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4月17日,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新能源汽车维修职业技能评价考评员(广州站)培训班开班仪式暨广东省技工院校产教评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教研活动在广州市技师学院科教城校区举行。当天,新能源汽车维修职业技能评价考核基地同时揭牌,广州市技师学院与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将深入合作,共同培养新能源汽车维修高技能人才。据悉,此次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新能源汽车维修职业技能评价考评员(广州站)培训班由8个省市地区15个单位24名学员组成。培训班为期5天,包括线下集中培训和线下实操考核等,将为学员搭建深入学习新能源汽车维修的理论知识、掌握先进的维修技术及了解最新行业规范和技术标准的学习平台。
新能源汽车维修职业技能评价考核基地揭牌
开班仪式上,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会长张延华指出,我国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人才需求缺口巨大,其中维修服务领域正处转型期,对于人才的需求尤为迫切。“加快新能源汽车维修服务技能人才培养,不仅是汽车维修行业转型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是确保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他对此次参加培训班的学员提出了培养正确的评价观念、提高专业素质、树立服务意识等要求。
会上举行了新能源汽车维修职业技能评价考核基地揭牌仪式。广州市技师学院与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将深入合作,共同培养新能源汽车维修高技能人才,以适应汽车行业对专业技能的高要求。广州市技师学院党委书记李明根在致辞中表示,保障维修质量和安全、确保新能源汽车的维修质量和安全性,需要高素质的考评员来评估维修人员的技能水平。希望参训学员,认真完成课程学习通过考核,共同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出力。
李明根还提到,随着广东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新技术、新业态快速涌现,出现“产业缺青年、青年缺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广州市技师学院聚焦“产教评推动高质量发展”,以智能制造新技能学院的建设为依托,通过战略部署和国家政策解读、产业和行业人才竞争分析、技工教育发展憧憬,反映了新技能学院建设的内生动力、现实困境和创新实践。他指出,新技能学院建设要全面打造“六新”,即赋能智能制造新业态、描绘智能制造人才新画像、共建智能制造产教融合新生态、打造智能制造人才新专业、探索智能制造人才培养新路径和开展智能制造职业技能新认定。他希望通过本次产教评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教研活动,引发多维思考,探寻践行路径,以推动技能生态链助力产业链发展,筑牢产业技能根基,加快“产教评”产业技能生态链建设。
探讨“产教评”实施新模式
当天,广州市技师学院与香港职工教育和职业培训协会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本着“发挥优势、相互促进、长期合作、互利互赢”的原则,共同推动技能人才培训工作;同时与清远技师学院签约,建立校际交流合作关系,促进广州与清远职业教育资源互补及两校在人才培养、教学教研、文化交流与竞赛训练等方面的共享共建。
教研活动上,与会专家围绕如何提升技能等级认定质量、如何开展产教评实施工作及产教评技能生态链学徒制培训工作等问题进行交流。广东省战略性产业人才培养与评价联盟秘书长陈玉琪作《产教评人才培养与评价模式》主旨发言,她从“产教评”的培养模式、评价模式和成果、案例三方面详细阐述了“产教评”技能生态链的核心内容。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新能源汽车工程系高群博士作《新能源行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主旨分享,他分析了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和人才需求形势,指出新时代下传统的自动化改造的生产方式逐渐向智能化、信息化智能制造方向转型升级,对从事智能制造生产现场管理、生产线技术优化改造、产线设备运维人员的需求和能力的要求上升,汽车制造业技能人才的职业能力需求会逐渐由专业通用能力向专业岗位能力转变。
易飒科技总经理张扬则作《产业企业对技能人才需求及与技师学院联合培养技能人才的思考与探索》分享,他分析了智能网联人才职教产教融合的尴尬点及“校热企冷”为何愈演愈烈等问题,提出当前产业学院打造的新思考,包括产业学院合作由双方合作变“多方(≥3)合作”转化、由“订单班”向“联合培养”“柔性培养”方向转化等,并建议院校从人才培养主体转型为人才培养整合型平台。广东省城市技师学院职业培训与评价中心主任陈旭彬在作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经验分享时指出,要做好培训认定工作必须深入了解对接行业企业需求,题库研发和认定基础条件建设工作必须做到持之以恒。同时,要严格把控培训认定质量,确保认定工作科学规范和安全,做好各项过程资料存档。借助重点培训项目和相关平台,推进培训评价工作提质增效。
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二级巡视员冯星树表示,希望通过此次教研活动搭建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促进技工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实现产教深度融合,推动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采写:新快报记者 徐绍娜 通讯员 朱天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