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我们镇的青梅远远不够供应,种青梅我们是有信心的。”一名农户由衷地说。在珠海市香洲区驻阳江市阳春市春湾镇帮扶工作队(下称“驻春湾镇工作队”)和当地党委、政府的引导下,今年以来,阳春市春湾镇的农户已陆续新种青梅3000棵。
新快报记者了解到,驻春湾镇工作队进驻两年多来,积极结合珠海的帮扶资源,精准“唤醒”青梅种植等传统产业、巧妙“激活”狗仔豆农文旅融合等新兴产业,同时创新搭建平台,带动春湾农产品不断走进珠海市场……留下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推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经验。
“唤醒”传统产业,联农带动齐增收
“2023年加工厂接到收购350万斤青梅的订单,预计市场需求量仍为600万斤,而春湾镇仅能提供200万斤……”驻春湾镇工作队告诉新快报记者,研判到青梅产业的巨大发展潜力后,工作队持续动员村民扩大青梅种植面积,今年第一季度以来已新种青梅3000棵,迅速抢占市场。
原来,春湾镇青梅种植历史较为久远,全镇种植面积约3000亩,涉及卫国村等4个行政村约2500户农户。但此前由于鲜果保质期不长,存在收购价格低、收购时间短等问题,往年的效益并不高。为了“唤醒”这个传统产业,2022年初,帮扶工作队引导腾达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在春湾镇建设青梅加工基地。该合作社前后投入约800万元,现已建成23个腌制池、3700平方米的晒场初加工厂。初加工厂每两月能同时腌制400万斤水果,年产能达到2400万斤。2022年以来,该加工基地打破了青梅往年0.5元/斤的最低收购价,按品质档次以1.1至1.5元/斤的价格收购进行腌制。两年共收购春湾及周边青梅1200余万斤、黄皮680余万斤、其他果545万余斤。据不完全统计,加工厂的顺利发展为相关农户带来了3506万余元的收入。
在发展产业的过程中,驻春湾镇尤其注重联农带农,把增加村民、村集体收入放在了首位。大垌村的肉鸽养殖项目占地60多亩,现有种鸽存栏量2.3万对,年出栏商品鸽55万只。为了增加村集体收入、带动更多村民从事玉米饲料供应、就业增收,驻春湾镇工作队投入资金80万元,扩大肉鸽养殖规模,增加1000组鸽笼、自动投料机30套。2022年以来,该项目实现消费帮扶700余万元。
狗仔豆农文旅产业是驻春湾镇工作队扶持起来的新兴产业,发展前景广阔,工作队投入珠海市统筹帮扶资金40万元,联合阳春市春湾唐羽影视传媒工作室组建“互联网+合作社+村集体+农户”的合作模式,建成400平方米的唐羽牌狗仔豆农文旅产业创意园,开发阳春特产狗仔豆品牌,带动越来越多村民种植狗仔豆,提高收入水平。
春湾镇是传统的蔬菜、水果种植大镇,往年存在蔬果销路不畅、低价伤农的痛点。驻春湾镇工作队意识到,要真正推动产业振兴,就不能局限于本地的发展,关键要把农产品销往“更广阔的天地”。于是投入114万元帮扶资金购置农产品运输车辆,建设春湾镇至珠海市物流运输链,引导培育春湾昌民种养专业合作社打造收购及销售团队,在珠海香洲区铭海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和平批发市场、拱北口岸市场、中山沙朗中心市场及春湾镇设置农产品集散中心,目前春湾镇至珠海市香洲区的每日农产品供货渠道已打通,截至目前,该项目已帮扶村民销售农产品663.58万斤,消费帮扶金额约1413.51万元,稳定增加了农户可保障性收入,大大增强种养殖户的信心。
经统计,农产品批发零售项目、青梅加工项目、肉鸽养殖项目及狗仔豆产业项目给四个村委会分别带来约30万元、15万元、24万元、10万元的集体经济收入,同时直接创造约100个就业岗位,间接带动400余户种植果蔬。帮扶工作队还要求帮扶项目必须有2个公益性岗位安排脱贫户就业。
产业要发展,村民要增收,不但产业发展需要人才,村民也要提升技能增加就业“含金量”。为此,帮扶工作队协同春湾镇党委、政府投入60万元建成镇人才驿站,建立含镇村产业发展“领头雁”及致富带头人等专家的乡村振兴人才库。同时组织“粤菜师傅”“南粤家政”、电商直播等技能培训八期,已结业村民约300名。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驻春湾镇工作队表示,围绕“一核一区两带”(春湾旅游小镇发展核心区、春湾农产品物流园区、乡村产业融合示范带、春北山水画廊风貌带)的区域发展战略,按照因地制宜、梯次推进、分类施策原则,已与镇党委、政府共同研究制定了涉及56个项目约5.6亿元的五年帮扶项目规划,将“一张蓝图绘到底”。
统筹:李志 朱颖洁
采写:新快报记者 曾贵真 通讯员 陈志龙 黎小菁
校对:陈泽佳
版权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新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