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冬天冷
南方湿冷厉害还是北方干冷更胜一筹?
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北方人表示,我们这儿动辄零下十几度,当然是北方更冷。南方人表示,别扯那些没用的,你来南方试试你扛不扛得住......自古以来,南方人和北方人就有太多可以辩论的话题。不过,“南方和北方到底谁更冷”这个事其实很简单,耐心看完你就能明白!
北方干冷VS南方湿冷,谁更冷?
从气温上看,
北方确实还是冷些的。
冬季,
北方动辄零下十几二十度,
有的地方零下二三十度
也属于家常便饭,
而在南方,
最低温度也就零下二三度,
少有低于零下五度的,
但是,
南北之间的冷是不一样的。
北方干冷
北方干燥,吹的是干风,
虽然凉凉的,
由于导热能力差,
不易渗透到身体里面,
也就不易带走身体的热量,
所以,北方冷,
是周围的温度低,
冷风只会带走空气中的热量,
空气温度低,
而人的身体温度并没有改变,
所以我们感觉风大寒冷。
南方湿冷
南方潮湿,吹的是湿风,
虽然温度不是很低,
但是却具有很强的渗透性,
可以很快的把人体的热量带走,
可以让你的身体表面
与周围的温度一样低。
湿冷并不是说空气中的水蒸气多,
而是说空气中布满了直径
只有几微米的液态小液滴。
这种小液滴人眼虽然看不见,
却很容易粘到人的皮肤上,
皮肤上的液态水蒸发会
带走身体的热量,让你觉得更冷。
干冷,北方风大干燥,风虽然凉凉的,但是这也只是周围的温度下降而已,人的体感温度没有多大变化。
湿冷,即低温且空气相对湿度大,人的体感温度明显低于周围环境温度的一种气候特点。
从字面上看,
两者主要的区别就在于湿度的不同。
这里面其实涉及到了
一个“体感温度”的概念。
天气预报中的气温
仅仅代表空气的冷暖程度,
并不能完全代表人体
对环境的冷暖感受。
在同样的气温条件下,
人们可能会因为湿度、风速、
光照等因素的不断变化,
从而产生不同的冷暖感觉。
冬季到底是北方更冷还是南方更冷呢?
这还真不一定。
研究表明,湿度每增加10%,
人的体感温度就会降低1℃。
换句话说,就算南方气温高3℃,
但如果湿度比北方高30%,
那么体感温度是一样的。
广东人如何破解湿冷“魔法攻击”?
看以下四招化解
1、室内升温除湿
对于潮湿又没有暖气的南方而言,最难熬的莫过于室内的冷,可以使用“小太阳”、空调等取暖电器来提高室内温度,并用除湿器等降低湿度。
不过使用电器时,一定要注意用电安全。
2、合理穿衣
穿衣保暖方法:内贴身、中保暖、外防风防水。
最内层:贴身层,可选择棉毛衣或速干衣,怎么舒服怎么来;
中间层:保暖层,如抓绒衣、羊毛衫、薄羽绒背心等;
最外层:防风防水层,如冲锋衣、棉服、羽绒服等。
另外,要注意头和脚的保暖,相对来说,头和脚更容易散热,所以做好保暖至关重要。选择厚度合适的帽子、围巾、袜子、鞋子。
3、科学运动
想要提高抗寒能力,运动是最好的方式。适量运动可以增加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速度,增强免疫力和抵抗寒冷的能力。
但在湿冷天气里,需要注意的是运动前要充分热身,运动量不宜过大,运动后要注意保暖,避免感冒。
运动前重视热身:温度低人体肌肉伸展性降低,关节僵硬,容易造成肌肉拉伤和关节扭伤等。因此热身活动要充分,冬天最好达到10-15分钟。
运动量不宜过大:冬季锻炼对人体的热能消耗大,易疲劳,而过于疲劳会导致抵抗力下降,病菌乘虚而入,得不偿失。
运动后要注意放松和保暖:锻炼后不要急于休息,可以进行以下拉伸放松,全身放松时间一般为10-15分钟,能有效缓解肌肉酸痛。放松后尽快回到室内,擦干汗水,换上干爽衣物,并穿上外套保暖,以防体温快速下降。
4、补充营养
在低温环境下,我们身体内的三大营养素(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消耗会增加,以提供能量来维持人体的温度。所以大家在寒冷天气,感觉饿得快,更想吃东西。
寒冷在消耗我们更多能量的同时,与能量相关的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消耗量也明显增加,维生素C和维生素A消耗也增加。
因此,饮食上要注意几点:
保证充足的能量:能量推荐摄入量可以提高10%-15%,通过适当增加脂肪摄入来满足机体能量的需要,提高耐寒能力。
选择优质蛋白质:选择鱼、禽、瘦肉、蛋、奶及大豆类食物,这些食物是优质蛋白质的良好来源。
适量多吃富含维生素B族、维生素C、维生素A的食物,另外由于寒冷天气户外活动减少,日照短,体内维生素D合成不足,可以通过海产品、蛋类、动物肝脏等食物来获取,或者外源性补充维生素D。
充足饮水:冬天,大家往往容易忽视饮水,应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除了饮用水外,可以通过热汤来补充水分,比如一碗热腾腾的羊肉萝卜汤,足以让你在寒冷的冬天全身变得温暖起来。
虽然有人说
“南方人抗寒靠一身正气”
但有了以上几招
希望你能破解南方的湿冷“魔法攻击”
过一个温暖的冬天~
来源:中国教育报、中国天气、海珠区健康教育所、中国气象报社、深圳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