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3月26日,“英雄花开英雄城”2024广州传承弘扬红色文化系列活动——我和祖国有个约会·致敬侨界先驱故事分享会暨青少年美术创作比赛(越秀片区)启动仪式在广州华侨博物馆举行。该活动由广州市委统战部(市侨办)、市侨联指导,越秀区委统战部(区侨务局)、区文广旅体局、区侨联、广州华侨博物馆共同主办。广州市各单位、侨校及侨界人士代表等100余人,现场聆听侨界先驱们不懈奋斗的光辉事迹,共同见证华侨精神的赓续传承,激发同心共圆中国梦的奋斗追求。
举办故事分享会:传承华侨精神
“‘庚子赔款’是耻辱,梁诚先生追回庚款兴学则是民族自强的开端。”椰鲁影视文化传播公司“诚者栋梁”团队创始人、清华学子黄平饱含深情地讲述了晚清杰出的爱国外交官梁诚与清华大学的故事。黄平表示,他关注到有关部门已经将梁诚的人物故事纳入电视剧拍摄计划,这将更好地传播梁诚赤子丹心的家国情怀,进一步弘扬海外华侨爱国爱乡的精神。
同样动人的,还有马克思主义传播先驱杨匏安的故事。中共三大纪念馆讲解员任心羽介绍,杨匏安是旅日华侨,接触了马克思主义和西方各种社会思潮,回国后在广州积极投入反帝爱国斗争,是华南地区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1931年7月25日,杨匏安被国民党特务抓捕入狱。在狱中,杨匏安给亲人写下遗书,告诉家人他准备用生命诠释信仰,叮嘱孩子们继承他的遗志。他还写下了《死前一夕作示狱友》来勉励狱中难友,以激励他们保持革命气节。
分享会现场,广州市侨办、越秀区委统战部还分别为广州市“侨课进侨校”宣讲员和越秀区首批“侨说广州”百姓宣讲员颁发了聘书。宣讲员们表示,将认真讲好华侨“爱国、爱乡、爱家人”的感人故事,致力于传承侨界红色基因,用有声有色的宣讲推动华侨精神进校园、进社区、进万家。
品读侨文化:发布华侨历史文化游径
活动现场,越秀区委统战部有关负责人介绍了越秀区华侨历史建筑及人文景观,并发布了“侨见广州”华侨历史文化游径(越秀版)。
在文化游径上,广州华侨博物馆的名字赫然在列。广州华侨博物馆位于越秀区沿江西路183号的五仙门发电厂旧址(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涉侨藏品逾1.6万件,基本展览陈列以“广州华侨华人历史与贡献”为主题,将地域历史特色和华侨元素有机融合。2023年10月,广州华侨博物馆挂牌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首家分馆,实现更大范围上涉侨文化遗产资源的优化组合。
英雄花开英雄城,华侨文化永传承。广州作为全国重要的侨乡都市,具有非常深厚的华侨文化。据介绍,广州近年来开展了全市华侨历史文化资源专项普查,梳理涉侨文物史迹、古村镇、历史街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200多项,初步建立起广州华侨历史文化资源数据库。
此外,广州还深入推进涉侨文化交流基地建设,累计建成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4家、省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建设单位4家、省“粤菜师傅”海外交流基地2家、华文教育基地8家、中华文化传承基地13家,数量走在全省前列。
“绘”聚侨力量:启动青少年美术创作比赛
活动现场,青少年美术创作比赛(越秀片区)启动仪式一并举行。该比赛由广州华侨博物馆联合越秀区少年宫、越秀区人民街道办事处共同举办,围绕“英雄花开英雄城”“英雄木棉花”“英雄广州城”“缅怀侨界先驱”“追思华侨英雄”“长堤华侨建筑”等为创作主题,向广大中小学生征集书法、绘画、手工艺作品,旨在激发青少年的艺术创作热情,更好地传承华侨精神。比赛于3月下旬至5月中旬征集线上投稿,5月下旬进行作品评选并公布优秀作品,6月举行优秀作品展示。
据介绍,广州近年来牢牢把握“根”“魂”“梦”的工作主线,协助举办中国侨商投资(广东)大会、侨助广东高质量发展行动推进大会,成功举办广州海珠华侨华人交流合作大会、广州增城侨梦苑高质量发展论坛,共同擦亮“华人文化艺术节”“澳门优异生参访团”“侨智联盟”“侨胞之家”“美丽侨村”等工作品牌,有效地凝聚侨心、汇聚侨智、发挥侨力、维护侨益。这些成果正是创作比赛的灵感来源,参赛者们将通过自己身边可亲可感的发展变化来绘就展现广州侨界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担当作为。
采写:新快报记者 黄闻禹 通讯员 穗同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