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2023年“在粤”系列活动第三期“有风自南——广东流行音乐专题展”正在广东省文化馆展出。11月17日,广东省流行音乐协会主席高翔率队参观了展览。展览以丰富的音像资料呈现广东流行音乐的鎏金岁月,带观众触摸记忆里难忘的经典旋律。高翔在参观中为广东流行音乐点赞:广东流行音乐人的活跃度和内驱力在全国首屈一指。据悉,展览将持续至11月26日。
展览分为“风起岭南(1978-1989)”“歌满神州(1990-1999)”“世纪新韵(2000-2011)”“出新出彩(2012-2023)”四个篇章,通过资料图片、文字阐释、实物展示、视听装置等形式,立体展现广东流行音乐45年来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涛声依旧》《弯弯的月亮》《我不想说》《小芳》《信天游》《晚秋》……动人的歌声、经典的卡带、熟悉的面孔,让展览年代气息满满。参观过程中,高翔表示:“感觉就像穿过时光隧道,一下子回到了过去的感觉。尤其是上世纪80年代到2000年之间的20年,是广东流行音乐历史上最辉煌的一段时期,真的是天时地利人和,出了太多的优秀的音乐人和作品,看得我非常激动。”
展览梳理出了广东流行音乐发展历程:中国内地第一支流行乐队紫罗兰轻乐队成立的1978年,正是改革开放的元年。改革开放的先行地是广东,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的发生地也是广东。广东流行音乐始终与时代的脉搏“同频共振”。高翔认为,广东成为中国流行音乐的先行地和重镇,跟广东自身的人文传统是紧密相关的。“广东在文化上的开放包容,广东人低调务实的性格,广东在市场经济、民营企业的崛起,给流行音乐在广东的发展造就了一个非常好的土壤。”
迈进新世纪,网络时代到来,反映在流行音乐上就是传播方式变得多元化,从唱片转向互联网流媒体。同时,广东流行乐坛也面临着歌手北上、盗版泛滥等问题。时代在发展,对于产业最前沿的发展动态,高翔认为当下ChatGPT等AI产业的爆发,以及抖音等短视频平台的风靡,使得流行音乐的发展又走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我8月份到中央音乐学院考察,发现他们也搞了一套写歌的AI,你随口念一句歌词,平均20秒钟,包含词曲唱的一首完整的歌就出来了。虽然当下AI生成的音乐与人类高水平音乐家相比还显稚嫩,但它学习迭代的速度是人类无法企及的。”而短视频平台上爆火的十几秒的抖音神曲,也将逐步改变大众对音乐的审美和接收方式。
广东省流行音乐协会的前身,是全国第一个流行音乐组织——广东省通俗音乐研究会,对广东流行音乐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高翔介绍道:“广东省流行音乐协会目前是中国在流行音乐领域最大的社会组织,有将近2万名会员,有30多个涵盖整个音乐产业链的专业委员会,29个地市工作委员会,这些数字远超北京、上海、成都等音乐重镇。广东流行音乐人的活跃度和创作内驱力在全国是首屈一指的。”他认为,广东音乐人具有与时俱进的特质,当下的音乐人应该积极关注和融入新技术和媒介的发展,但也不能降低对好的音乐的标准和追求。
采写:新快报记者 徐绍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