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2月18日农历新春第一个工作日,广东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高质量发展,教育何为?广东省教育系统的各位“掌舵人”给出了答案。
“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在岭南大地吹响了奋进号角,发出了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动员令。”暨南大学党委书记林如鹏表示,暨南大学具有独特的办学使命和办学优势,也因此逐渐摸索出别具特色的科技成果转化“暨南模式”,努力为广东高质量发展贡献“暨南力量”。
在暨南大学校长邢锋看来,多年来,暨大办学优势对港澳台侨学子形成了巨大的集聚效应。因此,在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方面,暨大作为百年华侨最高学府,在培养更多、更好、更能够适应广东和粤港澳大湾区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的人才,以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科学研究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培育新质生产力等诸多领域,都肩负着刻不容缓的责任和使命。
邢锋介绍,截至2023年12月,学校在校全日制学生47660人。其中在校港澳台侨及外国留学生约占总数的三分之一,也约占全国高校港澳台侨学生总数的三分之一。如今的暨南大学已发展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港澳台侨高素质人才培养基地,学校在办学实践中坚持将独特的办学使命与“双一流”建设的整体目标有机融合,推动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综合实力和国内外影响力显著增强。林如鹏介绍,暨大发挥优势学科优势,在科技创新领域持续发力,在生命健康、功能材料、网络安全、生态环境等领域形成了一批产生重大社会经济效益和影响的成果转化项目。
新的一年,百年侨校暨大将如何助力广东高质量发展?
“‘顶天立地’是暨南大学科研创新不变的初心。‘顶天’就是推进产学研协同发展,为广东和国家的发展提供动力;‘立地’就是加强基础研究,强化原始创新。”林如鹏说,暨南大学进一步强化“搭建大平台、组建大团队、承接大项目、产出大成果”四大抓手,形成“学科-人才-支撑体系-科研”全链条大科技格局,以科技成果转化的“暨南模式”,助力广东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4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关键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攻坚之年,也是学校奋力实现高水平大学建设新突破的奋进之年。邢锋表示,在新的一年里,暨大将继续以“侨”作为学校的立校之本和兴校之源,坚持“侨校+名校”的发展战略,坚持“宏教泽而系侨情”的办学宗旨,坚持“面向海外,面向港澳台”的办学方针,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全方位人才和智力支撑。
因此,学校将坚持以一流学科建设为龙头,打造“高峰+高原”的学科发展格局,以一流学科体系支撑一流人才培养;坚持以重大创新平台为抓手,加强一流科研团队及原创性科研成果培育,建设重大科研成果的孵化平台;坚持以提升服务能力为导向,加快高端智库建设及科技成果转化,以创新协同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新时代广东高质量发展。
林如鹏说,暨南大学将充分发挥“药学”双一流学科和冲补强重点建设学科的优势和引领作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提速增效。“除了在科技创新领域发力,暨大作为一所以文科见长的综合性大学,也持续探索在人文学科领域深化科研成果转化的新路径。”学校将持续激发在华侨华人、新闻传播、工商管理、产业经济、粤港澳大湾区研究等智库建设方面的优势,聚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开展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政策研究,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进程。
即将迎来120周年校庆的暨南大学,深深扎根南粤大地,已经形成三地五校区协同发展的办学格局。“番禺校区二期将以世界一流药学学科群、光电信息学科群、生态环境学科群及高端智库建设为牵引,聚力培育新兴学科与交叉学科新生长点。”展望未来,林如鹏说,番禺校区二期建设将成为承载暨南大学发展的“新引擎”,学校也将为广东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采写:新快报记者 王娟 通讯员 李伟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