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东平镇大澳渔村,星空舱民宿极为火爆,连平时都一房难订;大沟镇寿长村,正在建设的阳东区首个村级绿美生态公园,结合寿长村蚝交易码头营地项目连片打造;在雅韶镇笏朝村,因为美味的“玛籽”,全村建起了12家饮食店,村里准备出租更多店铺推动村集体收入上百万……
阳东区海岸线长130多公里,是广东省的旅游强区。新快报记者日前走访了解到,阳东区多个镇村结合乡村振兴示范带、绿美生态建设以及旅游资源优势,大胆创新,因地制宜充分激活产业、生态、旅游、美食、民宿等各种活力因素,农文旅结合大力发展“网红经济”“美丽经济”,为推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贡献“阳东样本”。
东平镇:引爆“网红经济”,民宿业如火如荼发展
五公里粉红的网红路,鸳鸯路、鸳鸯石公园、星空舱民宿……到过阳东区东平镇的游客相信被这里的“浪漫”惊艳到了。东平镇党委副书记郑民告诉新快报记者,2023年到东平镇的游客估计有120多万人次,特别是年初一当天从东平下高速的车辆就有近万辆,游客几万人。
网红打卡点是创新吸引客流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东平镇拥有国家级的渔港,还有大澳渔村、珍珠湾等著名景点,在推进“山海渔韵”乡村振兴示范带的建设中,阳东区、东平镇立足渔家风情、浪漫小镇的定位,大胆设置网红打卡点,持续引爆网红经济。新快报记者现场看到,从珍珠湾大酒店至渔家风情街道路5公里多的道路被铺上粉色沥青路面,以线带面浪漫地将示范带沿线的景区串联了起来。同时东平镇还打造了鸳鸯路、鸳鸯石公园等景点,成为人们争先打卡的去处。
背靠山林,面朝大海,打开窗帘,既可远眺无边大海,晚上还能欣赏漫天繁星……去年10月,在阳东区农业农村局的指导下,在东平镇大澳古渔村建起了20间星空舱示范民宿,迅速就受到了追捧。大澳渔村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些星空舱民宿平时每晚每间都要近500元,周六日和节假日即使加价也是一房难求。大澳渔村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港口,2023年被评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称号。目前,大澳渔村正在建设亲子营地,进一步把网红经济发展好。记者了解到,借鉴大澳渔村的经验,珍珠湾景区也在建设星空舱民宿项目,有望于今年“五一”期间开放。
在东平镇允泊村的允安自然村,一个旅游驿站已经建设,正在进行内部装修。阳东区委农办常务副主任、区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区乡村振兴局常务副局长梁永链介绍说,在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的支持下,这里将建成广东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沿海村“百美村宿”乡村振兴综合示范村项目,引入全国著名民宿运营商运营。目前正在走招投标程序,预计今年就可以落地。“到时候统一交由专业公司运作,村集体每年可以获得保底60万元的分红,还将带来更多就业,所以村民们都很支持。”允泊村党委书记莫计展开心地说。
“既要搞好建设,更要做好服务,这样才能真正把游客留住。”郑民对新快报记者说,东平镇大力鼓励建民宿和发展餐饮,目前全镇接待床位就超过了一万,其中珍珠湾形成了民宿一条街的景象。而在旅游和消费方面,民风淳朴的东平基本上保持了零投诉。“每个黄金周和重大节日之前,镇里都会召集所有商户开会,明确表示对宰客现象零容忍,同时通过酒店协会、餐饮协会、海味协会协助进行管理。”他分享经验说。
大沟镇:酝酿美丽经济,让乡村加快火起来
大沟镇寿长村以养殖“寿长蚝”而出名,村里生蚝养殖面积3000亩、鱼虾养殖面积2000多亩。作为全长21公里的大沟“渔牧田园”乡村振兴示范带的重要节点,寿长村正在酝酿大发展。大沟镇委副书记、镇长梁志光表示,依托“寿长蚝”的产业优势,大沟镇正在谋划建设寿长村蚝交易码头营地项目,包括蚝交易市场、蚝主题酒店、露营基地、蚝文化广场等景点。
值得一提的是,结合绿美生态建设,寿长村下决心,通过对李屋自然村进行土地清理平整,正在积极打造一处占地30亩的绿化生态公园,跟码头营地等景点连片打造,让寿长村变成新的休闲旅游网红打卡村。“一清理,我们还清理出宝贝来了。”梁志光说,经过土地平整后,发现了一段有着300多年历史、防御海盗的古城墙文物,还有三棵几百年历史的大树,这将为下一步的农文旅融合发展打下了基础。
寿长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雷自妥表示,作为“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寿长村已种下了500棵树木,今年内要种植到1000棵,“把村里打扮漂亮,结合历史文化底蕴和产业发展基础,希望把美丽经济发展好,让村里加快火起来。”他表示。
寿长村发展旅游的自然禀赋,还有一个不可多得的条件。离村里不到10分钟的车程,就是广东阳东寿长河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游客游完湿地公园,可以就近到寿长村尽情玩、食、住。新快报记者了解到,这个国家湿地公园横跨大沟镇、东平镇、新洲镇三镇,湿地面积400多公顷,已被划分为生态保育区、恢复重建区、宣教展示区、合理利用区和管理服务区五大功能区,其中宣教展示区设有展厅、视频介绍和讲解,可让游客全方位了解红树林的保护情况和功能等知识。
雅韶镇:擦亮美食品牌,推动镇强村美民富
烧开一锅水,放入文蛤、虾米、鱿鱼丝、猪肉、花生、水瓜、香菜或葱等辅料,舀起米浆往锅边均匀酹一圈,待蒸发变成白粉皮后将其铲下锅中,一锅酹镬罉(音:lèi huò chēng,民间俗称“玛籽”)就大功告成。在阳东区雅韶镇笏朝村的一处饭店,大厨阿姨的一顿操作让特地来一探究竟的游客看得忍不住流口水。
“谁也想不到,一道玛籽会让笏朝村红起来。”梁永链介绍说,笏朝村是雅韶“漆彩渔乡”乡村振兴示范带的重要节点,尝试过玛籽的独特味道后,远近游客都纷纷到这里“返寻味”。目前,全村已开起了12家美食店,一些玛籽美食店还开到区里。
“我们准备通过擦亮特色美食这张名片,结合绿美生态建设,加快乡村发展,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笏朝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陈美利透露说,目前笏朝村的美食人流量很大,基本上在周末和节假日都是一桌难订,下一步打算将村里的两处物业改为商铺,出租用来做玛籽特色美食店,同时与公司合作,流转一千亩土地开展规模化种植。商铺租金+流转土地管理费两项收入将推动村集体经济从目前的每年60万元增长到上百万元,同时带动更多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走在干净的村道,一旁盛开的黄花风铃木把村里点缀得非常秀美。新快报记者了解到,作为省“百千万工程”典型村,笏朝村在推进绿美生态建设方面也下了很大力气。“春节前到现在已经种下了约1600棵,还要再种几百棵。”陈美利介绍说,新种的这些香樟树、黄花风铃木、荔枝、龙眼、黄皮、菠萝蜜等树种大部分都是乡贤购买捐出的。“乡村美了,人气旺了,人心齐了,笏朝村一定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统筹:李志 朱颖洁
采写:新快报记者 曾贵真
摄影:新快报记者 王飞
校对:任倩妮
版权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新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