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3月8日,以“总结历史 凝心聚力 服务百千万工程和绿美广东 助力乡村振兴” 为主题的广东省乡村振兴基金会(以下简称“基金会”)成立30周年座谈会在广州举行,省直有关部门、理事、监事、爱心企业、爱心人士、基金会往届领导、合作机构、同行组织、媒体代表等齐聚一堂,一起回顾基金会30年发展历史,共话高质量发展未来,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助力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凝心聚力!30年累计筹集接收拨付善款超130亿元
“逐梦三十年,初心永不变,我们一直在路上……”座谈会在基金会30周年宣传片中拉开帷幕。广东省乡村振兴基金会的前身是广东省扶贫基金会,1993年,广东省委、省政府根据广东开展扶贫筹款工作需要而设立。为进一步落实省委、省政府实施“百千万工程”及乡村振兴工作的有关部署,基金会近年先后更名为“广东省乡村发展基金会”“广东省乡村振兴基金会”。
累计筹集、接收、拨付善款超130亿元,联合或配合7000余个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参与3600多个帮扶项目,助力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及国家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的部分地区约1.4万个自然村(帮扶点)实现美丽蝶变……成立30年来,基金会始终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扶贫开发、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一系列工作部署,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助力乡村振兴,推进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及慈善公益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
基金会先后获得“全国先进社会组织”“广东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广东省脱贫攻坚突出贡献社会组织”“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10周年突出贡献社会组织”“南粤慈善奖”等荣誉,2010年、2017年、2022年三次被评为广东省5A级社会组织……成立30年来,基金会笃行不怠,不断发展壮大。
近年来,基金会紧紧围绕省委“1310”具体部署,聚焦“百千万工程”、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和乡村振兴等中心工作,以“6·30”活动为平台,不断创新公益品牌,动员社会力量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2023年基金会创新品牌,倡导发挥慈善力量推动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积极参与搭建绿美广东公共服务平台,设立“6·30助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公益募捐项目,共建社会力量参与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渠道,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和爱心人士为绿美广东生态建设贡献力量。
不忘初心!接续奋斗助力乡村振兴
“大力实施‘百千万工程’和绿美广东建设,需要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刘棕会表示,省乡村振兴基金会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携手社会各界打造了一批公信力强的品牌项目,建立了一套募集社会资源持续帮扶的有效机制,凝聚了一批热心“三农”事业的公益人士,为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出了突出贡献,希望基金会在新征程上,守正创新,持续加强自身建设,提升品牌声誉,保持良好形象,充分发挥“6·30”社会捐赠服务平台功能,广泛筹集资金,助力“百千万工程”、绿美广东建设和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上再上新台阶。
广东省民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陈奇表示,作为广东慈善组织的优秀一员,广东省乡村振兴基金会多年来以“6·30”活动为抓手,积极引导广大社会力量参与扶贫纾困、助力乡村振兴,发动和引导广大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积极参与扶贫济困和慈善公益事业,为广东慈善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基金会成立30年来,始终牢记‘纾难济困、服务社会’初心,历经6届理事会成员、一代又一代公益人的艰苦努力,凝聚社会力量,为精准扶贫、打赢脱贫攻坚战、助力乡村振兴作出积极贡献。”基金会理事长赵松峰表示,接下来,基金会将持续发动联合社会力量,不断拓宽资金募集渠道,以更加务实的举措,服务“百千万工程”和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助推广东高质量发展落到实处、结出硕果。
“善谋者行远,实干者乃成。”国家乡村振兴局开发指导司原副司长、全国乡村建设高校联盟特聘专家刘晓山说,期待基金会在广东省委、省政府和主管部门的领导下,总结经验、凝心聚力,更好地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创新服务“百千万工程”和“绿美广东”等工作, 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建策献力,创造更加辉煌的业绩。
广东省社会组织总会党委书记、会长王长胜,广东省国强公益基金会副理事长、广东碧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裁罗劲荣,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腾讯公益基金会执行秘书长窦瑞刚,广东省乡村振兴基金会原秘书长何其勇,广东省华南农村扶贫基金会理事长杨华,分别代表有关社会组织同行、基金会理事、基金会退休领导、爱心人士代表发言,分享了历来联合基金会在帮扶项目、公益理念、工作做法等方面的友好合作和密切联系,高度评价了基金会的服务和平台作用。
统筹:李志 朱颖洁
采写:新快报记者 朱清海
摄影:新快报记者 邓迪
校对:陈泽佳
版权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新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