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网友称,广州海珠儿童公园有保安当着孩子的面扎破家长手中的气球。记者走访公园,发现游园规则写着“不得在公园内放风筝、氢气球”。对此,园方表示,双方没发生冲突,系在游客请求下扎破气球。
氢气球作为“移动炸弹”时常“游走”在大街小巷,特别是孩子们尤为喜爱,但是因它发生爆炸的事故却也不在少数。
相关案例
2023年6月,广东揭阳一位宝妈正在客厅陪孩子玩耍,不料孩子将手中的氢气球砸向吹风机引发了爆炸,视频显示,火焰瞬间扑向妈妈身体,孩子也被吓了一跳。所幸孩子只是受到了惊吓,而妈妈身上大面积烧伤,伤口触目惊心。
今年4月9日,河南周口的王女士在家准备将一只已经漏气的氢气球抠破扔掉,不料突然发生爆炸。王女士称,氢气球没气了,以为没有危险了,便抠破准备扔掉,没想到突然爆炸,当时自己都吓傻了。肚皮被崩了一下,胳膊也被灼伤,一碰就疼。如果是孩子玩的时候不慎爆炸,后果不堪设想。
氢气球易燃易爆炸
氢气球里的氢气是易燃气体,当氢气球与其他物体摩擦产生静电,太阳暴晒或压力过高时,都有可能造成瞬间爆炸。
早在2006年,国家有关部门就曾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施放气球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以惰性气体取代氢气等易燃易爆气体作为气球的填充物,并明确规定在公共场所禁止灌充、施放氢气球及其升空物,严禁在各种场合灌充手持氢气球。
因为惰性气体氦气的市场价格是氢气的数倍,在暴利诱惑下,即使到了最近几年,商贩冒险加工、销售氢气球引发的事故仍屡见不鲜。
此外,还有一种情况会导致气球爆炸,却往往容易被人们忽略。
↓↓↓
果皮+气球+明火
橙子、橘子、柚子、柠檬等水果,果皮中含有一种叫柠檬烯的芳香烃,属于有机溶剂一类。而气球的主要材料,为乳胶和橡胶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根据化学中的相似相溶原理,当这两种有机物接触时,会彼此互溶,导致气球表面局部变薄,并出现爆炸现象。
气球与橘子、橙子等类水果应分开存放,剥过橘子、橙子等水果后要先洗手再触碰气球。
来源:广东广播电视台DV现场、国家应急广播、广东应急广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