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馥君
广州在苒文化艺术传播有限公司设计总监
获奖作品:《隽永之岩》
纪馥君对竹这一传统中国元素有着别样的情结,在由省妇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人力和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广轻控股集团共同主办的2023年广东省妇女手工创业创新大赛中,她凭借以竹编就的太湖石作品《隽永之岩》,摘得创意组金奖桂冠。
“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代表正直、上进,跟我持有的环保理念也十分吻合,用柔软的竹编表达石的厚重,竹子的灵动‘洗’去了岩石的‘刚’,借助光影,呈现虚实结合而又清雅嶙峋的禅意。”
虽不能言而可人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竹与石这两种元素都是有着重要审美表章的典型代表,纪馥君借助中国传统的竹,尝试去表现中国传统的石,用柔美的原材料表达厚重与坚硬,把太湖石的透、漏、瘦、皱鲜明个性灵动地再现出来,却又带着不一样的张力,“虽不能言而可人”点明了它们的意趣。
“石头通常给人的感觉都是重的,我想通过差异化的选材,营造出轻重间的反差,用轻盈通透的竹‘再现’石头的‘厚重’,既有包容性,又有延展性,其实与我身为女性创业者,做装置艺术的脑体兼挂有点像。”她说。
这次参赛的作品《隽永之岩》,其实是纪馥君第一款“以竹表石”的作品,“它是这一系列的‘元老’,后续我还做过很多太湖石的作品,这一个意义不一样。”
在创作这作品前,除了绘制创意手稿,她还先做了一个小小的作品,“30厘米左右的小型竹编‘太湖石’,当我运用光影,给这枚小东西‘打’出光时,它竟然能呈现出多达几个平方米的立体光影,感觉很酷。”
整件作品采用竹编工艺中最传统的六角编法,从最初设计创意到制作成型,“用了半年时间。”她说,“灵感来了,我就把它们画下来,用铁丝先搭出一个内部的‘骨架’,做出形,再用竹子劈成的竹篾在外编织,编好后把‘骨架’剪掉,就成了现在大家看到的样子。”
庆幸选择湾区创业
从法国回国后,纪馥君选择留在大湾区创业,“我擅长做一些大型空间装置艺术作品,竹子是我比较喜欢的一种中国元素,在法国留学时,无意中看过一个来自我家乡潮汕的潮州木雕展,当时感觉非常震撼,也让我萌发了用中国传统元素进行艺术创作的想法。”
作为环保主义者的纪馥君告诉新快报记者,竹这种元素很符合她想要的调性,无论是精神层面还是商业层面,“竹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本就十分有底蕴,也代表着很多美好的寓意,‘竹报平安’‘竹子开花节节高’‘不可一日无竹’等等,都在彰显竹子‘翩翩君子’的本质。”
这几年她在广州、在大湾区做了很多大型装置艺术,将自然与美“铺陈”在大地上,与其他参赛者最大的不同是,纪馥君不是“一个人”来参赛的,她的小宝宝即将在这个月降临人间,“陪着我一起参赛,一起获奖,开启新生活、新身份,我觉得很幸福。”
与此同时,她也十分庆幸选择留在湾区创业,“营商环境对于我们这样的年轻创业者非常友好。”正是大湾区这样的“土壤”滋养了纪馥君,“创新,首先是思路、创意,这个很‘烧脑’,但是‘灵魂’。”她也鼓励年轻人要勇于大胆创业,除了思路,更重要的想到就要去“做”,“尤其是我们年轻人,创业,思路重要,做,同样重要。”好比她做装置艺术,不但要动手,还很考验耐心,“就像我用竹子来表达石头的厚重一样,别人看我一个柔柔弱女子,却做着巨大的装置艺术,这种反差令人印象深刻。”
采写:新快报记者 朱颖洁 陈斌 梁彧
摄影:新快报记者 毕志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