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是我省加快构建区域均衡发展新格局的重大举措,对推进县域经济发展、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都将产生深远影响。新快报记者以面对面采访的形式,对话各地镇党委书记,展现我省镇、村实施“百千万工程”的生动实践和特色亮点,展开一幅幅以实干苦干姿态绘就的乡村振兴奋斗画卷。
咬上一口爽脆香甜的菠萝,你会想到什么?有“中国菠萝第一镇”之称的湛江市徐闻县曲界镇,正做深做透菠萝这个最大土特产的文章:一产推广标准化种植、研发新品种;二产推动深加工,向菠萝罐头、菠萝烤鱼、菠萝白兰地甚至化妆品、洗手液、衣服等全产业链延伸;三产大力发展文旅产业……
曲界镇2023年获评“全国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同年11月又被定为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镇,在高质量发展中有何可圈可点之处?近日,曲界镇党委书记林海珍在接受新快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曲界镇紧扣“1+4+7+9+N”要求,以头号工程的力度抓紧抓实“百千万工程”典型镇的建设,做到既要不断增强“里子”,积极发展产业壮大镇域经济,持续充实群众“钱袋子”;又要打造好“面子”,营造良好的营商、生活环境,打出菠萝特色小镇品牌。
●做优一产种出乡村振兴“致富果”
“鲜摘的菠萝,过来看看。”“现切菠萝尝鲜,一片一块钱!”“哇,这地方真漂亮”……如今正值菠萝集中上市季,来到曲界镇采购、旅游的人员络绎不绝。与菠萝热销相对应的,是曲界镇正在红红火火地进行“七个一”建设,集中优质资源打造风貌示范带,同步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高标准推动“百千万工程”典型镇建设。
最近,全省上下正在按照省委的部署,全力干出高质量发展新气象,曲界镇在推动“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上有何实招硬招?
徐闻县是中国菠萝之乡,“每3颗中国菠萝就有1颗来自徐闻”,而曲界镇又位于“菠萝的海”核心区,有“中国菠萝第一镇”之称。林海珍在接受新快报记者采访时介绍说,曲界辖区目前种植菠萝的面积达到20多万亩,菠萝就是最大的土特产,发展特色非常鲜明,因此,曲界的重点还是围绕菠萝产业,做深做透这个土特产文章。既要发展好“里子”,也要打造好“面子”。“里子”的重点是要把产业发展好,让群众的口袋有钱,让政府的税收提高;“面子”即通过“七个一”建设好美丽圩镇、美丽乡村,营造良好的营商和生活环境,不断提升品牌。
在林海珍看来,典型镇建设的关键,是重点推动优势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不断壮大镇域经济。为此,曲界镇深度谋划了一条一二三产业融合、全面发展的发展道路。
“在菠萝产业的一产上,曲界大力推广标准化种植,持续研发、引种新品种,丰富优化种植结构。”林海珍介绍,曲界的巴厘品种菠萝已有100多年历史,这几年,镇里通过培育龙头企业,打造了93个“六新基地”,示范带动农户推广新品种种植,目前全镇台农16、台农17等新品种种植面积约3.1万亩。此外也推广了凤梨系列品种,包括芒果凤梨等等。
在销售上,曲界镇通过“12221”市场体系,创新研发了菠萝产销大数据平台,实现产地和销区信息互通,破解了增产不增收的难题,2023年,菠萝田头收购均价从2018年不足0.3元/斤到2元/斤,最高达3.0元/斤,2023年全镇菠萝总产量超28万吨,产值超19亿元。农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8年不足2万元到4.02万元,银行存款从9.48亿元增长到15.67亿元,增长了55%。
如今,曲界菠萝不但打通了全国的市场,而且借力广东徐闻县RCEP菠萝国际采购交易中心的平台“优雅地”走出国门。“有了这个平台,我们就可以把菠萝运过去,按照甜度、品质等筛选出来,进行分级销售,卖出好价钱”。
●做大二产科技赋能延长菠萝全产业链
20多万亩的菠萝,光靠一产的发展,是远远不够的。曲界镇这几年积极做大二产,打造富民增收“小法宝”。据统计,目前全镇有鲜切小菠萝加工厂7家,年加工量5147吨,创产值近3亿元。
“在菠萝的二产上,我们几乎把菠萝能挖掘的产能都充分地挖掘出来了。”林海珍介绍说,曲界镇推动科技与产业互促双强,从最传统、最早的菠萝罐头、菠萝干、菠萝果酱等做起,对接南亚所等科研机构,引进企业,研发推出了凤梨酥、菠萝烤鱼、菠萝白兰地等新产品,尤其是菠萝烤鱼,做成预制菜后,菠萝就跟鱼卖出了一样的价钱。
利用工业化思维,曲界把菠萝做成化妆品、面膜。下一步还将通过招商引资,通过皮和叶子提取菠萝酶,做成洗手液、肥皂等,同时综合利用菠萝麻,做成衣服、袜子等产品。“总之,我们引入科技,服务产业,不断地创新,通过精深加工,做强做优菠萝的全产业链。”
●做强三产农文旅融合,打出“世界菠”名气
今年1月14日,在曲界“菠萝的海”,来自全国的5000多个跑友参加了首届徐闻马拉松。在这次马拉松当中,“菠萝的海”美丽的田园风光、彩虹路、风车景观以及热情的曲界人给外界留下了深刻印象,也大大增强了曲界的知名度。
原来,这是徐闻、曲界通过体育赋能,积极做强“三产”文旅产业的具体举措。新快报记者走访发现,位于祖国大陆最南端的徐闻,拥有非常好的文旅基础,尤其是入冬后,候鸟族的到来,为这里带来了空前的人气。“这里气温很舒适,还能吃到这么多新鲜水果,很不错。”刚采购完一袋菠萝的石家庄陈老伯和老伴漫步在3A级景区“菠萝的海”,开心地对记者说。
林海珍介绍说,围绕高质量发展,这几年曲界镇通过党建引领,把乡村旅游大力发展了起来。值得一提的是,在文旅的发展中,曲界非常重视对归乡人的引导培育,通过归乡人,曲界盘活废弃资源,建成了全国首家以菠萝为主题的民宿创意体——“菠萝公社”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在“菠萝的海”开设了第一家菠萝树下咖啡,这家店在一些网络平台知名度非常高。
文旅赋能方面,曲界打出了“世界菠”的概念,除了马拉松,此前还成功举办过“菠萝号巴士打卡北京长安街”“喊全球吃广东菠萝”“组织国际友人到菠萝的海打卡”等系列活动。据统计,2023年,到“菠萝的海”打卡游客近8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超7500万元。特别是“十一”假期期间,游客达1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000余万元。
“下一步,我们还要把夜经济发展好,我们要让游客来到这里,既可以任性地吃菠萝,买菠萝手信,还能互动参与菠萝产品DIY。做到既让游客能待下来,还能住下来,留下更多消费。”林海珍说。
●加大建设“软硬”兼施,营造良好环境打响品牌
“菠萝的海”的成功,既使曲界增强了“里子”,也做活了“面子”。林海珍表示,为了进一步提升曲界镇的营商和生活环境,曲界镇正严格按照“1+4+7+9+N”的典型镇建设要求加快建设。
一方面通过“七个一”建设打造好硬件设施,即打造一个美丽乡镇入口通道、整理一条美丽示范主街、打造一处房屋外立面提升样板、建设一个美丽圩镇客厅、建成一个干净整洁农贸市场、建设一条美丽生态慢行径、建成一批绿美生态小公园,将以圩镇为中心,连片儒田、愚公楼、“菠萝的海”等优质资源打造风貌示范带,同步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另一方面,通过完善便民服务圈、加强社会治理等方面打造好“软件”。
“总之,我们要通过产业来带动文旅等方面的发展,同时通过文旅、服务、社会治理来推动产业发展,实现双向循环、相辅相成,把曲界建成名副其实的高质量发展强镇。”林海珍说。
统筹:李志 朱颖洁
采写:新快报记者 曾贵真 通讯员 陈碧泉
摄影:新快报记者 邓 迪
校对:吴习
版权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新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