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各类帮扶资金累计约5.725亿元(另组团单位自筹约4449.8万元),实施各类帮扶项目1455个;帮扶提升乡村振兴产业项目131个,推动21个帮扶镇涌现出一批“叫得响”的特色产业;配合打造信宜市钱排镇、高州市曹江镇等一批“百千万工程”亮点……
按照广东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从2021年6月起,珠海市结对帮扶茂名市21个重点帮扶镇。进驻以来,在两地乡村振兴部门的指导下、珠海市驻茂名市乡村振兴帮扶指挥部(简称“指挥部”)总体谋划协调下、各组团帮扶单位的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五大振兴”, 结合“百千万工程”工作要求,积极配合帮扶地区党委、政府,铆足干劲,齐心协力,驻镇帮镇扶村工作亮点纷呈,为茂名市乡村振兴注入了澎湃的“珠海力量”。
产业为重 打造一批亮点项目强村富民
“产业帮扶一直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产业兴旺,老百姓才能持续增收致富。”指挥部指挥长陈夏森说。
驻镇帮镇扶村工作开展以来,指挥部出台产业帮扶工作方案及实施细则,落实专项资金,进一步加大产业帮扶力度。各驻镇工作队结合帮扶镇的资源禀赋,大力发展橘红、沉香等为代表的南药产业,以架炮鸡、对虾养殖等为代表的养殖业,以蔬菜、圣女果种植等为代表的设施农业,大力发展乡村产业。
“产业振兴中,我们着力推进实施‘两个一百’产业基地建设项目。”陈夏森说。“两个一百”项目指在帮扶地区建设“100个种植基地”“100个养殖基地”。在指挥部的统一部署推进下,已经在茂名市培育建设了105个种植基地、64个养殖基地,并且按照“三品一标”和产品信息化可追溯要求,推动基地的规范化管理。陈夏森表示,将充分挖掘对口帮扶地区优质、特色农产品,推动“两个一百”项目尽快落地见效。
迁谷生态农业基地位于茂南区公馆镇油甘窝村,由茂名市迁谷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油甘窝村委会合作建立,已发展成为茂南区农村创业青年培训示范基地、茂南区科普示范基地。基地毗邻茂名市区,紧靠好心湖,总面积630亩,主要发展特色种植、智慧养殖等现代农业,其中圣女果、葡萄、草莓等特色种植区510亩、智慧养殖区120亩。驻公馆镇工作队队长谬凌锋介绍,基地每年支付村民土地租金约65万元,通过就业和带动种植促进300多户农户增收,年工资支出约300万元,每年为村集体增收13万元,积极支持村里的公共事业,发挥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消费畅通,产业才能兴旺。珠海市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主导原则,发挥粤港澳大湾区的市场优势,多种形式搭建消费帮扶平台,为茂名市特色农产品打通市场渠道。为进一步扩大荔枝市场,指挥部、驻镇工作队多措并举,在高州市分界镇举办荔枝树定制动员会,珠海72个帮扶单位当场订购荔枝树7000余棵,金额超过1000万元;驻分界镇工作队多方协调推动,指导高州市颖发水果专业合作社完成出境注册登记工作,实现分界镇辖区出境水果果园和直供澳门零的突破。据不完全统计,自进驻以来,21个驻镇工作队共组织开展消费帮扶活动、展销会245次,累计消费帮扶金额19697.78万元,促进群众生产增收,更增强了当地发展信心。
造福群众 乡村治理公共服务全面提升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组织振兴。“珠海帮扶茂名乡村振兴工作,着力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陈夏森说。
各驻镇工作队围绕镇党委的中心工作,不断加强组织建设,突出党建引领轴心。通过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积极指导各村(社区)推进积分制管理模式,把积分制与产业发展、环境整治、移风易俗等工作相结合,将党建引领融入乡村发展,全面调动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2021年,驻岭门镇工作队在平岚村设立了茂名市首家乡村振兴积分超市,探索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管护积分奖励和红黑榜公示机制,以打造美丽宜居先行示范村为导向,以农村垃圾处理、村容村貌提升、村民观念意识转变为重点,推动村民从“一旁看”转向“一起干”,由“要我做”变为“我要做”,实现整治工作常态化、管护机制长效化。
基本公共服务直接关系群众福祉,是提升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的重要一环。各驻镇工作队持续围绕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公共服务供给方式,着力优化和改善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资源。
进驻以来,各驻镇工作队共协助当地推进168个提升镇域公共服务能力项目建设,项目总投入资金5882.29万元(其中引入社会资金916.43万元、帮扶单位自筹资金819.58万元),用于改善义务教育教学条件、修建村卫生站、改造村农贸市场、建设村文化广场等项目。
走进电白区观珠镇合利小学,原来破旧的教学楼焕然一新,明亮的教室里传来孩子们琅琅的读书声。驻观珠镇工作队紧密联系组团帮扶单位,积极汇聚社会力量,携手镇党委、学校,改善校园环境,提升办学条件,引入优质资源,促进教师交流,帮扶困难学生,推进观珠镇乡村教育水平不断提升。如今,观珠镇合利小学、葛山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位居全镇前列,教育帮扶工作成效明显。
示范引领 推进茂名乡村振兴再谱新篇
2023年11月6日,广东省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现场会在茂名市召开,省委书记黄坤明调研了三个广东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县镇村,其中两个是珠海对口帮扶镇。这些“典型”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茂名市全面乡村振兴。
在分界镇,工作队依托储良村丰富的旅游资源,谋划在杏花村打造3A级旅游区。“2022年储良村研学和旅游人数大约100万人次,截至目前储良村基础设施短板全部补齐,储良村旅游发展规划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驻分界镇工作队队长吴伟劲表示,将推动农文旅发展,促进三产融合,将储良村打造“百千万工程”样板村,分界镇打造成样板镇。
在曹江镇大谢岭脚下的罗平村,8000多亩荔枝林承载着村民的致富梦。驻曹江镇工作队充分利用当地地理优势,发挥组团优势,引入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农科院等科研团队,大力推动荔枝、龙眼等传统产业,积极培育淮山薯、鸡心黄皮、番石榴等特色农产品,推动群众增收致富。同时,大力开展示范村建设,让“处处是景,步步如画”扮靓曹江的新底色。
亮点突出,底线也要守住。指挥部和各驻镇工作队对防返贫工作常抓不懈,坚持每月走访,及时跟进,扎实帮扶。截至目前,珠海对口帮扶茂名21个镇纳入返贫监测对象398户1658人中已实现风险消除270户1145 人,没有出现返贫。各驻镇工作队共协助当地实施提升脱贫攻坚成果水平项目189个,投入资金893.64万元(其中引入社会资金23.81万元、帮扶单位自筹资金287.97万元),真正做到了“解民困、舒民心”。其中,充分利用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资源,免学费招收帮扶镇困难学生300多名,免除学费,为困难家庭点亮了希望。
陈夏森表示,下一步将着力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实现新突破,助力茂名市推进乡村振兴再谱新篇章。
统筹:李志 朱颖洁
采写:新快报记者 方轶
图片:新快报记者 王飞
校对:马少俊
版权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新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