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3月22日,2024年黄埔“波罗诞”千年庙会迎来最热闹的一天——“正诞日”,备受关注的“五子朝王”“扶胥号龙船朝王”等仪式在当天盛大举办。锣鼓喧天,彩旗飘扬,舞龙舞狮等民间艺术表演轮番上场,这一古老而充满活力的民俗节日再次焕发新的光彩。现场人流如织,摊位林立,黄埔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在古今交织中绽放。
据了解,2024年黄埔“波罗诞”千年庙会前3天共接待游客量超19万人次,“正诞日”客流量超8万人次。
五子朝王:祈愿国泰民安、民富物丰
上午9点,初春的阳光洒在南海神庙这座古老的庙宇前,熙熙攘攘的人群如潮水般涌向广场,精彩的舞狮表演在锣鼓声中跳跃,一场盛大的民俗文化活动——“五子朝王”即将在此开展,整个南海神庙洋溢着欢乐和喜庆的气息。
据了解,“五子朝王”又称“四乡会景”,历来是“波罗诞”庙会的重头戏。根据民间传说,“洪圣王”(即“南海神”祝融)的夫人是“明顺夫人”,生了五个儿子,均以“案”字为名。这五个儿子个个争强好胜,于是南海神给他们起名,从大到小依次为大案、原案、始案、长案、祖案,名字不分先后,平等对待。自明代开始,在“波罗诞”正诞之日,“五案”由黄埔附近十五乡村民分别抬到南海神庙中庭,向“南海神”祝寿,称“五子朝王”,也称祭海神。
当天清晨,南海神庙附近“十五乡”的村民先为本村的神像净身,洒上香茅柚叶水,换上新衣,再抬上杠,敲锣打鼓,抬着神像逐坊逐乡去巡游。随后,村民抬着五尊神像,从供奉他们的双沙、庙头、南湾、夏园、沙步等社区出发向南海神庙集中。
为烘托热闹的气氛,今年新增了舞狮开路,引领着游神团队游行和祭拜。由于今年是龙年,在舞狮中还特别融入了舞龙表演。一路上鼓乐齐鸣,盛装巡游的队伍浩浩荡荡,蔚为壮观。
“万人流水宴”:“十五乡”款待宗亲、共叙乡情
“五子朝王”仪式结束后,万人流水宴便热闹开席。南海神庙十五乡的乡民在各自村里设宴,当地居民邀请外地的宗亲,共同品尝传统的祭祀菜式,畅饮寿酒,场面颇为热闹。
南岗街沙步社区党委副书记何永钧介绍,主办方提前半个月就开始准备这场流水宴,联系餐饮供应商,每家每户统计人数,定制菜式等等。今年沙步社区的流水席,300张围桌一路铺开,形成一条壮观的美食长廊。“这可以说是村里组织的‘村会’,以前只是宴请60岁以上的老人家,随着波罗诞的影响力逐渐扩大,流水宴的规模也与日俱增,高峰期能达到2800围桌。”何永钧说。
流水宴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代。如南湾社区,位于黄埔区穗东街,村民世代傍水西南面居,水陆物产资源丰富,为“鱼米之乡”称誉,自明代洪武二十九年开村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南湾这片土地造就了不少名人雅士等风流人物,也遗留了不少珍贵的文化古迹和遗产。每逢农历二月十三,周边的兄弟村、老表村都在当日前来游波罗诞及探亲,而当时的有钱家族都出钱请厨师做酒席设宴接待来探访的兄弟和老表,场面颇为热闹。
“龙船朝王”:“扶胥号”巡游延续龙舟文化
3月22日下午,“扶胥号龙船朝王”活动在南海神庙前的人工湖举行,这也是黄埔龙舟文化里最具特色的习俗之一。“扶胥号”龙船在南海神庙古港码头巡游,旨在致敬扶胥古港历史,延续黄埔海丝文化传统。传说“南海神”是龙的化身,旧时波罗庙附近“十五乡”的民众还把龙舟竞渡与南海神信仰联系起来。
黄埔区龙舟文化传承协会会长张伟潮介绍,每年端午节前,黄埔各村会将本村的龙舟划至南海神庙前,将龙头、龙尾及船上的装饰卸下来,抬到南海神庙里敬奉。这一习俗寄托了当地村民祈愿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的朴素情感。
2021年,黄埔区成立了区龙舟文化传承协会,希望借此发扬光大本地的龙舟文化。“去年第一次在波罗诞期间举办龙船朝王仪式,这其实是黄埔民间村落在端午节前举行的祈福活动。”张伟潮表示,之所以把龙船朝王活动放在波罗诞期间举行,是希望借助这个平台,深入挖掘和利用黄埔的历史文化内涵,发扬和传承黄埔区“扒龙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图:新快报记者李应华 郭晴 通讯员许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