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作业广味十足,还添了十五运会元素
7月5日起,广州市中小学的暑假陆续开始了。记者留意到,广州中小学的暑假作业依旧广味十足,增添了十五运会元素。而家长们更是绞尽脑汁安排暑期计划,尽量减少孩子在家“刷手机”的时间。在开启快乐假期的同时,教育、公安、法院从学科培训、网络安全等方面,为家长带来建议。
开心暑假,既要“充电”又要撒欢
学游泳、学舞蹈、学乒乓球……趁着暑假上兴趣班学技能的学生也不在少数。暑期刚开始,彤彤妈妈就给女儿报名参加电视台的小主持人集训。“孩子从二年级开始就上小主持人兴趣班,这次刚好有集训还能参加比赛,就想让她去锻炼一下,也可以和其他学校的小朋友交流切磋。”彤彤妈妈说,除了小主持人集训,假期彤彤还有舞蹈课,“培养兴趣的同时,也让孩子动起来,尽量不要在家看电视、刷手机。”
家住天河区的陈女士,给准备升三年级的女儿拟了一份暑期提升计划。“包括大阅读、英语练习和书写训练,大阅读报了兴趣班,有20节课。”陈女士认为,一二年级书面书写较少,而三年级开始会有书面作业、课堂练习等,所以要趁暑假期间加强书写,做好准备。至于阅读和英语,都注重积累和循序渐进,假期也不能放松。
出游也是很多家庭暑期的热门之选。五年级小学生小刘兴奋地告诉记者,暑假的出游计划一早就做好了。“我会跟爸爸妈妈去敦煌,来个8天游,莫高窟、月牙泉等地方都要去看看。”小刘说,自己一直对历史和文化颇感兴趣,通过阅读历史类书籍了解了中国很多地方的风土人情。为此,爸妈每年假期都会安排一次旅行。“我已经去过北京、西安,都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在那里看到了很多书本上提到过的景点和历史知识,很有趣,也很有收获。”小刘说。
暑期实践广味十足,燃动十五运会
随着十五运会开幕进入倒计时,广州多所中小学掀起了一场以“迎全运”为主题的暑期实践热潮。从科技探秘到赛事知识,从运动打卡到场馆设计,学校通过多元化的实践任务,让学生们提前感受十五运会的魅力,利用暑期强健体魄。
在越秀区东风东路小学的暑期综合实践作业清单中,学校设计了“解锁一项十五运数智密码”“了解一个十五运赛事小常识”“设计一个未来的智能体育场馆”等活动,邀请学生们组成研学小队,实地探访,深入了解关于十五运会的科技创新应用。学校还鼓励学生坚持每天2小时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增进健康。
不少学校的暑期作业则充满广府文化色彩。越秀区小北路小学开设“广府烟火·生活智慧”“行走广府·古今对话”“创艺广府·薪火相传”“书香广府· 情系岭南”四个模块任务,邀请学生化身“广府小探员”“文化小创客”,通过绘画、烹饪、摄影、走访调研、歌唱等方式,了解广府饮食特色、建筑风格、粤韵粤曲,在沉浸式实践中弘扬广府文化。
提醒
过个开心暑假 这些要留个神
暑假期间切莫盲目“鸡娃”
给予孩子情感支持也重要
教育是一场温暖的接力,暑假的“接力棒”已传递到家长的手中。“假期是家长与孩子深入交流、拉近亲子关系的宝贵机会,我们真诚希望家长遵循教育规律和孩子成长规律,理性看待校外培训。”广州市教育局建议家长不盲从、不攀比、不跟风,科学合理安排孩子假期生活,多倾听和陪伴孩子,因时因地开展郊游、体育娱乐、亲子游戏等活动,加强孩子体育锻炼,保证孩子充足的休息时间、睡眠时间,及时给予孩子更充分的情感支持。
广州市海珠区教育局指出,根据“双减”政策要求,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间,任何机构和个人均不得开展学科类培训。以“住家教师”“夏令营”“思维训练”“暑期托管”等各种形式开展隐形变异学科类培训,均是违法违规行为。“暑假期间,请家长不要参与或组织任何形式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为孩子提供一个健康快乐的假期。”海珠区教育局有关负责人说。
家长选择校外培训机构时,及时与校外培训机构签订《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示范文本)》(2021年修订版),并妥善保管合同,以便在发生纠纷时依法维权。建议在缴费前确认收款方单位名称与培训合同、机构证照上的名称是否一致,不要转账给个人账户。凡是以各种优惠方式诱导家长一次性缴纳一年甚至更长时间的费用,家长应警惕经营者“卷钱跑路”等潜在风险。在缴费时,家长不要一次性缴纳或以充值、次卡等形式变相缴纳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或60课时的预收费用,且单科不要超过5000元。
暑期接触电子产品时间增多
家长谨防孩子超额充值游戏
暑假期间,孩子们接触电子产品的时间增多。广州黄埔公安提醒,上网时要警惕游戏中所谓的“低价充值”“高价回收账号”“免费送皮肤装备”等信息,更不要点击扫描来源不明的二维码或陌生链接。“保护好个人信息,不轻易在网络上透露个人及家庭信息。不随意添加陌生人为好友,更不能轻信网络上的高薪兼职、刷单返利等信息。”公安建议,家长们应关注孩子的上网行为,设置合理的游戏时长和消费限额。
近年来,未成年人网游超额“氪金”退款难的现象时有发生。根据广州互联网法院发布的《未成年人网络游戏充值纠纷观察报告》,2022年至2024年期间,广州互联网法院受理的涉未成年人网络游戏充值纠纷共计5172件,案件数量呈现逐年递增的态势。申请退款的未成年人年龄主要集中在8-16岁,占比86%,且呈现明显的低龄化趋势。
记者了解到,依据民法典第十九条,8周岁以上未成年人属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大额充值需监护人追认,否则无效;未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充值行为无效,可主张全额退款。2019年11月1日开始实施的国家新闻出版署《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中规定,网络游戏企业不得为未满8周岁的用户提供游戏付费服务;8周岁以上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用户,单次充值金额不得超过50元人民币,每月充值金额累计不得超过200元人民币;16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用户,单次充值金额不得超过100元人民币,每月充值金额累计不得超过400元人民币。
广州互联网法院建议家长要妥善保管支付账号、密码及身份验证信息,定期核查消费记录,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联系游戏平台协商处理。同时,加强对未成年人使用网络游戏行为的教育,引导未成年人认识非理性充值的法律后果与危害,帮助未成年人树立正确消费观。广州市第五中学学生发展处则在放假前温馨提示中建议家长以身作则,减少在孩子面前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防范因冲动导致的打赏主播、过度游戏充值等行为。在悠长的假期中,家长应多与孩子进行面对面交流,如共同阅读、玩游戏、参与户外活动等,陪伴孩子度过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假期。
采写:新快报记者 徐绍娜 陈钰涵 邓善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