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治,百姓安,天下稳。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也是乡村振兴的基础。美丽乡村建设,离不开各村各镇乡村治理水平的提高、公共服务的强化以及乡风文明建设。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广东以“党建+治理”为核心,以“群众满意”为宗旨,以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为主平台,全面推进镇村同建同治同美,涌现出许多好经验好做法好案例。
新快报陆续推出乡村治理系列报道,展现各地乡村治理成果以及文明新气象,探索具有鲜明现代化乡村治理特色的“广东经验”,也为全国的乡村治理提供一个可供参考的广东样本。
当前,广东以头号工程的力度推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加快把县镇村发展的短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潜力板,奋力开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新局面。“利莫大于治”。锚定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全省各地把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主攻方向,探索创新乡村善治的特色道路,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共同体,夯实乡村振兴基层基础,为更好服务“百千万工程”全面激发释放乡村活力潜能。
“积”活力 乡村治理与发展互融共进
为乡村发展建言献策每采纳一次得100积分,参加村委会组织的志愿服务得100至1000积分,房前屋后环境卫生做得好,每月加100积分……走进“广东省乡村治理示范村”茂名市电白区岭门镇平岚村,乡村振兴积分超市开张后,实现村民积分兑换物品的自由,激发了大家参与村庄治理的热情。
加强和完善乡村治理,是省委实施“百千万工程”的重要内容。要求创新乡村治理方式方法,推广应用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网格化等治理方式,开展乡村治理示范创建。
“乡村治理必须充分发挥广大村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将‘村民参与’摆到更重要的位置上。”岭门镇党委书记陈振宇表示,岭门镇重点打造乡村振兴先行示范村平岚村,建设乡村振兴积分超市、探索积分奖励机制正是发动村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长效管护、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创新举措,这一举措入选广东省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典型案例。
针对村民担心积分超市成为“昙花一现”,珠海市驻岭门镇帮扶工作队队长黄灶涛说:“我们打造的这个乡村振兴积分超市,没有花费镇村一分钱,从超市建设到兑换物品,都来自消费帮扶行动中受惠的企业赞助,只要消费帮扶行动不停止,企业就会一直支持下去。”
在发展中治理,以治理促发展。打造“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珠海特色帮扶产业”,培育一批就业容量大、辐射带动强、增收效果好的特色产业;形成岭门镇消费帮扶产品目录,累计消费帮扶逾300万元……近年来,岭门镇乡村特色产业不断壮大,为推进乡村有效治理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今年由珠海市卫生健康局牵头筹集资金250万元,支持建设一栋产业综合服务大楼,进一步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黄灶涛表示,目前, 岭门镇在18个行政村铺开“清单制”“积分制”工作,全面提升乡村治理效能,不断激发群众内在动力,让农民真正成为乡村治理的参与者、乡村建设的主人翁、乡村发展的受益者。
聚合力 既要“群众参与”又要“群众满意”
今年,清远市阳山县大崀镇松林村30多名党员、小组长、村民等代表,一起讨论了“青山围”便民桥修复拓宽改造项目。大家集思广益,最终协商形成一致意见,通过村民自筹、集体出资及申请上级支持,解决项目建设所需资金。“整个项目投入约20万元,其中村民自筹13万元。”松林村党总支书记黄火炎告诉新快报记者,项目已经完工,方便了村民出行。
“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共同体。”省委实施“百千万工程”,要求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2021年12月,松林村被民政部确定为“全国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试点单位”,探索建立党建引领、多方参与、共治共享的村级议事协商制度。
“我们基本每个月都会开一次议事会,主要是向村民代表通报村里一个月的各项工作情况,村民代表事前会征集群众的诉求、意见和建议,大家会上畅所欲言,达成共识。”黄火炎说,通过议事协商,现在村里的矛盾都减少了,村美民富的愿景照进现实,“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万多元,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增长到20万多元。”
乡村治理不仅要发动“群众参与”,也要实现“群众满意”,广东各地积极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实践。在今年6月26日召开的村民代表大会上,潮州市湘桥区桥东街道社光村亮出了上半年的“成绩单”:上半年村集体收入77万多元,协助社光小学完善校园硬件设施建设,完成坑内道路水泥硬底化,拆除郑厝路猪舍并进行改造作为临时停车场,完成对将军爷片区水利沟加固修复工程,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每年村民代表大会至少开两次,每次都会现场直播,村里的重大事项对所有人公开。”社光村党总支部书记陈金中说,通过建立健全党群联席会议、党员直联、村民议事等32项制度,充分激发村民参与治理的积极性。2021年9月,社光村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强党建 发展“短板”变“潜力板”
从曾经的“扫黑除恶重点村”“环境脏乱差村”“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村”,到被定为陆丰十大“共同富裕示范村”,汕尾陆丰城东街道高美村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全面深挖发展潜力的振兴之路。
创新乡村治理,走好乡村善治之路,关键在党。省委实施“百千万工程”,要求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全面提升“头雁”工程质量,选优派强驻村第一书记,持续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高美村通过选优配齐一批政治素养过硬、谋发展能力强、愿意为民办事的党员,积极探索“党建+”乡村治理模式,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制度,成功“摘帽”,夯实乡村振兴基层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扭转村集体土地长期被占用、集体经济薄弱的局面,解决村集体“三资”不清、账实不符、资产闲置浪费及被侵占流失等问题,推进清产核资工作及不规范合同专项清理行动,高美村党委书记陈云棠当众销毁自家不规范合同,全村共清理违法承包合同50多份,收回集体土地超过7450亩,为村集体每年挽回经济损失至少300多万元。
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建设“共同富裕示范村”,高美村大力推动“股票田”改革,采取农户“以地易股入社”方式,率先成立陆丰市第一个股份经济合作社,继而全村推广,成立股份合作经济联合社1个、股份合作经济社8个,全面盘活土地资源,将发展的“短板”变成“潜力板”,逐步形成“一茶(高美茶)一笋(高美笋)一鱼(海鲈鱼)”三大产业。2022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5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200万元。
风好正是扬帆时,不待扬鞭自奋蹄。围绕高质量发展主题,广东各地全力推动“百千万工程”不断走深走实,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为助推乡村全面振兴贡献“广东经验”。
统筹:李志 朱颖洁
采写:新快报记者 朱清海
图片:新快报记者 王飞
校对:王萃
版权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新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