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小家”提供了容身之所,鼓励他们要振作,专心致志面对疾病
温暖1620号
●温暖诉求
当用来“看”世界的两扇“窗”,关上了一“扇”,9岁的阿晟变得沉默,人前总藏在爸爸身后。2023年11月,罹患“视母细胞瘤”的阿晟跟随爸妈心急火燎地从甘肃积石山县赶赴广州寻找“复明之路”时,他的右眼已经失去视力大约2年。祸不单行的是,一直从老家亲友处筹措治疗费的一家人,去年12月19日凌晨赫然听闻老家发生6.2级地震。“没有‘后盾’了……”阿晟一家彷徨无助时,“广州小家”为他们提供了容身之所。异地他乡,阿晟有了另一个有爱的“后盾”。如今,社工、家长、病友都在鼓励阿晟振作,专心致志面对疾病,尽量保住左眼——他仅有的另一扇“心灵之窗”。
拖延导致痛失右眼
2023年12月19日凌晨,赫然听闻老家发生6.2级地震。在广州一个二级医院陪伴儿子的马先生蓦然坐起,他看见手机短信显示内容称:“甘肃省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震中所在的积石山县,有马先生的老家——刘集乡。
马先生的孩子阿晟今年9岁,去年11月底,阿晟在兰州的医院确诊罹患“视母细胞瘤”。由于病情严重且少见,他们在医生建议下奔赴广州求医。
“我们的治疗费一直依靠老家的亲戚朋友在帮忙,现在,他们自顾不暇,这可怎么办?”马先生更担心家人的安危,他一遍一遍拨通亲友的电话,确认年迈的父母和一众兄弟姊妹都平安无事,并被妥善安置,他才放下心来。可是,老家灾后重建要紧,他难以启齿再请亲人帮阿晟筹治疗费了。
身在广州的马先生夫妻俩,自此一心两头牵挂。他说,之所以千里迢迢奔赴广州,实属无奈,因为阿晟罹患的大病已经拖不得了。早在2022年10月,当时7岁的阿晟就察觉到右眼时有不适。“孩子的右眼有时会布满血丝,我们以为农村老房子里光线不足,他做作业、看书时间长,用眼疲劳。直到一天晚上,他睡着睡着突然哭了起来,因为眼睛太痛,哭着哭着,眼白就全‘红’了。”阿晟的症状骇人,马先生夫妻急忙联系乡亲开车,将阿晟送到兰州的大医院治疗。
“医生为阿晟的右眼止血,清洗出血块,同时也发现,孩子右眼球对光线不敏感,且有肿物。”尽管医生建议进一步对右眼做检查,好查明原因。但无论阿晟还是马先生,都担心保不住眼球,决定出院,回家继续观察病情。
又过了一年,2023年10月左右,阿晟右眼开始发肿,马先生一家才察觉孩子病情的严重性,再次就医时,大家都后悔一年前的决定。“医生检查出阿晟眼球上的肿物不寻常,长得不像普通肉芽。由于肉芽将孩子眼球顶出,导致眼部肿大,眼球已经保不住了。”
求医路上又遇天灾
2023年12月4日,阿晟接受了手术,惜别右眼。而让马先生夫妻惊讶的是,眼球肿物的活检结果表明,儿子已经罹患上一种少见的恶性肿瘤——视母细胞瘤,且肿瘤细胞开始转移到颅内。
“恶性肿瘤”四个沉重的字压得马先生喘不过气,而第一次面对家人的复杂病情,他在千头万绪中走了不少弯路。12月10日,马先生夫妻带上阿晟乘早班机到广州,直奔一个三甲专科医院。早前阿晟经历了摘除眼球手术,已经触碰到肿瘤,医生马上为他进行第一次化疗。
不料,第一天打化疗时,阿晟出现抽搐,治疗被迫中断,要辗转到另一家医院休养,等待身体情况好转。“没想到治疗肿瘤这么周折。”在遥远的他乡,人生地不熟,马先生一家不仅不熟悉治疗流程,还要在仓促间去租房、安排孩子食宿和陪护。
祸不单行的是,12月19日凌晨,他们的老家发生了地震。 “那时太彷徨了,所有事都凑在一起。”马先生呆呆坐在病床前,儿子喊他几声,都没有听到。万没想到,他的手足无措、忧心忡忡,被同病区的一名小病友家长看在眼里。了解到他们的境遇后,这名小病友家长指引马先生联系上了“广州小家”公益中心。
在管理员李姐的帮助下,马先生有了“小家”作避风港。“小家”的伙伴得知马先生的家乡受灾,还马上为他筹集了衣服、鞋子等生活日用品,更有热心家长带马先生去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挂上了在治疗“视母细胞瘤”上有经验的专家的号。
“我们千里迢迢从甘肃到广州,手上的钱不多,‘小家’的免费床位为我们节省了许多生活费。‘小家’有厨房,我可以给在医院照顾儿子的妻子做热饭热汤。‘小家’还有其他同样在广州治疗恶性肿瘤的家长,我向他们请教护理经验,学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识……”有了“小家”作“后方”,马先生终于能集中精力了解广州的治疗资源、思考应对儿子的日常治疗。
温暖“小家”慰藉心灵
2024年1月初,阿晟经过休养身体日渐好转,日常化疗治疗也走上了轨道。1月23日,阿晟在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完成了第二次化疗。回到“小家”,他虽然身体不适,却主动跟小伙伴打招呼。
同样寄居在“小家”的另一个家庭也来自甘肃,患儿小月与阿晟成为了好朋友,两人精神都好的时候,会凑在一起玩桌游、读绘本。马先生发现,儿子在“小家”环境中慢慢适应过来。“孩子和我们一样,第一次远离家乡,面对打针、住院、身体不适等等,他彷徨得不知如何表达。加上担心老家的亲人,情绪低落了一段日子。但在“小家”,他的焦虑慢慢缓解了”。“据我们了解到,马先生一家在农村是靠种地为生,平日要捡废品、卖废品补贴家用,十分困难。他吐露了担忧之后,“小家”的医务社工介入进行了心理疏导,指引他们发起网络筹款,希望能短期内帮到这个家庭。”“小家”管理员李姐告诉新快报记者。
最近,马先生向“小家”管理员以及新快报记者都吐露了对孩子未来治疗的担忧。他虽然是低保家庭,经低保报销的治疗费,每个疗程大约3000元左右,但应对未来漫长的治疗却十分紧张。“阿晟也很纠结,他常常担心另一只眼会失去视力。”
根据阿晟最近的出院小结显示,其右眼视力暂未受到影响,为此,马先生仍然希望拼尽全力,在保住儿子生命的同时,“护”住他另一只眼。“我不会放弃的。阿晟等着尽快治好病,给左眼安上义眼,也期待保住剩余的视力,回老家一家团圆。”
公益指引
●公益账户:广东公益恤孤助学促进会天天公益专项基金
●银行账号:44032601040006253
●开户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广州远洋宾馆支行
注:捐款时请注明“新快报温暖*号***(受助者姓名)”, 如“新快报温暖1620号阿晟”。如需捐款收据,请在汇款时附注捐款收据回邮地址、联系人姓名及电话。
统筹:新快报记者 潘芝珍
采写:新快报记者 李斯璐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