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州初代CBD的环市路商圈当中,有一栋历史显赫但却一直十分低调含蓄的建筑——广州白云宾馆,今年正好迎来它的第四个本命年,同时也是它晋升为五星级酒店的第十五个年头;那枚折射它辉煌历史的“广州市历史建筑”标识牌,也依然默守在宾馆大堂正门入口处西边的花基池里,无言细诉曾经的过往。
上世纪70年代末期,白云宾馆作为当时国内最高的建筑物,面朝珠江水,背靠白云山,“白云”二字的名号,也正表达出“云山”之下的含义与意境,它是唯一一家直接从三星级跃升至五星级的酒店,曾摘得过第一、第二、第三届中国饭店业最高荣誉“中国饭店金星奖”。老广对白云宾馆有着某种难以言说的情结,一方面它过于低调,晋升五星级酒店十多年之后很多人仍然不确定它的星级;另一方面它又十分“亲和”,几十年如一日都是附近新老街坊中意打卡“一盅两件”的去处,这里每一个农历新年出品的年货,油角、蛋散,每每一味难求,因为都是宾馆的老师傅们手工制作……
01
千年商都“外贸工程”耀眼手笔
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栋超百米高楼
白云宾馆1976年建成,总共有34层,高度120米,当年6月1日正式开业,是当时中国的第一高楼,那时中央电视台每天的天气预报,播到广州时的背景画面就是白云宾馆。
而讲到白云宾馆投资兴建的始末,还得把时间再推前。
广州是千年商都,广交会的前身为“华南物资交流大会”,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于广州举办的两年里成效显著,内地的红薯、药材、陶瓷等物品都成了“抢手货”,每次的成交金额超过数百万美元;在那个年代,数百万美元可不是一个小数目,面对这样一枚“香饽饽”,广州市政府决定让它更加“膨胀”以创造更大的价值,从区域性办成全国性的出口商品展览交流会,也就是后来的广交会。
那是1956年的9月,广州市的这一设想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肯定,获得了国务院批准;第二年也就是1957年4月,首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开幕,当届成交金额1754万美元,占据了当年中国外贸出口当仁不让的半壁江山,并且在此后数年间更如竹节一般节节高,到上世纪70年代,广交会成交金额突破了50亿美元。
有鉴于此,国务院批准立项了“广州外贸工程”,1972年批准建设的白云宾馆正是这“外贸工程”系列建筑当中耀眼的一颗明星。
02
建筑大师出手的优秀设计
那座小山丘依然值守岁月
白云宾馆总投资2000万元,有客房718间,建筑设计出自岭南建筑大师莫伯治,大师利用原址上的3棵古榕树,营造出山、水、景、人的空间格局,在其时也是突破盛行的前苏联所谓“三段式”建筑风格的经典代表,是将中国传统的庭院设计与现代高层建筑有机融合的典范,曾揽获“国家优秀设计大奖”。
莫大师有句名言,意思是“没有自然界与之相配合的建筑不是完美的建筑”,在白云宾馆的设计方案中,大师同样贯彻着这样的思路,他为了保留原选址中的一座小山丘,特意将整栋建筑的位置北移,将小山丘及上面的树,一并纳入成为宾馆内的自然景观——那座小山丘广州人并不陌生,它也默默地在那里经历了无数个春夏秋冬,冬去春来,花谢花开,无数次易主,却依然值守。
刚刚建好时的白云宾馆,首层是门厅,即大堂,东边部分是餐厅,上下两层加起来面积有1700多平方米,据说最多可以同时接待1200人用餐;休息厅、邮电、银行等服务设在西侧,从2层到28层是客房,光是电梯都安装了9部;房间的配备也算当年广州最好的,每间客房都装有电话、浴缸和中央空调。服务人员都是经过严格挑选的,首先是政审一关,其次是个人条件,容貌端庄自不用说,女生身高要求一米六以上,男生身高要求一米七以上,此外还需要会说普通话和少许英语。
不过那个时期的白云宾馆是不对公众开放的,它的主要任务是接待国家领导人和各国外宾,一直持续到1983年,白云宾馆的“神秘面纱”才被徐徐轻启,云山珠水间的这朵“白云”才开始走向“寻常百姓家”。
03
云山之下“得闲饮茶”
是时尚更是一种认可
今天,当你再进入白云宾馆一楼大堂时,开阔疏朗是给人的第一印象,中央顶端的金色祥云是宾馆的标志,其下陈列的花草布景艺术装置每季更换,淡淡的香氛浮游在空间里,墙壁上色彩斑斓的群鸟图出自设计名家郭承辉的创作,一边是“归”,群鸟朝向同一个方向飞翔;一边是“巢”,百鸟宁静栖息,寓意着“家,就在这片白云下”的理念。
大堂进门左手边的白云轩中餐厅,依旧几十年如一日的天天爆满,左邻右舍的新老街坊们对白云轩的味道称赞有加,“得闲就到白云轩饮茶”可以看作是广府饮食文化“得闲饮茶”的具象代表。
上世纪80年代初期,白云宾馆开始逐渐接待公众,直到1983年正式全面对公众开放。这一下不得了,据说每天宾馆的餐厅还没到营业时间门口就已经排起了长龙,早茶时间是清晨6时起,开门即满座,而且是一直到夜茶也就是现在说的“夜宵”时段,通通满员,2000多个餐位座无虚席,那个年代所谓的“大排档”还不是十分盛行,而在酒店的餐厅里吃消夜,那可不要太时髦。
除了地点的时尚,出品的受欢迎、被认可才是更重要的,白云宾馆筹备开业之初,便从广州市内调拨了几十名功底深厚的粤菜师傅专业设计餐厅的菜式、点心出品,传统的配方、传统的技艺加上兢兢业业的匠人匠心,成就了近半个世纪的光阴流逝也没能带走的代代传承的味道。
即便是今天,在白云宾馆食客的叹茶桌面上,也仍然摆放着绉纱凤爪、白云猪手、春花富贵鸡这样的经典,历久弥新,恒久不变。
新快报记者 陈斌 文/图(部分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