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继国内第一部以非遗项目为主题的大型舞剧《醒•狮》强势出圈之后,王思思、钱鑫联手宁波打造大型原创舞剧《东方大港》。该剧由宁波市演艺集团制作,宁波市歌舞剧院、宁波市天然舞台舞美制作有限公司演出,将于4月17日-18日在广州大剧院上演。
作为中国舞蹈界80后新锐青年编导,钱鑫和王思思曾打造多部“出圈”作品,多次荣获中国舞蹈“荷花奖”。创排舞剧《东方大港》期间,总编导王思思、钱鑫一直生活在宁波。在他们看来,没有什么比港口和海洋更能称之为这座城市的标识。宁波,因水而生,因港而兴。一条曲折蜿蜒的海岸线,记录了城市和海洋之间的深深羁绊。千余年来,历经了港口地理位置的转移、港区中心的变迁,宁波港已从一地之港发展至区域之港、全国之港乃至世界之港。从千年古港到东方大港,从原始先民的第一声骨哨到万吨巨轮的鸣笛远航,宁波舟山港的崛起同样也凝聚着中华民族走向海洋、走向开放、走向未来的力量。
舞剧《东方大港》于2022年6月正式建组开排,2023年5月于北京国家大剧院首演。舞剧以改革开放以来宁波舟山港建设、发展、困境、图强进程为总体背景,讲述了一群大港建设者的热血青春和动人往事,在“港、城、人”三者紧密生动的铺叙中将小人物的奋斗史融入大时代的发展史,以此描绘新时代“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宁波“港通天下”的全新蓝图。
舞剧《东方大港》通过穿插呈现两代人的故事来塑造“海”“鸥”“港”“湾”四个剧中主要人物。采风期间,主创们接触了现代港口的各个工种、各个岗位,最终将女主人公“湾”设定为港口一线的龙门吊司机,男主人公“港”则是负责智能化港口的技术研发人员,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物个性在剧中形成的差异与冲突,使主人公身上充满青春感和故事感,符合当下年轻观众的审美趣味。同时,两人的相识相恋、相扶相知也隐喻着大港在融合与突破中,逐步从传统作业走向数字化、智能化未来的趋势。
什么是东方大港?是穿越历史长河的文化印记还是宁波滨海大都市的形象窗口?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引擎还是泱泱大国“硬核力量”的集中展现?在总编导王思思、钱鑫看来,每个人对“东方大港”都有自己的解读,而这一次,他们寻找到的创作支点是“人”—— 港口建设者。舞剧《东方大港》区别于一般工业题材的宏大叙事,带着更为细腻的视角关注在大港发展过程中的“人”。港口的发展始终与人物的成长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环环相扣,从而为整台舞剧的风格铺垫了丰厚的情感张力,也给“硬核力量”包裹上了柔软的人性外壳和温暖的人间烟火。他们认为,无论是港是城还是家,其核心都是有血有肉的人,建设者们身上所蕴含的向美、向善、敢拼、敢闯的精神内核和家国情怀,就是大港屹立千年的定海之“桩”。
在舞美设计上,舞剧《东方大港》以集装箱为主要元素,结合了多媒体数字化运用,用极其简约的线条,棱角分明的空间,呈现出非常现代的视觉感受。“在来宁波之前,我们对宁波港的概念并不清晰,在北京也很少看到集装箱。到宁波后,我们发现港口的元素其实无处不在。在港口堆叠时,它利落的工业质感,层叠分明的边框,与城市中的建筑线条极为相似。同时,作为空间载体,集装箱也承载着港口的使命和责任,承载着百姓的衣食住行,每个箱子装载的是城市发展的命脉,也是经济沟通背后的人性联络与回响。”总编导王思思表示,五颜六色的集装箱是整台舞剧的最大亮点,它们作为宁波建设发展的意象,承载着众多文化元素,将“人、家、港、城”极尽和谐地融于一处,联通过去与未来。
采写:新快报记者 徐绍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