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春馆门人诗词选(九)
苏些雩,1951年出生,别署拾翠台。曾师从岭南名家朱庸斋先生学词。后任《当代诗词》编辑多年。有作品入选《海岳风华》集《二十世纪中华词选》及多家诗词刊物。有多首作品获奖。
观黄果树瀑布
一瀑何漭漭,凌虚自天降,
驾驭蛟龙来,喝令荒崖让。
骄阳顿失色,浮云遥景仰,
有梦连沧海,矫然腾百丈。
众鸟远盘桓,密林惊魍魉,
鸣蝉尽屏息,孤鹰屡回望:
岚气添迷朦,虹彩生幻象,
万面鼓敲急,伴奏霹雳响。
雷伯来助威,风神欲掀帐,
山川大舞台,千载催谁上?
难解幕后谜,令我苦思想,
春夏复秋冬,奔涌唯雪浪。
黔岭暮苍茫,新月玲珑样,
相约歌一曲,天地真莽莽!
谒元遗山墓园,重读《雁丘词》感赋
远向汾河拜雁丘,霜寒露重孰为俦?
痴心不辨情何物,独卧殘阳八百秋。
暗香
荷风
柳塘暮色,有片云伴我,清凉游历。欸乃一声,翠鸟惊飞出芦荻。长爱年芳静晚,凌波去、梦魂朝夕。风乍起,细浪粼粼,轻衬舞裙碧。将摘。袖半湿。笑粉坠素衣、香惹青笠。炫眸落日,匀染胭脂水花侧。停棹遥窥月上,几人是、乘槎仙客?想世外、邀谁听、露蕖短笛?
踏莎行
水仙
择水而居,凌烟若涉,依依倩影寒窗贴。春风昨夜拂尘轻,翩然惊起银蝴蝶。
魂系梅花,梦留飞雪,湘灵别后歌千迭。灯红酒绿满人间,送君一盏玲珑月。
南楼令
乘飞机感赋
闻说有蓬壶,不知真或无。且携歌、闯入天途。呼啸腾空成巨鸟,捎晚日、过东吴。
一任白云浮,乾坤大画图。读山川、胜读诗书。千顷烟霞铺锦绣,名与利、又何如?
洞仙歌
读国明兄晴秋图,步石斋韵
携来彩笔,待秋鸿飞过。指点青山倚云坐。自悠然、赚得襟袖生凉;松萝下,休把苍苔踏破。
车尘应不到,濡露濡霜,一地黄花属谁个?莫问卷帘人,梦醒千回、仍是梦,岂容抛躲?且研墨调丹绘新图,再补座长亭,雁儿来么?
金缕曲
远眺玉龙雪山
得仰雄姿矣。笑山鹰、也来传说、玉龙奇事。剑铸寒霜惊魍魉,直捣冥王天子,教另写、仙魔战史。襟月千秋头尽皓,信风华未减当年绮。都忘却、有红紫。
我来惜是神游耳。问峨峨、谁将雪髻、日边盘起?真欲峰尖敲一角,移作书斋镇纸,再刻上、“冰心”二字。李杜苏辛俱远去,若回头想亦顽如此。终不改、梦恣肆。
金缕曲
梦母
许我时相见。却匆匆、未温凉席,未同欢宴。三十年来寒暑易,空有千丝眷恋,都化做、炉香一线。每向深宵成转侧,纵叨叨絮语何曾厌?怕只怕、碧霄远。
而今我也秋霜染。记牵衣、倚娘怀抱、待梳双辮。梦里宁馨终是梦,忍顾前尘荏苒。留不住、春晖半点。倦数疏更长夜冷,赚华胥一觉烟云乱。天地大,莫忘典。
金缕曲
野象旅行团
自助成团矣。且安排、西双版纳,启程之始。世界原来真很大,顺路观光而已。管不了、人间诸事。普洱玉溪风水好,况新添宝宝皆欢喜。这队伍、壮观耳。
行行估计三千里。遇泥潭、岂嫌浑浊,尽情嬉戏。闹市偏乡时穿越,少议庞然无二。因记得、恐龙也是。北上南归都莫问,怕丛林法则难容理。天底下,确如此。
一萼红
夏日最后之蝴蝶兰
两由之。笑花开栩栩,花谢剩依依。彩翼浮光,纤须颭露,都说三月春宜。记曾在、芸窗小坐,错认取、蝴蝶泊花枝。解读庄周,几分虚渺,几叠迷离。
因问何时化蝶,怕悠然飘远、只有莺知。去住随风,荣枯转瞬,难舍终是游丝。待攀折、和烟和雨;纵凋零、也傍梦边飞。好与心灵相守,一点芳菲。
徐晋如,江苏盐城人,分春馆再传弟子,受博士业于沚斋门下。现为深圳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著有《忏慧堂集》《庚子春词秋蛰吟附》《国文课∶中国文脉十五讲》《诗词入门》《大学诗词写作教程》《一场寂寞,半窗残月》(唐宋词人十五讲)等。与沚斋先生同编《百年文言》,并补注《分春馆词话》。
游仙
岧岧九华山,郁郁三珠树。
南斗上孤云,海蟾照前路。
忆昔初拜登,衣襟溉芳雨。
真人逆中途,道我容成遇。
言将遗世去,不复念亲故。
鹤梦忽然醒,鸡窗初日曙。
一自羁软红,十丈花如雾。
谁将天地心,视作草间露。
奉题东汉长寿贵砖砚
(一)
安处重冥下,清浅任蓬莱。
偶因风雨夜,龙化出尘埃。
旧镌班吉纹,纷批满苍苔。
工巧偶得之,锤凿而取材。
岂知微物心,有生即千哀。
总言金石考,彭祖安在哉。
(二)
轩车未容巷,轻裘自素表。
昂昂同学翁,捷步见高蹈。
匡坐者谁子,桑枢屋不扫。
问病辞曰非,贫则宪甘冒。
曳杖歌商颂,天地为清渺。
别庶之二首
(一)
地隔三千里,人来十月槎。
匆匆此为别,弹泪上芦花。
(二)
我已卷怀久,昨宵重梦君。
相思应可接,归路祇微云。
吊西南联大旧址同宋家宏教授
绝徼移桢想昔时。机鸣炮击尚弦诗。
清笳不荡天心月,奇字难磨汶上碑。
是处春风同一醉,廿年幽意拜应迟。
却逢麟获兰伤日,苦向丛阴听子规。
百花冢行
梅坳春归开山栀。梅坳春去山鸟啼。
剔藓来认稳心字,不觉铅泪溅春泥。
忆昔风兰善画人。楚骚着笔意入神。
百尺潮头放高咏,侠艳幽馥何清新。
媚珠名花想渊丛。几度弄操月明中。
一时名辈等盟社,昭芬文辞吐霓虹。
岂知尤物天所妒。百两御向波中路。
犹将义气感彭黎,剑花簇芒光无数。
诗人热恨噀长天。忠臣漆血染木棉。
亦有倾城胭脂泪,沁向怀仙恻恻篇。
当日残碑镌弘光。麝土一坯阅兴亡。
百花尽锄佳城堕,人间无觅锁骨香。
四百年间吊此豸。我来漠漠心情异。
不见天汉旧官仪,不闻粤讴心上事。
惟有断石饱斜阳,万人海中独如醉。
临江仙
悼无斋师伯用其西苑落花词韵。公逝适当秦仙人郑安期登仙日。
一片红尘都不到,无斋惯赏秋声。菖蒲花发满芳坪。安期云路阔,脱略送公行。
渡劫来归人忘老,歌吟犹动空青。滂沱辛泪洒苍精。幽人词赋在,忍古有余情。
振刚师往生有作
未名湖水尚微澜,二十三年作梦看。
犹记温言勉樗散,最怜抗疏动长安。
宵分星眨羊昙泪,天畔霞凝杏子丹。
从此燕园谁守望,再难九畹溉香兰。
清平乐
芍药和童轩师
将离欲语。不尽西窗雨。开到春阑鸡报曙。都入博山轻雾。
新来多少愁忡。湘娥应正清供。记得云筝拥听,凭卿笑指鸿蒙。
毛进睿,字退思,号复斋,从吕无斋先生学粤语吟诵,从陈沚斋先生学诗古文辞,现为抗风轩诗教体系主理人。
齐天乐
红棉谢后作
彤云铺断珠涯路,一树雾绡轻锁。巢鳯余霜,珊枝瘁叶,又听梦华宵堕。春悭晴卧。怅零雨三更,湿花万朵。照海空桑,烟波决去辞青琐。
西城旧结䛐侣,此时颜色便,鲜明些幺。纔爇班裘,又赬荔子,销尽他生劫火。素氎冰颗。怕凈扫红情,独斟金叵。簪上萧娘,自无端袅娜。
多丽
过天蚃楼
旧亭池,昔人去后空留。銄长门,故弦凄绝,天向不到重楼。转庭荫、东君何意,余枯树、庾信空愁。虫叶低人,蝙砂扑地,望关河耿耿离忧。想承平,素衫诗侣,吟屧几风流。歌声歇,烫漂尘劫,牢落归舟。
老江乡,琴尊散尽,交亲词简谁投。唱阳关、台荒草瘁,下越峤、露悄烟收。衹分清宵,天涯明月,惟留老笔傲公侯。总莫念,弦高心事,征对已无由。劳纡瞩,星移世换,废缺金瓯。
木兰花慢
过泰华楼
探千芳归去,拏一叶,海云帆。问寒柳移根,赤栏隔浦,可惯天南。江潭。半生流落,看垂波坠影竞毶毶。乘鹄仙人已去,钧天管奏方酣。
重帘。窥户人稀,园竹死,况松杉。想不羁,此老白发苍颜,犹着春衫。平凡。也随童稚,笑词华减尽律精严。旧碣都为雷碎,新篇更与谁谈。
西河
过小画舫斋
风乍起。一篙春水谁济。香云扑簌欻波心,低人新荔。兰釭清照钓楼烟,黛螺千叠融泄。
掩金门,滑霜砌。佳人剑倚天外。婪杯荷叶酌惊鸿,眼余郁翠。泮溪歌管隔津桥,莫愁艇子仍系。
海山旧馆不必记。拂残碑,越华延霁。空怅杏梁双燕,纵归来、露冷芹泥,却筑重幕危巢,窥人世。
三姝媚
与诸同门过分春馆遇里人梁公为说庸斋先生旧事
寻春春已老,听枯荷惊风,刺桐花扫,记渡寒霜野,晚凉归棹。低语平生都说尽,悲凉重料。冷月郴山,衰翠台城,断鸿声杳。
三十年来池沼。讶别馆藤斋,几曾歌啸。败壁巢蛛,但昼门深戒,阁梯延眺。寄语幽邻,念往昔、朱臣奇表。素业芸窗,灯传词命,灵光切祷。
解红慢
咏红梅
俊花游侣。湿燕支,残春啼红雨。江南地僻,空庭片霎转晴芜。郊迎槛送,缃润淮风妨三五。剩春欢几许,春愁却,凭谁护。理丹诀,珊珠联,霞觞举。总难得、寻伊那边去。看朱成碧元自舞。纵莺藏蝶抱,云约休误。
人倚楼,想笼寒灯孤。吟怀倦,写入素腕冰壶。频添兽炭,兰奢待,绮散膏炉。此意独怜,昨夜新凉生芳树。争知我、梦衍瑶笺,窗欲曙。怨将离,复加亲,相逢否。愿白首、天缘倘一遇。由他人作闲词赋。共微茫烟水,偕隐荆吴。
采绿吟
咏绿梅
梦老吴阳蝶,枕碧树、鬓裊晴丝。梨云絮月,渚螺烘黛,苔榭横枝。隔墻应有意,楼空锁、冷香夕下前池。转江苹,低桃叶,流光依约垂蕾。
帘尽数春星,重门掩、菱歌飞上愁翠。密雨碍皐禽,坠绿翥参差。共幽人、来往经时,休轻悔、成言尚能追。归何处,煤麝染薰,藤章寄思。
瑞龙吟
重五
瀛洲渡。争说百舸千桡,绣旗斜竚。神龙飞沫喷珠,炎蒸沸海,重黎亢怒。
更行雨。开罢者番花信,擘红深处。溪桥暴竹烟浓,棹歌声发,㧿金伐鼓。
犹记当时吟泽,蜃腥浪阔,殷忧三闾。荒忽郢路谁哀,宗庙禾黍。湘流荡荡,斯世滂漂注。休相戏、强秦北摄,依然狼虎。事岂同今古。放言去国,怀昏郑妒。独怆生民苦。春色晚,池英倘寻归趣。策舟汶上,浩然渔父。
新雁过妆楼
北行
大野龙蛰,追梦昔游,行云行雨空山。阔江沉浪,犹唤紧征帆。长歌故剑霜华老,事清游、辞关亦浩然。水明楼、望中瘦月,终莫放、病酒杯干。
无待有待双泯,巡天历块,瑶光指顾飞湍。转身空际,其上有高寒。试从碧落窥朱阙,五百年、春衫笑夕颜。劝长杨、此去秋声,速欢情、休带愁还。
秋色横空
辉权饯余向群东红佩韦小澜同席词意虽浓实无酒也
谁证深衷。赉湘灵楚雨,水佩光蒙。余二万四千场醉,何须对语娇龙。君休劝,意万重。更莫想,前尘何处踪。负手天涯明月,海上孤鸿。
欢会衹期梦中。又传舟溶白,结想轻红。未矜色相庄严句,吟觉粉碎虚空。惊兹酿,力更雄。便暂别,秋浓愁未浓。待朔漠归来,倾倒玉锺。
人物介绍
朱庸斋(1921——1983),字涣之、仲章,号庸斋。广东新会人,世居广州,出身书香世家,为晚清秀才朱恩溥之子。广东省文史研究馆馆员,著名的词学家、词人、书画家。
朱庸斋先生自幼聪慧,幼时喜研读古典文学,尤酷爱词章,随陈洵学词,13岁能吟诗;以“分春馆”为室名,游学于南粤名家;与友人结词社唱和,开设“国学研究社”讲授词学。他长期系统研究中国古典词学,提出填词以“重、拙、大”作标准,后又加“深”字,对词学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历任广东大学、广州大学、文化大学教员、讲师。1956年后,先后任广东省文史研究馆干事、研究员、馆员。曾在广州文史夜学院中文系、粤秀艺术学校讲授词学。著有《分春馆词话》和《分春馆词》,被学界誉为“近世广东古典词学继往开来的扛鼎之作”,理论与创作双璧辉映。所作明人小品画清简俊逸,古雅可人。书法习钟繇,尤工于小札和题跋。
朱庸斋先生是传统通识性文人的代表,始终坚守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信念。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分春馆家中设帐授徒,教授诗词、书画等国学国艺。陈永正、吴静山、张桂光、陈永锵、梁如洁等省内著名书画家均为分春馆门徒。
总顾问:陈永正、张桂光
总策划:许志权、冯树盛
总统筹:林波、洪波
海报设计:李涛、胡修源
整理、编辑:黄晓霞、胡修源、潘璟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