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1月19日,广东保险业2023年度新闻通气会在广州召开。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广东监管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陈晓勇介绍,截至2023年12月末,全省保险业总资产2.25万亿元,同比增长8.8%。1-12月,全省原保险保费收入6556亿元,同比增长11.2%;赔付支出2196亿元,同比增长25.9%。辖区(不含深圳,下同)保险业总资产超过1.6万亿元,同比增长9%。辖区原保险保费收入4836亿元,同比增长10.8%;赔付支出1635亿元,同比增长25.3%;为社会提供风险保障金额超过1100万亿元。
“龙舟水”强降雨等相关灾害赔款超34亿元
陈晓勇表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广东监管局统筹推进金融监管和机构改革各项工作任务,充分发挥保险业的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为广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聚焦全面乡村振兴,服务广东“百千万”工程。推动金融资源下沉服务镇村,鼓励在县级及以下设立保险网点,推广“粤农保”等线上信贷保险产品,持续打造岭南特色农产品保险名片,2023年,新增备案地方特色农产品保险产品233个,累计开办特色农产品保险品种已超400个。推动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截至2023年12月末,累计提供风险保障3016.32亿元,支付赔款73.92亿元,同比增长54.41%,保费规模、保障水平稳居全国前列。出台全国首个农险大灾预赔付机制,农业保险预付赔款1.12亿元。
立足风险减量,完善“保防救赔”体系。完善灾情预警机制,编制《2023年广东省车辆水淹风险地图及分析报告》,发布2023年汛期广东农业保险灾害风险地图。坚决打好突发灾害防御仗,全力应对“龙舟水”强降雨及袭击我省的9个台风等自然灾害影响,累计已支付相关灾害赔款超34亿元。指导广东保险学会召开巨灾保险高质量发展研讨会,推动完善巨灾保险机制,巨灾保险累计支付赔款超13亿元。
商业车险单均保费较综改前下降532元
服务民生保障,大力发展普惠保险。推动辖内24个城市定制型医疗险项目扩面提质,汕头、江门、肇庆、东莞等地市新增特色保障内容,辖内23个定制医疗险项目覆盖438万老年人和12万名新市民,多个地市定制医疗险覆盖罕见病特效药的高额费用、赔付1776万元。落实落细困难群体大病保险倾斜支付政策,辖内各地市均已实现困难群体起付标准下降不低于70%,支付比例高于70%,为5.61万名困难群体赔付2.3亿元。扩大新市民、灵活就业群体保险覆盖面,推动保险机构与滴滴出行共同建立“滴滴司机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计划”,覆盖广东12个地市9000名司机。
巩固车险综合改革成果,提升车险服务水平。车险综合改革“降价、增保、提质”的阶段性目标全面达成,商业车险单均保费较综改前下降532元;三者险平均保额263.99万元,较综改前提升162.64万元,增幅超一倍。
推进保险互联互通,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勇立潮头。持续加强粤港澳深四地监管部门协调联动,推动保险互联互通。推进粤港跨境车辆“等效先认”顺利落地,建立“等效先认”应急工作机制,推动行业协会发布理赔服务指引,修订理赔服务标准,2023年共有3.15万港澳机动车享受到了“等效先认”政策便利。持续推动全国首个也是唯一一个区域性的重大疾病经验发生率表——粤港澳大湾区产品专属重疾表成果转化,2023年审核并备案通过16款粤港澳大湾区专属产品。目前,辖内已有19家公司42款湾区专属重疾险及跨境医疗险上市,累计为15.34万人次提供健康及跨境医疗保障1697.53亿元。
采写:新快报记者 林广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