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3月23日,羊城少年学堂第510期讲座在广州市少年儿童图书馆三楼报告厅举行。暨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陈龙研究员以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故事,为小读者们讲述了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文学家和宣传家瞿秋白烈士的成长历程和革命事迹。
在这场《瞿秋白:开辟光明之路的书生领袖》的主题讲座中,陈龙首先从瞿秋白的一份人生“简历”谈起。“你们知道,民国时期,小学的升学率有多少吗?全国只有10%的孩子才能上得起学,而能升入中学的不到两成人。如果放在今天,少年时期的瞿秋白就是妥妥的学霸。”陈龙用形象的比喻一开场就深深吸引了现场近百名中小学生的注意力。
随后他用十个小故事,回顾了瞿秋白烈士36年的短暂而光辉的一生。瞿秋白少年时期勤奋好学,关心穷苦人,青年时期积极投身“五四”运动,两度被捕入狱仍信念坚定。为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解决“中国问题”,他毅然放弃即将到手的优渥工作奔赴苏俄,决心“为大家辟一条光明的路”,并于1921年在苏俄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者,终其一生为党的事业做出了许多开创性、奠基性工作。
陈龙最后引用了毛泽东同志1950年为《瞿秋白文集》题词时对瞿秋白的高度评价:“他在革命困难的年月里坚持了英雄的立场,宁愿向刽子手的屠刀走去,不愿屈服。他的这种为人民工作的精神,这种临难不屈的意志和他在文字中保存下来的思想,将永远活着,不会死去。”
陈龙的讲座深入浅出,多次引用瞿秋白的诗作提出问题与同学们互动,将“人生大道理”融入日常小故事中引导大家思考,从中感悟瞿秋白勤奋刻苦、正直善良、才华横溢、信仰坚定等优秀品质。现场同学争相举手回答问题,不少同学还认真做着笔记。
广州第四中学初一初二年级部分学生集体参加了本次讲座。有同学表示,之前对瞿秋白烈士的事迹了解不多,听了今天的讲座后,为他投身中国革命舍身忘我、视死如归的精神所感动。
陈龙表示,教育部在2022年提出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的要求,如何把理论性强的大学思政课转化为中小学生能听懂易接受的内容,高校也做了许多探索。“面对中小学生开展红色文化教育,从内容上要侧重于讲革命先烈前期成长的经历,揭示出他们找到革命理想和人生信念的奋斗过程;在话语表达方式上要突出故事性、互动性,让中小学生从中有收获有感悟,从而达到传承红色文化的目的。”
本次讲座是“英雄花开英雄城”2024广州传承弘扬红色文化系列活动之一,由广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广州市教育局、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共同主办,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承办,广州市第四中学协办。
采写:新快报记者 毛毛雨 通讯员 尹学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