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考临近,在踏上考场之前,学子们迎来了一个重要的时刻——志愿填报,这是迈向高中学习新阶段的第一步,也是决定未来学习方向和成长路径的关键环节。近年来,随着中考改革的深入推进,教育资源分配进一步优化,为考生提供了更多元的选择。在填报志愿前,不妨跟随《阳光中考》了解今年中考变化与热点,把握今年中考的政策和趋势,当中考“全局”了然于胸,填报才能更胸有成竹。
变化一
第一梯度投档控制线比例调整至10%
今年的投档录取规定总体保持稳定,综合考虑学位供给、报名人数等变化因素,今年对普通高中第一梯度投档控制线划定比例进行了动态调整,以降序排列在报考总人数10%位置(去尾取整)的考生成绩作为普通高中第一梯度投档控制线,而这个比例2023年为9%。调整后,第一梯度线上的考生人数约为1.29万人,比去年增加1740人,与优质学位增加数量大致相当,这意味着今年有更多学生可以在第一梯度线上被优质高中录取。
变化二
非户籍生与户籍生同时投档录取
根据今年中考政策,省、市属和各区公办普通高中招收非政策性照顾的非广州市户籍初中毕业生的计划为该校当年招生计划的8%至18%。区属公办普通高中的具体比例由各区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省市属公办普通高中的具体比例由学校自行确定。公办普通高中投档时,非政策性照顾的非广州市户籍应届初中毕业生与户籍生同时投档录取,其录取人数不超过其最大计划数,当随迁子女投档数已达到面向随迁子女招生最大计划数时,就不再投随迁子女。
也就是说,公办普通高中招收随迁子女投档录取从不同赛道的“双通道”调整为并轨同步,遵循“志愿优先、择优录取”基本原则。此举有利于维护招生秩序、促进教育公平,解决录取出现不平衡不协调问题,有利于各区各校适度扩大招收随迁子女计划比例,更符合填报志愿和录取普遍预期,有效保障户籍生与随迁子女升读公办普通高中的需求和权益。除此以外,华侨中学、培英中学、邝维煜中学雅正校区等三所公办学校共有600个公办港澳子弟班招生计划。
变化三
非中心城区加大对外区学位供给
根据广州中考政策,区属公办示范性普通高中面向本区招生,但每所区属公办示范性普通高中原则上可将不超过15%的招生计划面向外区招生;南沙区等部分普通高中学位供给相对宽裕的区,区属公办示范性普通高中经市教育局批准,可将不超过25%的招生计划面向外区招生;在非中心城区,引入省内外优质教育资源新建的区属普通高中,经市教育局批准后,可将部分招生计划面向全市招生,具体比例由各区根据实际情况申请。
记者从广州市教育局获悉,广州实验中学、广州市玉岩中学、广州市第八十六中学、广州科学城中学、北京师范大学广州实验学校、广州市黄埔区开元学校、广州市黄埔区苏元学校、广州市南沙东涌中学、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南沙中学、广州市第二中学南沙天元学校、广州大学附属中学南沙实验学校、广州市从化区流溪中学、广州市从化区从化中学、广大附中增城实验中学、广州市增城区应元学校等15所学校将不超过25%的招生计划面向外区户籍生招生。此举对于中心城区考生而言是一大利好,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疏解中心四区(老三区和天河区)的学位压力,尤其是中考成绩在第二和第三梯度附近的中分段考生有望受益。同时,也有利于促进非中心城区吸纳良好生源,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实现教育资源的优质均衡。
变化四
第四批次新增综合高中招生计划
今年第四批次招生增加综合高中,与非示范性普通高中学校其他招生计划同时录取。区属综合高中面向本区招生,越秀、海珠、荔湾三个区视作同一招生区域。户籍生和符合报考公办普通高中条件的随迁子女可报考综合高中,不符合报考公办普通高中条件的随迁子女不可报考综合高中。综合高中学校的每个招生方向设一条招生计划,按招生方向分别投档录取;招收学生的中考成绩不低于当年普通高中录取最低控制线。综合高中补录办法与普通高中一致。
区属公办中职学校综合高中试点工作在越秀、海珠、天河、花都、番禺等5个区开展,分别是广州市贸易职业高级中学、广州市海珠工艺美术职业学校、广州市天河职业高级中学、广州市花都区职业技术学校、广州市番禺区新造职业技术学校,共计招生1100人。
变化五
新增6所名额分配招生学校(校区)
2024年广州市名额分配招生学校适用范围、名额分配计划比例50%、名额分配办法、名额分配报考资格、名额分配录取控制线设置、名额分配录取规则等均保持不变。今年全市符合名额分配报考资格考生数92262人,名额分配招生学校共79所、93个校区,名额分配计划26031个,较去年增加1816个,其中省市属名额分配招生学校计划为4597个,户籍生有更多机会通过名额分配入读优质高中。
值得关注的是,广州市进一步增加优质普通高中学位供给,名额分配扩容提质,新增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知识城校区)、广东实验中学(白云校区)、广州市第六中学(从化校区)、广州外国语学校、北京师范大学广州实验学校、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南沙中学等6所名额分配招生学校(校区)。其中,广州外国语学校为首年参加名额分配招生,北京师范大学广州实验学校、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南沙中学为2024年新认定的广州市示范性普通高中。
变化六
体艺特长生报考学校数增加,录取规则调整优化
针对此前存在的体育艺术特长生招生学校比较分散,不利于集中系统培养,计划完成率较低等情况,今年广州中考在特长生招生上有“一个增加、四个调整、五个稳定”的变化。
“一个新增”为在原有体育、艺术特长生招生类别的基础上,新增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类别招生,要求达到较高体育竞技水平,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为不低于全市普通高中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的80%。
四个调整中,最大利好为报考学校数增加。在之前政策中,考生在报名阶段只能报考1所学校,如不能通过这所学校的专业测试则会失去特长生升学机会,相对而言,选择性较少,不能满足多层次升学需求。本次调整为考生可以参加2所学校的专业测试后再填报志愿,将会增加考生通过专业测试的机会和录取的机会。
除此之外,特长生录取成绩由原来学生通过学校专业测试后,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达到学校设定的中考录取分数线即可录取,调整为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达到学校设定的中考录取分数线后,采取“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专业测试成绩”的结构化成绩方式,按合成分数从高到低顺序录取。其中体育类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占40%、专业测试成绩占60%;艺术类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占50%、专业测试成绩占50%。广州市教育局表示,这一调整可以引导基础教育更加注重培养体艺学生的核心素养和文化底蕴,促进体育艺术特长学生一体化选拔和培养,促进公平公正。
关键词 录取规则
今年广州市中考继续采用梯度控制线上志愿优先投档方式统一投档录取(即多梯度投档录取)。各批次及类别计划按下表从前到后顺序进行投档录取。即先对第一批次的特长生计划、自主招生计划、外语和艺术类计划、港澳子弟班计划、中职三二分段及省级以上重点特色专业招生计划依序进行投档录取;再对第二批次计划、第三批次计划、第四批次的普通高中学校其他(剩余)招生计划和综合高中招生计划依序进行投档录取;然后对普通高中和综合高中、中职三二分段及省级以上重点特色专业补录计划依序进行投档录取;最后对中职学校其他(剩余)招生计划进行投档录取。考生一旦被前面的志愿学校(不论公办高中、民办高中、综合高中、中职学校)录取,则不再参加后续志愿投档。
关键词 优质高中扩招
2024年广州中考,全市共有157所(不含中外合作)普通高中学校(校区)参与招生,多个新学校、新校区“上新”,呈现出“扩招”热潮,为考生提供更多优质公办高中学位。据《2024年广州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报考指南》数据显示,今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招生总计划为80416个,比去年增加10107个,增幅约为14.38%。
其中,省实白云校区、华附知识城校区、六中从化校区、广州艺术中学黄埔校区今年首次招收高一新生,持续扩大优质学位资源。除了新校区“迎新”之外,还有一些近年新开办的学校首次招生高一新生,这其中就包括了广州实验中学和广州市黄埔区苏元学校。
记者留意到,不少示范性高中增加新的班型,满足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求。例如,广州外国语学校新设翔宇学院,将聘请院士担任翔宇学院院长,由知名教授担任课程专家,对学生进行联合培养,重点探索“高中-高校”双高课程衔接。学院下设翔宇实验班、外交实验班、博雅实验班三类特色班级。广州市培英中学首设“钱学森”班,拟选拔50名具有家国情怀、专业精神、学习能力强、科研兴趣浓厚、具备创新潜力和良好艺术素养的学生进入该班学习,通过与全国重点高校、科研院所合作,为学生提供高水平综合实践平台。
除了上述新校区、新班型之外,多所示范性高中也在现有基础上充分挖掘潜力,实现新高一扩招。执信中学执信路校区、天河校区和二沙岛国际校区新高一共计划招生1350人,是今年招生人数最多的省市属学校。广雅中学荔湾校区和花都校区均增加招生计划,广铁一中越秀、番禺、白云3个校区均招收高一新生,三校区总人数比去年增加近100人。
从扩招的分布来看,今年省市属学校的扩招基本分布在天河东部、白云、黄埔、番禺、花都、从化等新城区和非中心城区。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多所省市属示范性高中的新校区的设计和建造都是高标准、高规格,对标国内一流学校,生均面积大,各项设施设备也非常先进和完善。
关键词 多样化成才通道
广州市不断优化职业院校布局,开展“三二分段”(三年中职和二年高职学段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五年一贯制、高职与本科协同育人、中高本贯通等改革试点。目前在广州读中职学校有四个发展方向可供选择:一是报考高职院校五年一贯制单独招生考试或中高职贯通培养(三二分段)专业,5 年毕业颁发全日制大专学历证书。高职院校开通了普通专升本考试通道,还有继续提升的机会。二是读完中职三年后,可通过参加春季高考(3+证书考试、高职自主招生)和夏季高考(普通高考)升学。三是可通过技能大赛获奖(详见有关规定)保送等途径,免试进入高一级学府继续深造。四是希望尽快就业的学生,可凭一技之长比较容易找到一份工作或者自己创业。工作后可通过成人高考、自学考试、国家开放大学、网络教育等方式边工作边读书,完成业余制高等教育学历的提升。全日制文凭、自考文凭、成教文凭都属于国民教育系列的文凭,都是国家承认的学历,各类毕业证书具有同等效力。总之,上了中职学校可以说“升学有通道,就业有优势,创业有平台”。
由于中职学校招生的录取控制线普遍比普通高中的录取最低控制线要低,若有意向读中职学校或预计达不到普通高中最低投档线的考生,可以考虑在第一批次中填报中职三二分段及省级以上重点特色专业招生计划。对于仍然希望读高中的考生则应谨慎填报第一批次中职学校专业,因为一旦被第一批次的中职学校录取,则不再参加后续志愿投档。即使注销录取结果,也不能参加后续普通高中、综合高中及中职三二分段的补录,只能参加已填报的中职学校剩余招生计划志愿投档录取。
采写:新快报记者 邓善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