西部协作资金助力了其50亩的设施升级改造,完成“小棚改大棚”后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一是提高土地利用率,在原有50亩的基础上增加土地利用15亩,能多种1875棵葡萄;二是增加了机械作业空间、降低用工成本,每年可减少用工成本支出6-7万元;三是实现提质增效,通过大棚改造,预计每年可增收60多万元。还为林下养殖打下基础,助推葡萄和鸡共生互利、种养结合的生态模式日益健全。
值得一提的是,该非公合作社也以“合作社+村集体+农户”的模式积极为农户和村集体创收。胜境街道办副主任封春花介绍,该观光园所在的石脑居委会362户农户以土地入股,每年均能直接获得每亩1000元的分红,“三变”(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及东西部协作资金投入又给村集体带来每年17.25万元的固定分红,还联动320余户农户的就业,“该村3000多人少有外出务工的,绝大多数村民都从中获益。”
驻盘州工作组表示,他们希望通过该示范园的引领带动,在盘州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模式,推动生态发展观念在盘州进一步“枝繁叶茂”,接下去还将进一步发挥“盘州基地+中山市场”作用,助力农业示范园可持续提质发展。
工业产业园:补齐配套优化服务 夯实产业协作基础
农业之外,驻盘州工作组也立足盘州市红果经济开发区基础条件和中山市家电、五金等产业转移趋势,在2021年促成小榄组团与盘州市共建工业园区,以红果经开区标准厂房为载体推动东西部产业集群发展。
“共建后,工作组投入的850万元东西部协作资金支持了园区给水、配电、消防等配套设施的完善,目前园区内共已10家企业入驻。”负责工业园建设运营的红腾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工作人员表示。此外,工作组还投入200万元资金助力园区企业发展。
“这里厂房租金是同等条件下最便宜的,面积合适我们中小企业,配套也完善。”工业园区门内,从广州市白云区将厂房搬回盘州回乡创业的玉尊实业有限公司老板敖贵福表示,2022年正式搬到共建工业园后,其用工和场地成本降了,也解决了长期来的用工不稳困扰,“我们现在有70多名员工,基本都是当地人。”
敖贵福表示,有东西部协作等政策支持,回乡创业办厂也让自己能更加安心发展生产,如今,他们已在加工制造平板电脑保护套基础上延伸出背扇业务,仅一年多的时间就已初步达到规上企业标准,正不断往“专精特新”方向钻研。“回来后感觉厂里发展越来越好了,”该公司员工杨姐提到,自己跟着厂子从广州回到家乡,如今在家门口又能打工又能照顾家里,感到很满足。
统筹:李志 朱颖洁
采写:新快报记者 农艳芳
图片:新快报记者 王飞
视频剪辑:新快报记者 黄粤文
校对:马少俊
版权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新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