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小选手仅5岁 篆刻人数上升
“春风碧水双鸥静,旭日青山万马嘶。”从东莞乘坐高铁来参赛的13岁梁峻熙选手,写这幅对联时非常自信,作为第二次参赛的选手,他比别人多了一份自信与从容。“上次是儿童组第二名,这次到了青少年组,虽然对手都是大哥哥大姐姐,但仍然信心满满。”他说。
1月13日下午,由广东省教育厅指导,广东新快报社、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广东省书法家协会联合主办,广东新快报传媒有限公司、新快报书画院承办,广东省青年美术家协会艺术公益委员会协办,广州市广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广州新华学院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支持的第七届“翰墨青春 传承岭南”广东青少年书画大赛总赛区书法现场赛在华南理工大学体育馆(大学城校区)开赛。当天,上千名选手现场挥毫竞技,年纪最小的仅5岁。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篆刻参赛人数较往年有所增加。
开幕
张桂光:9年坚持让书法走进了千家万户
“书法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承载着千年历史与文脉。它不仅是文字的书写,更是心灵的抒发。”广东新快报社党委书记、总编辑冯树盛在致辞中说,作为广东主流媒体之一,新快报自创刊以来除了关心民生、关注时政,一直在积极推动书画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搭建起艺术家与艺术爱好者的沟通桥梁。新快报旗下有新快报书画院与收藏周刊两大艺术平台,拥有丰富的艺术报道经验与深厚的艺术行业互享资源。
如今,“翰墨青春 传承岭南”广东青少年书画大赛的影响力辐射至全国多个省、市、自治区,以及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七届大赛共收到13万多人次参赛者投的近20万份稿件,成为岭南最具影响力的青少年艺术赛事。2018年更入选了广东省委宣传部重点文化扶持项目名录。
“9年间,通过七届大赛,能明显地观察到,书法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而青少年通过学习书法、练习书法提升了艺术审美,也增强了爱国精神。”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华南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学者张桂光在致辞中表示,“翰墨青春 传承岭南”广东省青少年书画大赛从2015年举办至今,参赛人员不断增加,参赛作品的水平不断提高;规模也从省内扩大到了全国;每届的投稿量从3000多份发展到这一届的30000多份。有7000多所学校和培训机构组织学生参赛;大赛还设立了东莞分赛区和佛山分赛区,影响力越来越大。
开幕式上,羊城晚报报业集团(羊城晚报社)编辑委员会专职委员许志权向评委团颁发荣誉证书。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华南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学者张桂光,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专职副主席兼秘书长颜奕端,广东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陈春盛,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团成员倪宽,广东省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李菲鸿,广东省书法家协会理事李志东,广东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教授靳继君,广东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关山月中国画学院院长陈凯一共8位书法名家为本次大赛书法组评委,进行现场巡视点评。颜奕端和广东新快报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林波宣布广东青少年书画大赛总赛区书法现场赛开赛。
背景
多位大咖担任顾问
百名志愿者现场服务
今年6月,第七届“翰墨青春 传承岭南”广东青少年书画大赛启动全国征稿,经过3个月时间,共收到来自全国多个省、市、自治区,7000多所学校、培训机构的30000余幅书画作品。
据主办方介绍,本届大赛是一项面向全国35周岁以下青少年的文化艺术活动,旨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推进新时代美育发展,增强文化自信,提升青少年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培养专业型艺术接班人才。随着大赛的影响力增大,自2018年起开设了东莞、佛山等分赛区,让更多的书法爱好者找到展现自我的舞台。
本届大赛邀请多位知名的艺术顾问和权威评委担任艺术顾问,其中包括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岭南画派纪念馆馆长李劲堃,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故宫博物院研究员许钦松,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张桂光,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广东画院院长、广州美术学院党委书记林蓝。
广东省书法家协会是主办方之一,该协会主席张桂光带队的高规格专家评审团为本场赛事把关。现场还有来自广州市广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广州新华学院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的志愿者100名。
现场
初二女生听着轻音乐参赛
学书法为修身
新快报记者在现场看到,当天14时许,大部分第一场参赛的选手和家长已到达华南理工大学大学城校区体育馆门口等待。
今年篆刻参赛人数较往年有所增加。11岁的米泳俊告诉新快报记者,当初“玩”篆刻是因为看到表妹学习书法时会用到印章,他觉得很好玩,于是向懂篆刻的亲戚了解篆刻使用的材料和工具,此后看着网上的视频一点一点学习。“有一次我不小心削到了小指,几乎削掉了一小块肉”。他说,尽管如此,没几天,他还是拿起了工具,继续学习。现在,他来到总赛区的现场,在众多书法大家面前展示篆刻技能。
15时35分,第一场比赛接近尾声,新快报记者看到戴着无线耳机的14岁初二女生陈萌希完成了作品的正文部分,开始用尺子仔细地、慢条斯理地比画着落款的位置。比赛结束后,她和记者分享耳机里播放的轻音乐。“我学习书法四五年了,以前性格比较浮躁,学习书法是为了修身养性。平时练习的时候也习惯边听轻音乐边写字。”她说。
经过3场现场赛,当天18时许,本次广东青少年书画大赛总赛区的比赛正式落下帷幕。新快报记者了解到,这是总赛区千人书法赛首次落地华南理工大学大学城校区体育馆,来自全国的书法爱好者齐聚此地,让华工这所知名高校更添文艺气息。
参赛选手离场不久,评委会就将本次的作品与佛山分赛区、东莞分赛区的等级奖作品一起进行现场评选。评委们在一字排开的作品前反复评阅、讨论,进行最终投票,最终评出不同等级的奖项。赛果将会在新快网、微信公众号“新艺道”上公布。
特写
书法班同学一起乘高铁来参赛
王妙涵和黄睿宇是书法班的同学。他们在各自父母的带领下,乘高铁来到广州参加总决赛。王妙涵写的是《门有万里客行》,选取隶书作为标题字体、行书作为正文字体。“我觉得两种字体混搭能让我的作品看起来特别一点。”她说,自己读六年级,不能像低年级时那样每周上4次书法课,但仍坚持每周上两次课、每天练习。她认为练习书法能让自己慢下来、静下来,很享受与书法为伴的时刻。
黄睿宇则是上初二的小男孩,13岁的他已经学了9年书法。“刚开始拿笔不稳,练了两个月才拿稳。”他说,最喜欢的字体是草书,因为会显得自己像大侠一样“超帅”。当新快报记者问他,小升初的时候会不会因学业压力太大而影响书法学习,他直率地说:“没觉得有多累,写完作业有空就练练字、练练琴。”“他还是个学霸呢,初二数学考一百分!”王妙涵在一旁说道。
评委点评
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张桂光:
经过书画大赛多年引导,书风正了
张桂光在总决赛现场巡过一轮后,告诉新快报记者:“经过书画大赛这么多年的引导,书风正了。以前有一些参赛选手写‘丑书’,或者跟着老师的字去练。现在,孩子们基本上是临经典的碑帖,这样在书法启蒙阶段就不会跑偏。”他说,书画大赛的赛制是选手先交作品参加初评,通过后获得参加现场总决赛的资格。这样的机制无法弄虚作假,只有扎扎实实练好基本功,到了决赛现场,克服紧张情绪,才能发挥出好的水平。“对于书法学习者来说,参加书画大赛很有好处,除了能够对自己学习书法的成效进行检验,还能鼓励更多人进入书法学习的大门”。
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专职副主席兼秘书长颜奕端:
书画大赛对学习者起到了引导作用
颜奕端表示,书法教育是当代美学教育的重要一环,是学校教育中的专业学科。孩子们可以考虑将其作为未来发展方向。如果作为业余爱好,对于提高个人美学素养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今天看到很多选手下笔非常熟练,挥毫泼墨很自信,看了真是让人觉得开心!”他说,通过一届又一届的书画大赛可以发现,近年来书法学习者们的平均水平有了显著提高,说明书画大赛对书法学习者起到了引导作用,也说明书法老师们找到了正确的指导方向。
广东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陈春盛:
大量家长陪赛,说明传统文化兴旺
“刚进赛场时,看到了我以前只能在高考和中考时看到的场面——大批考生家长在考场外陪考。”陈春盛认为,大量家长陪着小孩来参加书画比赛,是中国传统文化兴旺的标志,令人感到欣慰。
对于选手们的表现,陈春盛评价称:“能来到这里参加现场比赛,说明他们经过了严格的筛选,达到一定的水平;现场这么多人,他们要克服紧张情绪和场地限制,还要控制时间,这些都非常考验功力。”
陈春盛说,让他印象深刻的是一些选手选了篇幅比较长的题目。刚开始他还担心这部分选手是否能在45分钟内完成比赛,第一场快结束时,他发现选手们的完成速度很快,而且质量很高。“这说明他们的基本功非常扎实,要点赞!”
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团成员倪宽:
小孩学习篆刻刻得不错,让人惊喜
倪宽认为,现场写得好的选手不在少数,这说明前面的评选比较严格,筛选出了真正有水平的参赛者进入总决赛。
最让倪宽觉得惊喜的是,不少孩子选择了以篆刻来参赛。“我们一般认为,要年纪大一点、手比较有劲才能创作出较好的篆刻作品,但今天我发现学习篆刻的小孩子不少,而且刻得不错,这让我非常惊喜!”他还表示,参加书画比赛是非常幸福的事情,能锻炼自己,在不同场合挥洒自如;还能影响更多人,让大家关注、参与书画大赛,让书法得到更好的传承。
广东省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李菲鸿:
小选手书写时架势十足,表现自信
李菲鸿说,本场比赛,主持人一宣布开赛,孩子们一下子就进入书写状态了,这就是书法的魅力。现场很多小孩子篆刻和书法的天赋很高,从年龄上看,他们接触(篆刻、书法)的时间不算长,但是很多六七岁的小孩在书写时架势很足,很自信,气象很好。这些都让他感触良多。
近年来,社会与家长共同努力,为孩子们创造了学习书法的良好平台,让孩子们有好的氛围和环境去学习、成长,李菲鸿为此感到欣慰,他同时为孩子们点赞,称赞他们的总体水平越来越好。
广东省书法家协会理事李志东:
几个少年选手达到专业艺考生水平
李志东受广东省书协委派,连续6届担任现场决赛终评评委。他认为,书画大赛的影响越来越大,水平一届比一届高。从此次比赛巡场情况看,跟时风、写丑书,或面貌趋同的现象已绝迹,从传统经典入手临摹、学习、创作的选手占了主流,对全社会学习书法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他还看到个别选手专业度很高,其中有几个十三四岁的参赛者,作品水平甚至达到了书法专业艺考生的水平。
广东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教授靳继君:
学书法一定要踏踏实实向古人学习
靳继君说,他也参加了上一届比赛的评审,感觉本届比赛作品的整体质量比上一届好,选手们书写的时候气定神闲、镇定自若,而且与上一届不同,是普遍现象,这一点非常值得称赞。但是,他也指出不足之处,即选手们有一些坏习惯,比如选手们有一半的执笔姿势是错的。另外,“取法乎上,仅得乎中”,他认为学习书法一定要踏踏实实向古人学习。老师在培训过程中作出示范,大家如果都学习老师的写法,写出来的就是同一个面孔。
广东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关山月中国画学院院长陈凯:
7岁小孩写4尺大作品,值得点赞
陈凯说,经过多年的努力,今年看到选手们的水平有显著提高。比如,现场有几个儿童组的小孩选择写大作品。他以前认为,7岁的孩子能握好毛笔就很不错了,而在昨天的赛场上,他看到一个7岁左右的小孩写了一幅4尺大的颜体作品,很难得,很有功力。此外,有一名选手是写篆书的,不仅写得很流畅,还不需要看稿,直接默写下来,说明他临摹的时间比较长,值得点赞。
陈凯也提及,今年选择篆刻的选手多了,有不少还是儿童。他认为,篆刻对大学生来说尚且有难度,何况儿童,能进行篆刻,证明了选手的功力。
采写:新快报记者 高镛舒 许婉婕
摄影:新快报记者 郭思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