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经。”近年来,清远市清新区石潭镇立足资源禀赋,在资源开发、资产盘活上狠下功夫,积极探索资源集约利用,充分整合农村资源资产,全力做好“筑巢引凤”文章。通过产业聚集、打造品牌、创新赋能等方式,让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同时,也让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扎实推进“百千万工程”、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近年来,石潭镇联合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组团单位力量,在清新区农业农村局指导下,“唤醒”农村闲置资源,因地制宜发展兴村富民产业。利用旧电信大楼打造石潭镇“地标建筑”——乡村振兴产教融合创新中心,使之成为“石潭客厅”。探索“村集体+企业+农户”发展模式,推动东联村、大岩村、格水村、联滘村通过整合村集体闲置资源,推动撤并校舍资源资产统筹利用,先后打造腐竹加工厂、蒲坑茶加工厂、澳洲坚果深加工中心和育秧中心、研学培训文旅中心等,使闲置校舍重获“新生”,有效促进村集体和村民“双增收”。
石潭镇积极发挥乡贤力量,通过盘活农村承包地、农村宅基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和闲置学校用地,吸引乡贤返乡创业带动就业,助推乡村全面振兴。以“企业+村集体+乡贤”的模式,建成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水西民宿为一体的田园旅游观光综合体,可吸纳60余名村民就业,每人每月增加务工收入2000-4000元。同时,依托农经联公司购销石潭“土特产”,切实激发联农带农效应,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村集体经济壮大。
另外,在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协助下,石潭镇创新乡村治理模式,以“智慧+”有效破解乡村治理难题。联滘村引进“沃视通和美乡村”小程序,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到乡村治理实践中,初步形成具有石潭特色的积分制管理模式,不断激发乡村振兴内在动力。
为充分盘活用好闲置资源,石潭镇采取找资金、寻技术、引设备等方式,补齐“稻茶果”产业发展缺乏先进种植技术、深加工设备的短板。一方面,科技赋能农业,工厂化育秧通过智能化数字控制,可以智能调节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让育秧不再受外界天气环境影响,以新质生产力打通产业发展“最后一公里”。另一方面,做好“深加工”文章,包括提升蒲坑茶种植、加工工艺水平,升级产品包装,擦亮蒲坑茶特色品牌;延伸澳洲坚果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优化服务链。
从实践来看,盘活农村闲置资源是推进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接下来,石潭镇将加大力度推动农村闲置资产变成“兴村富民”的“潜力板”,努力实现特色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统筹:李志 朱颖洁
采写:新快报记者 朱清海 通讯员 黄泳思
校对:王萃
版权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新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