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老的艾蒿烟到植物精油手环、驱蚊贴纸、特色香氛、电子驱蚊器……
夏季高温,蚊虫频绕,各色驱蚊产品占据了线上线下的货架。植物精油手环、驱蚊贴纸、特色香氛、电子驱蚊器等新产品占据市场,与传统蚊香竞争。为了在这个赛道中占据优势,人类运用了从古老的艾蒿到现代“黑科技”的各种智慧,从而形成了琳琅满目的产品矩阵。
近年来,随着大众对防蚊灭蚊的意识日益提高,中国驱蚊用品市场规模呈现快速增长态势。数据显示,2020年市场规模为58.3亿元,2024年已增至93.77亿元,近五年来的平均增速超过10%,预计2025年将突破百亿大关。
“人蚊大战”古来有之 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驱蚊产品市场规模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在于产品市场结构变化较大,单价更高、使用频率更大的新型驱蚊产品如驱蚊液、防蚊贴、电热蚊香液取代了传统的低价驱蚊产品。
传统驱蚊产品以有机磷类、有机氯类为代表,多以杀灭蚊虫为目的。近年来随着消费者个人健康卫生意识增强,人们对蚊虫的防治理念从杀灭转变为驱避、预防,倾向于选择温和、有效的驱蚊产品,电热蚊香液、驱蚊液等温和便捷的驱蚊产品逐步替代第一代有机磷类、有机氯类以及第二代早期产品盘式蚊香等化学防治驱蚊产品。
蚊子之所以会对人类造成滋扰,是因为它们自带一套“探测系统”:触角能捕捉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复眼可识别热量辐射,口器上的传感器还能探测皮肤表面的乳酸浓度。
因此,“人蚊大战”可谓历史悠久,驱蚊产品古来有之。南宋时期的《岁时广记》,古人夏夜点燃“蚊烟”,用除虫菊与艾蒿的青烟,破坏蚊子的神经系统,让它们无法飞行。到了20世纪80年代,盘式蚊香也是家家户户的夏季必备用品。
在生活中,驱蚊用品通过不同的机制,如化学、物理或生物手段,驱赶或杀死蚊虫,从而保护人们免受蚊虫叮咬和相关疾病的侵害。
驱蚊用品的主要类型有化学驱蚊用品、物理驱蚊用品、生物驱蚊用品、组合驱蚊用品,化学驱蚊用品包括驱蚊喷雾和乳液、驱蚊贴、驱蚊环、驱蚊片等;物理驱蚊用品包括蚊帐、驱蚊灯、风扇、超声波驱蚊器等;生物驱蚊用品包括植物驱蚊、天然精油等;组合驱蚊用品包括驱蚊手表、驱蚊喷雾器等。
据介绍,不同成分的驱蚊产品,其有效时长本身就有很大差别。以常见的避蚊胺(DEET)为例,7%浓度的药水,能提供2小时左右的驱蚊效果;当浓度提升到30%左右时,驱蚊时长可达到6至8小时。派卡瑞丁系列产品,通常能持续驱蚊5至8小时。驱蚊酯的防护时间相对较短,一般在4至6小时。国内相关标准规定,驱蚊产品药效分为A、B两级,A级有效保护时间应≥6小时,B级有效保护时间应≥4小时。
随着国内生活水平的提升,数据称,我国驱蚊市场规模由2017年的51.81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7.56%,预计2027年市场规模可达101.70亿元。其中,线上渗透率约为24.50%,线上市场规模仍保持不断上升趋势,2017-2022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2.28%,2022-2027年预计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5.38%。
绿色便携和人宠友好 成为防蚊产品升级方向
具体到产品和使用场景,母婴、绿色、户外便携和人宠友好是新一代驱蚊用品的主要发展方向。
业内观点认为,具有天然成分和多功能的产品,能够吸引消费者埋单。比如,超声波驱蚊器、智能驱蚊手环(APP控制)等高科技产品;针对户外活动、夜间睡眠等不同场景的专用产品(如露营驱蚊膏、睡前驱蚊贴);可回收包装、无塑料驱蚊贴等设计;“人宠友好”成分等细分赛道,满足新式家庭的特殊需求,开拓新消费场景。
在技术进步的推动之下,市场主流的室内驱蚊产品从最早的盘式蚊香迭代为无烟无尘的电热蚊香产品,而随着政策引导和消费观念升级,消费者对绿色清洁、温和有效、户外便携产品的需求日益迸发,亦倒逼供给端持续推出花露水、驱蚊液、驱蚊喷雾、驱蚊贴等创新产品,品类更加细分化。以天然植物源为主要有效成分的驱蚊用品将能有效迎合消费者的需求,成为流行趋势。
过去以传统驱蚊成分拟除虫菊酯为主的驱护产品,逐渐向更加安全温和的派卡瑞丁、驱蚊酯等产品转型,线上天猫电蚊香液热销榜单前10名产品多带有“婴童”“孕妇”等宣传标签。驱蚊用品从蚊香等传统产品向更温和、更安全的新型产品过渡是大趋势,尤其针对母婴消费群体,电热蚊液、驱蚊液等主打无烟、温和,以安全、母婴适用为卖点的驱蚊产品将更受欢迎。
蚊虫防控作为户外活动重要一环,便捷、高效的户外驱蚊产品需求持续上行,户外可携带驱蚊产品的零售额2015年-2019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32.60%;另一方面,消费者更加关注使用产品后的家庭环境卫生和儿童健康安全情况,儿童适用型家用卫生杀虫剂的市场规模预计由2016年的3.9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21.7亿元。
为了满足宠物家庭的需求,驱蚊产品也特别关注“人宠友好”。此外,新型驱蚊用品将采用更为安全的生物制剂,如拟除虫菊酯类原药,这些成分对蚊虫具有高效杀灭作用,同时对人宠的毒性极低。
驱蚊品牌集中度高 超威榄菊雷达占半数以上
我国是亚洲驱蚊用品行业最大的市场。近年来,我国驱蚊用品行业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据统计,电热蚊香液市场规模为38.45亿元,电热蚊香片市场规模为9.25亿元,气雾剂市场规模为30亿元,花露水市场规模为35亿元,蚊香市场规模为17.94亿元。
驱蚊用品行业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原料药(除虫菊酯、驱蚊酯、羟哌酯、避蚊胺等)、原材料(溶剂、瓶罐、泵头、软管等),此类原料药及原材料产品在我国市场供应充足;行业中游是驱蚊用品生产,主要企业包括三笑集团、山峰日化、正点实业、黑猫神日化、彩虹电器、河北康达、朝云集团等等;行业下游通过商超、零售日用百货店、社区便利店、日杂店、电商平台等渠道进行销售,终端是广大消费者。
驱蚊用品行业在我国属于充分竞争行业,国内外知名企业数量众多,同时国内存在较多小规模企业,市场集中度低,行业竞争较为激烈。从企业区域分布来看,主要分布在湖南、广东、浙江、江苏等地。
中国驱蚊市场以国内企业为主导,同时也面临着国际品牌的竞争。目前,我国驱蚊行业企业数量较多,市场集中度较低,行业竞争比较激烈。根据资料,国内驱蚊产品行业企业超过5000家。
经过多年发展,行业企业结合温和、有效等理念,在产品应用创新方面不断推陈出新,推出了电热蚊香液、驱蚊液、电热蚊香片等产品。国际市场上存在庄臣、日本安速、日本VAPE等企业,中国驱蚊市场以国内企业为主导,包括上海家化(六神)、朝云集团(超威)、彩虹集团、中山榄菊等知名企业。
蚊虫驱杀市场品牌集中度相对较高,超威、榄菊及来自美国的雷达占据54%以上的市场份额。后起之秀如润本凭独特的“孕婴可用蚊虫驱杀产品”定位,如VAPE凭借特有的产品供给及高客单套组打法,如拜灭士的专业驱杀定位等,正在奋起直追。
超威、榄菊、雷达以长时间的淘系渠道沉淀,基本围绕30-50元价格段构建起产品销售矩阵及壁垒。润本沿袭头部品牌玩法和定价,试图以独特定位抢占一席之地、VAPE/拜灭士较高的定价,在市场上也得到了一定的验证。
除品牌高度集中外,蚊虫驱杀市场还呈现出子品类高度集中的特点。液/盘/片三种传统形态产品,占据市场97%以上的份额。其中,由于蚊香液子类在传统的电蚊香液以外,发展出便携驱蚊液等新形态产品,品类占比迅速上升,达到大蚊虫驱杀品类的74.41%。来自某电商平台的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品类销售额达6.95亿元,同比2023年增幅达23.66%。
在产品定价方面,0-30元区间的低价品是市场主力,集中了市场近七成的产品,销量贡献63.89%,只占33.24%的市场销售份额;同时,30-100元的中价格段产品以35%销量贡献六成品类销售额;其中50-100元价格段产品以一成商品市占及销量市占拿到市场24.85%的销售额。当定价超过100元,销售明显遭遇瓶颈。
数据来源
智研咨询《中国驱蚊用品行业上下游产业链分析、市场需求预测报告》《2024-2030年中国驱蚊用品行业市场经营管理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观研报告网《中国驱蚊产品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2025-2032年)》、华经产业研究院《2025年中国驱蚊行业深度研究报告:市场需求预测、进入壁垒及投资风险》、日化智云《2024年1-7月蚊虫驱杀市场:趋势、挑战与机遇全解析》《2024年蚊虫驱杀品类市场分析与新品趋势洞察》、数化领航《夏季蚊虫防护产品专题报告解读》、思瀚研究院《2023-2028年国内驱蚊用品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报告》、魔镜洞察、开源证券、东北证券、长江证券、天眼查
策划:新快报记者 罗韵
采写:新快报记者 罗韵
制图:廖木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