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被寄望为比肩iPhone的苹果MR(混合现实)头盔显示器(即头显)Vision Pro正式开售,尽管起售价高达3499美元(约合2.5万元人民币),开售头5分钟服务器就被挤爆,预售半小时实体店铺直接售罄。国内二手平台已经有卖家开始转单售卖,要价高达10万元,较原价翻了近三倍。
不过,Vision Pro的热潮似乎也仅止于此。不但知名苹果产业分析师郭明錤最新报告指出,Vision Pro在预购销售一空后需求正快速下滑,引发后续需求会迅速减弱的担忧,还有多名行业人士批评指,Vision Pro市场定位不够清晰,没有出现真正打动消费者的“杀手级”场景应用。
技术顶尖,价格昂贵
AR/VR(虚拟现实/增强现实)行业过去几年的发展并未达到预期,受困于使用眩晕感、体积过大过重、软件生态匮乏等问题,终端设备销售始终难以起量。IDC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全球AR/VR头显的出货量预计在2023年同比下降8.3%至810万台。
由苹果独立开发的Vision Pro被认为是行业最大的一支强心剂。其搭载Micro OLED双眼8K显示屏,配备M2芯片以及一块全新的R1自研芯片,这是迄今为止头戴设备中最精细、最好的屏幕和最强的芯片。此外,Vision Pro还配备了5个传感器、12颗摄像头、6个麦克风,实现眼球、表情、手势、姿态等全方位追踪,带来全新的交互体验。
中信证券曾在研报中表示,Vision pro在硬件端展现了当前消费电子领域顶尖的参数水平,有望提供全面超越市面相关产品的硬件体验;而软件应用端,空间计算所代表的3D体验不同于当前主流的2D屏幕,有望从手势、眼动、语言等维度塑造用户交互的全新范式,并进一步催动软件应用及制作技术的变革。
根据苹果官网信息,Vision Pro于1月19日开放预售,2月2日正式发售,共有三个版本,其中256GB版本售价为3499美元,1TB版本售价为3899美元(约人民币2.8万元)。
据报道,1月19日Vision Pro开启预售头5分钟内,苹果服务器就被大量预订需求挤爆;开订2小时后,发货日期已经排到了3月甚至4月。
在国内,截至目前,京东国际已有2万人预约苹果Vision Pro,但售价尚未公布。另外,闲鱼等二手交易平台上已有不少代购及高价转让的信息,一台256G的Vision Pro代购价格从3.4万元到6万元不等。
需求减弱,批评增多
然而,据跟踪苹果产业链多年的天风国际证券分析师郭明錤最新报告指出,按照苹果惯例,受欢迎的iPhone机型在预订后会立即售罄,发货时间通常会在几小时内增加到几周。但Vision Pro预订开放后48小时内,延长发货时间并未发生变化,这引发了一个重大担忧:即在核心粉丝和重度用户下单后,需求可能会迅速减弱。
从一些参与了发布前内测的美国科技博主、媒体评价来看,Vision Pro的优缺点都十分明显。
有博主表示,从硬件体验来说,Vision Pro仍然称不上十分舒适。设备的松紧度、头带等配件的尺寸问题可能会引发不同程度的头痛,半小时以上的佩戴会引发出汗、憋闷或轻微头疼等问题。
而称赞它的媒体人则表示,尽管在佩戴过程中频繁感到头痛,Vision Pro 在观看电影时的沉浸式逼真体验确实是“杀手级应用”。另外一些评价则指,Vision Pro仍存在浮动键盘体验不佳等问题,不是一款好用的多功能设备,“是否值得花费3500美元”视乎个人。
此外,知名苹果追踪媒体AppleInsider认为,苹果在市场推广Vision Pro头显时遇到诸多挑战,其中最大的挑战是市场定位不够清晰、没有一个明确的受众群体,以及没有出现真正打动消费者的“杀手锏”场景应用。
软件生态方面,据了解,Vision Pro目前仅有230个基于原生系统的应用,其余全为移植自iPad。最受欢迎的流媒体公司Netflix、YouTube及Spotify均表示无计划推出Vision OS应用,并禁止Vision Pro运行旗下iPad应用,背后原因是苹果与开发者之间近年正因为“苹果税”问题关系变得紧张,如Spotify就曾公开抨击苹果生态垄断是为了榨取利润。
国内使用受限,部分概念股开涨
值得国内苹果粉丝特别留意的是,撇开以上种种针对Vision Pro的批评不提,其在国内的使用还会有诸多限制:语音输入和听写功能仅支持英语,蔡司只接受来自美国眼科医生的验光订单,部分应用可能仅限美国用户使用,等等。
目前已有国内的第三方配件厂家针对镜片和面罩推出了定制服务,只需要对头围、面部数据以及视力进行测量和数据收集,即可进行个性化定制,价格低至500元左右。如果此项业务成熟后,待到苹果Vision Pro正式登陆国内市场时,将会对官方配件生态造成严重冲击。
与iPhone供应链相似,苹果VisionPro供应商也主要来自中国。据国联证券研报介绍,苹果Vision Pro供应链中包括7家内地供应商:立讯精密主要负责组装代工,高伟电子提供传感器模块,德赛电池提供锂电池及电源管理系统,歌尔股份提供扬声器模块,长盈精密和领益智造提供Vision Pro结构本体中框和外壳,兆威机电提供IPD电动聚焦驱动系统。另有博众精工称目前已为客户提供Vision Pro生产过程中所需的检测和组装设备,设备已经出货。
1月22日,MR(混合现实)概念开盘上涨,随后冲高回落,但板块内华如科技、日久光电等个股相继涨停,易天股份涨超7%。而苹果股价周一美股收盘时涨至193.89美元,较前一交易日上涨1.22%,市值重回3万亿美元。市场认为,这是得益于Vision Pro的火爆预售。
观察
软件生态制约 XR行业向前跨越
2015年,资本市场曾刮起一场VR妖风,暴风在上市后的40个交易日打出了37个涨停,股价从7.14元一路飙到了327元。遗憾的是,那一次的VR热潮仅仅持续了不到一年,随后一夜入冬。
那一把火之所以没有烧起来,根源是硬件不争气。
当时市场推出的VR盒子根本无法提供真正的VR沉浸体验,与逻辑上的VR产品相差甚远。而拥有更好体验的VR头显却又不得不依赖主机,不仅大大增加了成本,更失去了自由度。
2021年,VR产业再次升温,据VR陀螺报道,全球AR/VR行业2021年融资额达到556亿元左右,创下近几年新高。根据IDC的数据,2021年,全球AR/VR头显出货量达1123万台,同比大增92.1%,其中VR头显出货量达1095万台,年出货量正式突破1000万台的奇点。
Meta 、索尼、谷歌、微软、HTC等企业在XR领域也不断推陈出新,希望赶上下一代计算机终端平台的早班车。唯独苹果,千呼万唤未出来。这么多年过去了,哪怕是一些小厂也推出了自己的XR设备,要说苹果连一款基本产品都造不出来显然没人信,其真正的想法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一出手就能掀翻市场。
去年6月,苹果终于发布了首款头显Vision Pro。单纯从性能和配置上看,苹果这款产品还是很有竞争力的,但这并不意味着能快速转换成商业价值。
XR(包括VR、AR和MR在内的整个虚拟和增强现实领域)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过去几年,硬件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制约XR行业向前跨越的最大障碍是软件生态。
目前XR的优秀内容基本都集中在游戏领域。Omdia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VR内容市场收入预计为31亿美元,其中VR游戏营收占比大约是89%。
极度单一的应用场景直接限制了行业发展,XR需要快速在游戏领域以外的其他内容场景扩张,包括但不限于健身、短视频及直播、影视、社交等等。
综合来看,目前整个XR产业不如以前火了,起码没想象得那么火了。
新快报记者 郑志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