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2月20日上午,广州市白云区召开高质量发展大会,加快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促进产业和科技互促双强,奋力谱写白云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区委书记何镜清讲话。区委副书记、区长潘志军主持。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建如,区政协主席袁东华出席。
何镜清强调,白云区力争全年经济增长6.5%以上、总量突破30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以上、总量突破1410亿元,工业投资、制造业投资、工业技改投资分别增长36.5%、40%、50%以上。
白云区将加快打造都市科创智造集聚区,增强新质生产力的澎湃动能。打好“产业立区、创新兴区、制造业强区”组合拳,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今年新引进先进制造业项目86个、总投资600亿元以上,推动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20%。加快建设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依托“一园两城三都四区”十大平台,建强用好“6+N+X”科技创新平台体系;聚焦发展美丽健康、新能源和新型储能、生物医药等千亿级产业集群,加快342个、年度投资1078亿元的重点项目建设,推动新招商项目总投资1300亿元以上,激发消费潜能,打造多个现代商圈,擦亮白云美湾、直播电商之都等名片;前瞻布局商业航天、6G、量子科技、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等产业。深入实施“云聚英才”行动,探索设立区高层次人才服务中心,打造人才高地。
为加快打造港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筑牢新质生产力的厚实根基,白云区将积极推动白云国际机场三期西飞行区竣工;落细落实广州白云站“保运行、美环境、拓产业、强辐射”四项工作,联动广州火车站、白云新城打造“黄金三角”商圈;广州国际港高标准打造“公铁联运枢纽”。强化枢纽互联互通,新建道路93公里、投资160亿元以上。打造“枢纽+”产业集群,力促空铁物流与商贸会展产业规模超1900亿元,强化“港城产居”一体化发展,推动从“城市枢纽”向“枢纽城市”跃升。
为加快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拓展新质生产力的广阔空间,白云区将以头号工程的力度抓紧抓实“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培育“六个典型”,深入实施“1+3”镇街结对互促机制,推动农村集体和农民收入进入全市“第一方阵”。用好用足国家首批579亿元专项借款授信等重大利好,加快推进湾区新岸(罗冲围)等5个片区和“5+X”个城中村改造工作,推动完成更新总量440万平方米,投资200亿元以上。实施全域“大环境”提升2.0版,大力开展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建筑安全、环境保护“四个促进年”行动,全面推广城中村治理“352”工作法、网格化管理等有效做法,建设宜居韧性智慧安全城区。
为加快打造企业友好型城区,激发新质生产力的蓬勃生机,白云区将加快制定营商环境创先争优行动方案,大力实施“1+4+N”惠企政策和“民营经济22条”,推动全年净增“四上”企业400家以上、新增上市企业2家以上。推行一系列便民利企措施,不断降低企业成本,为企业提供“如鱼得水”的最佳创新创业环境。
白云区委副书记、区长潘志军强调,各级各部门要锚定建设“高质量发展中心城区”总体目标,聚焦“国际枢纽门户、山水智慧城区”发展定位,强化“港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国际商贸中心承载区、都市科创智造集聚区”核心功能,努力在高质量发展上实现新突破。要高质量建设“一园两城三都四区”。坚持对标一流、突出特色,全力将“十大平台”打造成为科技创新的主战场、产业发展的主阵地。要高质量打造“6+6”现代产业集群。聚焦美丽健康、新能源、新型储能、轨道交通、航空及现代物流等重点产业,集中力量打造标杆。聚焦数、碳、智、生命科学,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要高质量推进“四个转型”。大力推进数字化智慧化转型,夯实新城建“1+6”和智慧城市平台“7+2”两个底座,积极培育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社会“三片森林”。大力推进绿色低碳转型,以抓经济发展的力度和方法抓节能减排,统筹推进生产、生活、生态转型,协同集聚一批绿色产业。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转型,全力推进传统产业“四化”发展。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转型,统筹推进老城建、新城建,全力推进“5+5+X”城中村改造工作。要不断推动思想大解放、能力大提升、作风大转变、工作大落实,做到实绩实效更进一步,朝着高质量发展的目标阔步前行。
会上播放了《白云,心之所向》宣传片,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杨颜泽,有关镇街、区有关单位主要负责同志,有关企业经营者、科技教育界人士、行业商会协会、区智慧团代表发言,亮明目标思路、提出工作举措。会议还将分别围绕“百千万工程”、港产城融合(四大枢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和航空及现代物流、美丽健康、新能源、新型储能、生物医药、轨道交通及智能家居产业项目等内容展开研讨,进一步深化交流合作、汇聚智慧力量。
文图:新快报记者李应华 通讯员云宣 石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