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罕见无新股申购、无新股上市、无新股上会
1月27日,A股三大指数强势上攻,收盘沪指涨1.29%收复3000点,收报3015.48点;深证成指涨2.24%,收报9269.57点;创业板指涨2.41%,收报1793.98点。沪深两市成交额达到9900亿元,北向资金净买入超百亿元。大盘走势红红火火,但去年8月阶段性收紧IPO节奏以来,新股市场储备量缩减,本周更是罕见的出现无新股申购、无新股上市、无新股上会现象。
从2023年至今已上市的新股来看,破发比例近50%。即便今年刚刚上市的新股,破发比例也达20%。
记者据同花顺统计,2023年上市的313只新股中,已有147只破发,今年以来发行的20只新股,有4只目前已跌破发行价。从破发比例来看,最大的是北交所安达科技,最新股价较发行价下跌61.69%;其次是创业板的绿通科技和格力博,下跌幅度均超55%。
据一云投资研报,2023年破发的上市公司保荐机构分布显示,中信证券以20家位列第一,中信建投17家列第二,民生证券16家列第三。
此外,在可能引发监管对以往项目关注的因素中,公司上市当年业绩变脸是重要原因。2023年以来,上市新股中已有95家公布了2023年年报预告,有49家预减,32家净利润变动下限超过30%,占已公布预告公司总数的34%。其中,科创板裕太微预计2023年亏损1.7亿元,业绩下滑超42495%,高居第一;创业板格力博预计亏损4.3亿元,业绩下滑262%,位居第二;北交所安达科技预计亏损6.6亿元,业绩下滑181%,列第三。分析指出,高破发比例背后,是注册制下新股IPO定价过高,事关众多投行。
节后,经济学家华生针对IPO市场和中介机构约束问题给出建议,必须守住高门槛的注册制大门;对于涉嫌欺诈上市或重大造假虚报业绩等的证券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几百上千万元的罚款并不会触及灵魂,需要采取吊销证券许可资格或者至少停业整顿一、两年的雷霆手段;对于累犯的机构和个人更要从严从重处罚。
新快报记者 涂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