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政协委员、广州市工商联副主席、广州瑞松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孙志强向全国政协提交了三份提案,分别为《关于尽快成立中国机器人协会,促进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关于支持传统制造业加快数字化转型的提案》《关于推动人工智能在工业领域应用的提案》。他建议尽快成立中国机器人协会,打造涵盖技术、人才、平台、金融、政策以及国际合作等要素互动融合的机器人产业创新生态系统。
尽快成立中国机器人协会
“机器人产业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未来融合了人工智能、先进制造、新一代信息通讯技术、新材料等先进技术的智能机器人将成为引领国民经济向智能化转型的关键引擎。”孙志强说,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势头迅猛,是全球最大的机器人消费国和生产国,在全球机器人产业中的角色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已经成为全球产业的中坚力量,这不仅体现在市场规模上,也体现在技术创新、产业链建设以及市场应用等方面。
孙志强说,我国机器人产业“走出去”已展现出强大实力,但在国际标准、检测认证等方面仍缺乏话语权,落后于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速度,与我国“全球工业机器人第一大市场”的地位不匹配。
《“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保障措施中,提出“发挥行业协会、中介组织作用,加强产业动态监测并及时反馈问题建议”。孙志强指出,目前我国已成立的区域性机器人相关行业协会或组织种类繁多,但迄今为止仍没有能够引领中国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性权威行业组织。
对此,他建议尽快成立中国机器人协会,发挥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组织创建“产学研用金政”协同创新机制,打造涵盖技术、人才、平台、金融、政策以及国际合作等要素互动融合的机器人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同时,营造创新文化氛围,打破单元、组织、区域和行业的界限,发挥协同创新作用,形成高水平有特色的交流合作平台,构建我国机器人产业国际竞争新优势。
引进培育专职AI制造场景创新团队
近年来,人工智能在互联网、车联网、教育、医疗健康、智慧城市等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其中,人工智能在工业领域应用具有显著优势,成为提高生产效率、推动生产力发展、助力技术创新的重要工具。不过,孙志强提到,人工智能在工业领域的融合发展带来诸多问题和挑战,比如技术适用性问题、技术人才供给问题、技术安全性问题和融合发展的驱动问题等。
为解决这些问题,他建议,加强人工智能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和创新。
首先建议加大工业领域人工智能技术研发投入力度,推广创新技术,建立人工智能技术在制造企业中的示范应用。
其次是构建适应人工智能特征的创新机制,开展供需联动,通过创办工业重点场景AI技术创新竞赛等活动,激励形成一批重大应用场景和解决方案。他指出,要推进人工智能技术与通讯、物联网等融合发展,鼓励海内外AI前沿领域专家和创新团队开展合作交流,共同解决技术应用的瓶颈问题。
在加强人工智能人才队伍培养方面,孙志强建议拓宽培养渠道。一方面,要鼓励龙头企业、先进制造业集群以及各行业协会联盟,引进培育专职AI制造场景创新团队;另一方面,要鼓励加大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点工程(项目)和重点企业对AI创新人才培养力度。
他建议,加强人工智能安全性措施的供给。一是制定相应安全标准,要探索建立制度化的AI创新保护体系,设立有效的协议和法律框架,建立强大的安全措施,保护国内创新成果。二是设立规范统一、供需匹配的公共平台。
采写:新快报记者 陈慕媛
摄影:新快报记者 龚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