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市总工会和县财政令“老城旧宫”焕新颜
惠州龙门被誉为“粤港澳大湾区的生态明珠”,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别具特色的民俗与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构成了龙门这一多彩乡村。在过去几年里,龙门县工人文化宫因种种原因停止运营,曾经热闹非凡的活动场所变得冷清荒废。如今,“老城旧宫”焕新颜,县政府提供财政支持,龙门县工人文化宫正在焕发新的生机。通过举办多样化的文化活动、艺术表演和职工竞赛,这里重新成为了职工们娱乐休闲的重要场所。
支撑
党政支持建立资金保障机制
龙门县工人文化宫总建筑面积7064平方米,主要建设功能综合楼、文化活动中心两个主体建筑。作为龙门县职工文化活动的主要阵地,龙门县工人文化宫是地方职工文化建设的主心骨。过去,受场地、设施条件等因素影响,位于县城老城区的龙门县工人文化宫因难以满足广大职工学习、娱乐的需求而于1998年停止运营,场地、人员纳入龙门县总工会统一管理。
此后,龙门县工人文化宫的建设开始提上日程。通过积极与上级工会和县有关部门沟通对接,各方形成共识,获得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工人文化宫于2018年初正式启动建设,启动以来也得到了省、市总工会的大力支持。
资金问题是许多工人文化宫面临的问题。2018年5月龙门县政府批准龙门县工人文化宫项目建设,项目建设资金除上级工会补助外,剩余部分由龙门县财政统筹安排。同时,该项目被列入2019年龙门县重点项目、民生工程。
依托于资金及场地,龙门县总工会开始组织开展各式各样的职工培训、技能竞赛、文体活动,为职工提供困难帮扶、法律援助、职工心理健康咨询等服务,同时积极向县委、县政府申请经费以支持工人文化宫的发展和运作,并根据实际情况向上级工会适当申请补助。
导向
整合资源 以公益性为发展导向
针对地区职工特点,结合工人文化宫现有功能科室,龙门县工人文化宫初步拟定公共文化服务项目,打造特色化、常态化服务品牌,让职工的文化精神需求得到充分满足。同时,文化宫加强与当地公共文化机构对接合作,做到互联互通,参与区域文化共建共享。
龙门县工人文化宫与相关部门、行业协会及专业培训机构等合作,敞开大门吸引有热情、有经验的社会力量和优秀人才参与职工文化建设,“我们借助他们的专业队伍,在组织职工文体赛事、职工文艺培训和表演等方面,依托他们的资源优势,丰富服务内容,提升开展活动的规模和档次。”龙门县工人文化宫办公室主任黎飞介绍。
成效
文艺惠民丰富干部职工文体活动
建成以来,职工文体服务活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1月我们开展了‘文化惠民 挥春送福’活动、春节送温暖慰问新业态会员活动;3月开展普法宣传活动;4月举办2023年龙门县(工会杯)职工篮球赛,全县各乡镇30支代表队近400名运动员参加比赛;6月举办第五届‘工会杯’知识竞赛;7月有龙门县职工太极拳培训班……”黎飞介绍。
采写:新快报记者 毛毛雨
图片:由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