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份,微软曾经大手一挥,毫不留情地砍掉了1900名员工,引发行业震动。被裁的员工大多来自动视暴雪,少数来自ZeniMax(Bethesda母公司)和Xbox。彼时,幸免于难的员工还在私下揣测这把“达摩克利斯之剑”何时会再次落下,却没料到这一天会来得如此之快。
在5月初的新一轮裁员中,Bethesda旗下的四个工作室惨遭解散。其中包括了《Redfall(红霞岛)》开发商 Arkane Austin、《Hi-Fi Rush(完美音浪)》开发商Tango Gameworks和《Mighty Doom》的开发商Alpha Dog Games。另外,Roundhouse Games将被纳入ZeniMax Online Studios,共同开发《上古卷轴Online》。
最令行业和玩家们感到错愕和不解的是,这些被砍掉的工作室远非“籍籍无名”,其中一些作品在欧美乃至世界范围内都有相当的声誉和成绩。
根据AppMagic估计,移动游戏开发商Alpha Dog Games去年推出的《Mighty Doom》迄今已在App Store和Google Play上获取了1050万美元的销售额,下载量达到760万次。
《Hi-Fi Rush》更是被誉为“有史以来最棒的Xbox游戏”,Steam平台2万余条评价中有98%好评,发布仅四个月后,《Hi-Fi Rush》就拥有了 300 万玩家。在 2023-2024 年颁奖季,该游戏一举拿下TGA最佳音乐奖、GDCA最佳音频奖和英国电影学院奖。此外,据外媒报道,Tango Gameworks正在积极准备《Hi-Fi Rush》的续作,而随着工作室解散的“判决”落地,或许玩家们再也无法看到这款“神作”的后续了。
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微软内部的口径出现了矛盾。5月9日早晨,Xbox Game Studios负责人Matt Booty在内部会议中提到“我们未来需要像《Hi-Fi Rush》这样能带来奖项和口碑的高质量独立游戏”。这个消息一发布,玩家们就气笑了——刚赶人家走,又说需要人家,这是什么逻辑?简直荒谬。那么,微软的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为何要如此“自废武功”?
在Xbox游戏工作室负责人马特·布蒂(Matt Booty)发给员工的一封电子邮件中,微软将裁员的原因解释为“重新确定游戏和资源的优先级”,简单来讲就是“弃车保帅”。然而,他们并没有具体解释为什么被裁的是这四个工作室,这也使得微软内部其余员工人人自危。
Microsoft旗下的Arkane Lyon工作室的负责人丁加·巴卡巴(Dinga Bakaba)决定在公开场合表达对裁员这一举措的不满。“不要把我们扔进公司的豪赌中,不要把我们当作决策失误的替罪羊,不要让我们的工作环境变得弱肉强食。”
Arkane Lyon是著名游戏《耻辱》系列的开发商,曾被媒体评为“最受玩家欢迎的3A游戏工作室”Top15。或许,微软裁员这一举动背后的深层原因就藏在这位负责人的“呐喊”中。
如何理解“被扔进公司的豪赌”呢?众所周知,微软近些年在游戏行业一掷千金,斥资数十亿美元收购了动视暴雪、Bethesda等一众巨头公司,旗下的主机游戏平台Xbox也在与索尼旗下的Play Station展开激烈商战。
从这些举动中能看出微软的财大气粗与野心,但是这些“气吞山河”的收购行为会给公司持续带来发展隐患。试想一下,微软花75亿美元收购Bethesda是为了《Dishonored》系列和《The Evil Within》吗?当然不是,他们瞄准的是《辐射》《上古卷轴》《毁灭战士》等大型IP的特许经营权。
前者只是附带内容,产生不了多少收益,却因为一系列大型IP的商业价值而身价倍涨,导致自身性价比极低,这对于购买者来说自然是亏本买卖。虽然这些损失大多会被大IP的收益所覆盖,但万一后者的市场变得萎靡,这些性价比较低的小IP给公司带来的拖油瓶效应就会暴露出来,并更为明显。
很不幸,现在这层遮羞布已经被揭开了。Bethesda近些年的成绩并不突出,口碑销量双丰收的《辐射》和《上古卷轴》系列已经十几年没有续作,去年被寄予厚望的“救火作品”《星空》也草草收场,IP加持的3A游戏的魔力似乎消退了。与此同时,近两年独立游戏获得了充分的发展,《庄园领主》《黑帝斯2》《小丑牌》《致命公司》等一系列叫好又叫座的产品宣布了3A游戏独步天下的时代即将落幕。
在这个背景下,微软的处境变得愈加艰险,手里的王牌IP储备基本只剩下一个《我的世界》。去年,Xbox放弃了独占游戏的道路,向他们的竞争对手Play Staition平台上投放游戏。本次裁员中被砍掉的《Hi-Fi Rush》就在去年3月登陆了PS平台,受到了玩家们的一致称赞。而今年接连两次的大裁员也是微软自保维稳,开始从激进的收购战略转向保守的关键节点。
来源:GameLook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