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广州市地铁通车运营里程增加到了621公里,在全球城市轨道运营里程排行榜中稳居第三。在这一年里,广州地铁数万名建设者废寝忘食,夜以继日的紧张工作,地铁在延伸,轨道上的大湾区越来越便利。
我所在的单位在2023年参与着广州市三条地铁线路和两条城际铁路的建设任务。因为工作的原因,我上工地经常带着相机,纪录一线员工辛劳的身影,工程进展的情况等,见证着粤港澳大湾区地铁的发展,通过我的记录可以以斑窥豹,来看这一年里轨道的延伸——
坐着世界最快地铁去打球
我到广州之初,担负的是广州市地铁十八号线的建设任务。该线连接广州市核心区与南沙新区。经过数万人的拼搏奉献,十八号线在2021年国庆节前开通,最快时速达到160公里,是目前世界最快的全地下线地铁线路。
十八号线给广州市民工作生活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改变。在今年的9月28日,该线开通运营整两年的时候,日客流量达到13.8万人次,创造了历史新纪录。
我的朋友谭奕炜医生告诉我说:“其实每次坐18号线,我都觉得特别自豪!因为这是全世界最快的地铁啊!”
谭医生工作、居住在广州市核心区,喜欢打球。原来他与身在南沙的球友天各一方,很难在一起打球。自从十八号开通后,谭医生经常下班后,乘坐地铁不到四十分钟就到了南沙万顷沙的球场,热热身就开始了激烈的比赛。经常一场酣畅淋漓的比赛后,再乘坐十八号线回家辅导孩子功课,一点儿也不耽误事。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因为没有十八号线之前,只有地面交通,单程最快也要一个半小时车程。
十八号线的北拓南延
在这一年里,十八号线又开始了新的生长,只是不叫地铁了,叫城际铁路。
十八号线向北延长的叫广花城际铁路,全称广州东至花都天贵城际铁路,起于广州东站,向北止于花都花城街站,新建7座车站,线路长39.6公里,设计时速160公里。
我们承担的是白云城市中心站和两个盾构区间的施工任务。白云城市中心站为广花城际、芳白城际与规划三十四号线、三十九号线的换乘车站,设计采用双岛四线,设计总长为1010米,这是在城际铁路历史中还没有过的车站长度。
车站深21米,目前正在进行车站主体结构施工。进入地下,庞大的支架系统跃入眼帘,蔚然壮观,整个轮廓就象一艘正在建造的巨轮昂首挺胸,向你迎面驶来,震人心魄。层层支架钢管密密麻麻,工人们在脚手架中如履平地,上下穿梭,紧张工作,就象一台舞剧正在舞台的中央上演,让人对劳动之美的赞叹涌上心头。
十八号线向南延长的叫南中珠城际铁路。南中珠城际铁路由万顷沙往南引出,将分为东西两线,西线进中山,东线经中山到珠海。今年3月底开工建设的是西线工程,全长46.29公里,设站13座,起于广州市南沙区万顷沙站,止于中山市兴中站,设计时速160公里。 南中城际铁路是中山融入“轨道上的大湾区”的标志工程。
我们工地所在的地方叫二十涌站,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几何地理中心南沙湿地。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一片零丁洋边的滩涂,八百年前还是一片海。“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1278年,文天祥正是被俘押解北上,经过此处,写下了《过零丁洋》这首诗。那时是国破家亡,山河破碎。
现在展现在你眼前的这片新造的滩涂地上,数百台钻机、吊车、挖掘机、推土机等大型工程机械排成了庞大的阵势,数百台大型工程车辆昼夜不停,川流不息,一片热火朝天的大干场面。
这里离最近的商店和有人居住的地方要三十分钟车程以上。在今年6月刚进场的时候,我们要先开辟进出的道路,再把数百亩的鱼塘填起来,然后打地坪、接水、接电。海边的天就象娃娃的脸,说变就变,每天要下三五场暴雨,不下雨的时间就是太阳曝晒的时间,现场的人平均都被晒脱了三次皮以上。在这个工地上的人,最大的愿望是“如果这里有棵树多好,可以为我遮遮阴,挡挡雨,哪怕是一棵小树也好啊……”
我们边建家,边抢工。因为在珠江出海口,台风威力巨大。为了防范台风,我们把项目办公的临时用房提高强度等级,当台风来袭时可以作为临时避难所。为了让员工安心工作,我们每天按排专车接送,保证休班的人进出工地的需要,专人负责员工生活日用品的采买供应,衣服专人清洗。
大家心安了,工程的进度也上来了。二十涌站是国内第一个在海滨滩涂淤泥里开建的地下城际铁路车站,地下水与海水相连通,与海潮同频共涨落。没有先例可以借鉴。建设、设计和施工各方面的专家大胆创新,边干边摸索,克服了地连墙极易塌孔等困难。9月底完成了全部围护结构的施工,进入车站主体施工阶段,为盾构机早日下井发起冲刺。
广花城际铁路与南中珠城际铁路建成通车后,将与地铁十八号线贯通运营,一条线串联起大湾区内珠海、中山,以及广州南沙、番禺、白云、花都,将大幅缩短各区间的时空距离,实现中山、南沙均可直达广州白云机场。
闹市中的十号线盾构机出井了
我们还承担着的广州市地铁十号线施工难度最大的车站滨江东路站和最难的盾构区间的施工任务。滨江东路站西边距离珠江15米,东边距离两栋160米高楼仅10米,是一座夹缝中开挖的长163米,宽23.3米,深度相当于13层楼高的地铁站。经过三年的奋战,在今年我们终于实现了滨江东路站主体结构封顶。
我们担负的区间的盾构任务,高峰时我们投入了五台盾构机。东湖站至滨江东路站区间隧道全长1260米,下穿珠江航道600米。极易发生盾尾涌水、涌沙、江水回灌隧道、建筑物变形开裂等风险。长80多米、重500多吨的盾构机在其间掘进,就如同穿山甲钻豆腐。
而我们在穿越珠江时正值珠江汛期。广州珠江遭遇百年一遇天文大潮和10年来最强“龙舟水”,珠江潮位白天全面超警,水漫到沿江路面,广州中心城区一度出现最高超警1.1米的高潮位,给珠江下35米深处的盾构掘进带来严峻考验。
今年我们完成了全部的盾构施工任务,随着一台台盾构机完成使命,经过拆解,被吊出井,实现平安退场,这是所有参建者最大的幸福!
2023年即将过去,智慧与汗水浇灌着一件件精品工程,如一座座里程碑璀璨夺目,我们期待着新的一年的到来,期待着在龙年里龙腾虎跃,大展宏图,创造出新的业绩,让大家的生活更幸福,让大湾区的发展实现新的加速度!
作者:王荃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