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自古就是中华文明的重要一翼,南越古国对于岭南文明则有着源头、开篇的意义,尤为值得重视。《开篇岭南——寻迹古南越国》一书近日由南方日报出版社出版,挖掘并还原古南越国近百年的历史风云,写就一部岭南地区的拓荒史和开发史。
南越国虽然在两千多年前的岭南地区一度风云激荡,但在中国历史的宏大背景上,在历史的记载中,南越国更多的是被忽略、遗忘或散佚,人们对这个政治、地理位置均偏于一隅的古老王国知之甚少。一直以来,尽管有不少专家学者致力于钩沉南越国历史,新时期的南越国考古也成为国内考古的重大发现,但关于南越国的完整史实,关于南越国的烛照影响,却并不那么清晰可辨。“南越国并不只是一个封建王国的孤立存在,其地方样貌、社会经济等多方面的萌发转变,可借以追溯岭南文明的源头,传递岭南的先声。”该书作者安石榴说,这就是此书创作的动机及书名的由来。
《开篇岭南》以纪实文学的方法写作,充分参考了历代以来关于南越国的史实、文献记载以及研究资料,并参照、引用了大量现当代对于南越国的考古材料、考证成果,涉及关于南越国最为重要的几个考古事例。
与以往类似题材图书将焦点集中在对赵佗的个人记述及影响上不同,《开篇岭南》在南越国全史这一主线上,更进一步地深入到历史的细节,尽可能挖掘那些有趣的遗落情节和旁枝末叶,并使其现出清晰的面容。书中,作者对岭南早期地方样貌、社会状况、文明萌发、文化生成等进行认真、细致的发掘、考证,如广州的城市建设发端、粤语的形成、商业风尚的萌芽等,都可以从中找到线索;也可以看出,今天岭南文化所提及的重商性、开放性、兼容性、多元性等特色,在南越国时期就已有所显露。
作家、编剧鲍十认为:“这些碎片或片段,很难通过对文物和图像等观感有条理地串连起来,《开篇岭南》可谓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样本——具有历史的厚重、深邃,具有考古般的严谨、细致,具有时间和空间的跳跃,又具有小说般的情节、细节,在非虚构中兼具有猎奇的色彩,行文并不失生动和感染力,可以看出作者的匠心独运。”
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谢有顺评价:“此书正是对古南越国历史的较为完整的追溯,它探讨岭南地方和文化的源头,书写岭南生活的早期景象,同时与当下的岭南遥相呼应。历史充满玄机,又暗含深刻的现实精神,以体恤之情理解历史,《开篇岭南》做到了。”
书摘
公元前203年,岭南有史以来第一个国家——南越国,如同一颗无人觉察的星辰凌空出世。其时,如日中天的大秦帝国已轰然陨落,楚汉之争的漫天烟云行将消散,大国新星西汉王朝正在万众瞩目中冉冉升起。谁也意想不到在遥远而不起眼的南方,竟然有一颗微小却光亮的星斗,借机抢占了历史天空的一角。
在天时地利的助力下,于苍茫时局之中应运而生的南越国,其版图以秦朝的南海、桂林、象三郡之地为基础,北依南岭,东连闽越(今福建境内),南至交趾(今越南北部),西通夜郎(今贵州西部、北部,以及云南东北、四川南部与广西北部部分地区)、句町(今云南境内),疆域范围包括今天广东、广西的大部分地区,福建、贵州、云南的小部分地区以及越南的中北部,在政制上沿袭秦朝的郡县制分设南海、桂林、交趾、九真四郡,都城设于南海郡的番禺(今广州)。此后,南越国和辑百越,奉诏汉室,里通中原,外拓河海,谱写了近百年岭南自治的光辉篇章,同时也拉开了两千多年前岭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辉煌一幕。
南越国的缔造者和首任君主,并非南方越人,而是一位来自中原的汉人,大名赵佗,本为秦朝统一岭南时出征并留守的主要将领。赵佗,巨鹿郡东恒县(今河北正定县)人,约出生于公元前240年(以下按这一年计),少壮入伍,21岁被任命为“南平百越”的统领副将,36岁于岭南建立南越国,定都番禺,在位67年,逝世时年103岁,被称为中国唯一的“百岁”君王。南越国历时计93年,传五主,二主赵胡(赵眜),在位16年;三主赵婴齐,在位约10年;四主赵兴、五主赵建德,总共在位约3年。赵佗在位的时间比南越立国历史的三分之二还多,被誉为“南天一柱”。接下来的四位君主不过是南越国转向衰落至灭亡之间的勉力维持者和苟延残喘者。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武帝派兵平定南越,将岭南彻底划归大汉版图,独踞一方的一代王国——南越国自此灰飞烟灭,成为遗落于历史星河中一颗曾经灿烂夺目的星辰。
南越国开创了岭南历史上一个空前兴盛的时代,对后世及地方有不可磨灭的作用与影响。而赵佗这个闪光的名字,不仅与南越国紧密相连、不可分割,而且对古代岭南的生产和文明萌发也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是当之无愧的“开发岭南第一人”,他在这片土地上遗留了不少贯穿物质与文化的珍奇瑰宝,直至今天仍然有着身后的未解之谜。南越国留下的最大的谜团,或许就是至今依然无从探知赵佗的埋身之地,历代不知有多少人试图寻找他的墓穴,纵然踏遍广州,掘地三尺也一无所获。20世纪80年代初,广州象岗发现了南越二主赵胡陵墓,90年代中期又于广州老城区发现了南越国宫署遗址,通过细致深入的发掘研究,许多关于南越国的奥秘得以层层揭开。
纵观华夏大地上的国家或朝代发展史,自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夏朝开始,经历两周两汉、三国二晋、南北朝、五代十国这些割据分治和政权更迭的纷争时代,岭南地区出现的国家,继南越国之后,唯有五代十国中的南汉国。南汉国作为一个羸弱的小国,虽然对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较之南越国于斯开天辟地的光辉,无疑要黯淡许多,充其量不过是一道闪掠而过的光。明末清初,岭南之地还出现过一个昙花一现的国家,也就是由朱明王朝宗室残余建立的南明国,这一在离乱中苟立的不明之国甚至连火花都没有留下。
南越国掀开的是岭南建设开发史上崭新的一页,也是极具启示和极其重要的一页,岭南大地由蒙昧隐蔽到纷繁璀璨的篇章正是由此而依次打开。岭南,作为亘古以来偏于一隅的山海之域、阻隔重重的蛮荒之境,也正是由于南越国的建立,开始出现城市,出现都会,出现商埠,出现海港,率先开启中国驶向世界的乘风破浪之旅,敲响中华文明与海外文明起初的碰撞回声。(摘自本书引子)
新快报记者 王春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