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弃犬历险记》新书发布暨作品鉴赏会在珠江公园湾区书屋举行。该书作者是作家、资深出版人、媒体人丘克军,近日由广东花城出版社出版。
《弃犬历险记》是丘克军在长期的生活积累中凭着敏锐的洞察力、对社会人生的深入思考,以深厚的文字功底,利用三年时间创作的一部近十四万字的独特作品。
这本书可谓中国版“忠犬八公”。小说深情地讲述了“我”与一只被弃的小花犬“一起奔跑,命运与共”、顽强崛起的故事,将十数年来山乡人情风貌的变化一一呈现。作品将奋斗改变命运的人生隐喻镶嵌于社会变迁发展的宏大叙事中,文字真挚平实,兼具质朴和浪漫。同时它又不是一个简单的关于“忠诚”的弃犬故事,而是一个少年不断成长和突破的励志故事。正如作者在小说中不断重复强调的关于命运蒲公英的说法——将命运的“蒲公英”抓在自己手中,完成自我的提升。
挑战命运,见证奇迹,是这部小说的核心主题。构思的精巧、主题的深刻与丰富性,是这部小说重要的特色。此外,丘克军善于用散文式的白描手法来展开场景描写,让生动形象的场景描写推进故事的发展和烘托人物的命运,形成了这部小说特有的艺术魅力。
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前社长李学谦认为,作者以饱蘸感情的笔墨讲述了小狗阿花的故事,相信这是作者童年记忆中的珍藏。无论什么年代,喜爱小动物都是儿童的天性,也是许多成年人的童年记忆中都会有一个小动物形象的原因。相信这部小说不仅可以为小读者所喜爱,也可以唤起成年人的童年记忆。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顾问、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暨南大学教授蒋述卓则评论说:“作者在写这一部‘我’不是我的小说时,调动了他早期在乡村生活的人生经验以及阅读经验,他将散文式的场景描写与故事、人物的命运的展开紧紧结合起来,在增加作品抒情性的同时,也丰富了小说的艺术厚度,的确是值得称道的。”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名誉院长、南方日报前社长范以锦认为,小说写的是一只“追赶列车的狗”,它为什么要追赶列车?车上远去的是什么人?在不断的追问中,让人迫不及待地一口气读完这部小说。结尾留下的悬念也出乎意料,运用现代智能技术将阿花“复活”,并尽量通过对狗的习惯性动作的细节描述,让“复活”的阿花更加神灵活现,这种丰富的想象力满足了读者不愿看到有灵性的阿花消亡的期许。
新快报记者 王春燕 通讯员 张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