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下午3时,2024年广州市普通高中名额分配计划电脑派位仪式在广州市招考办举行。今年,全市符合名额分配报考资格的考生共92262人,比去年增加4642人。全市共有名额分配招生学校79所、93个校区,名额分配总计划为26031个,较去年增加1816个,其中,省市属名额分配招生学校计划为4597个。“名额分配”是将优质普通高中部分招生计划合理分配到初中学校的政策。2023年广州市名额分配计划完成率首次超过九成,这一“福利”政策已成为广州户籍生升入优质公办高中的主要途径,用好名额分配十分重要。
新增6所名额分配招生学校(校区)
2024年广州市名额分配招生学校适用范围、名额分配计划比例50%、名额分配办法、名额分配报考资格、名额分配录取控制线设置、名额分配录取规则等均保持不变。
2024年广州市进一步增加优质普通高中学位供给,名额分配扩容提质,新增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知识城校区)、广东实验中学(白云校区)、广州市第六中学(从化校区)、广州外国语学校、北京师范大学广州实验学校、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南沙中学等6所名额分配招生学校(校区)。其中,广州外国语学校为首年参加名额分配招生,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为694分,是93所招生校(区)中最高的。而北京师范大学广州实验学校、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南沙中学两校为2024年新认定的广州市示范性普通高中,分别面向黄埔区、南沙区名额分配招生。
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上,省市属学校与去年相比为基本持平或有小幅增长,广州协和学校、广东华侨中学上涨15分。区属学校方面,番禺区石碁中学、番禺区南村中学、番禺区象贤中学、第八十六中学、第一中学、第三中学、海珠外国语实验中学、第一一三中学、培英中学(白云新城校区)等分数线大幅上升;广州彭加木纪念中学下降15分,白云区广州空港实验中学、花都区新华中学、南沙东涌中学、增城区新塘中学、增城区高级中学、增城区荔城中学下降12分,番禺区洛溪新城中学下降11分。
平均3.5名符合资格考生竞争一个名额
整体来看,虽然符合名额分配资格的考生今年增加了4642人,但名额分配竞争情况基本与去年持平,约为3.5名考生竞争一个名额,而去年为3.6名考生竞争一个名额。从各区数据可以看到,番禺区符合名额分配资格的考生人数最多,为13420人;其次为增城区,为10972人。从化区符合名额分配资格的考生人数最少,为5003人。
具体到每个区,可以发现名额分配占比不同:荔湾区为31.09%(省市属占比4.93%)、越秀区为26.10%(省市属占比5.04%)、海珠区为22.82%(省市属占比4.94%)、天河区为21.53%(省市属占比4.94%)、白云区为21.25%(省市属占比4.96%)、黄埔区为17.84%(省市属占比4.94%)、番禺区为32.04%(省市属占比4.98%)、花都区为21.60%(省市属占比5.02%)、南沙区为16.34%(省市属占比4.96%)、从化区为24.09%(省市属占比4.92%)、增城区为17.67%(省市属占比5.09%)。
可以看到,区属名额占名额考生的比例当中,占比最高的是番禺区和荔湾区,都超过30%;最低为南沙区、增城区以及黄埔区,都不足20%,其余各区差距较小。
事实上,名额分配占比的高低与各区考生总人数、区域内区属示范性高中数量以及各校招生计划数息息相关。有业内人士分析,黄埔区和南沙区部分学校为引入国家、省、市优质教育资源建设的学校,尚未纳入名额分配招生校;而番禺区、荔湾区内区属示范性高中较多,因此计划总量较大。但省市属名额占比则较为均衡,是由于省市属学校面向全市各区招生,主要受该区符合名额分配资格的考生人数影响。
名额分配志愿填报“三步走”
第一步:确认资格
录取参考科目成绩等级有要求
具有名额分配资格的考生要同时符合以下3个条件:(一)初中应届毕业生;(二)具有广州市户籍(含政策性照顾学生);(三)具有同一初中学校三年完整学籍并在该校就读到毕业,或者从市外转学到本市并在转入初中学校就读到毕业。
名额分配报考资格不需考生申报,中考服务平台将直接呈现有关的资格信息和审核状态,考生可登录中考服务平台查阅。
除此之外,名额分配对考生录取参考科目成绩等级也有具体要求:地理、生物学、信息科技、艺术4门科目成绩等级均达到C级及以上才能参加示范性普通高中投档;4门科目成绩等级均达到D级及以上才能参加非示范性普通高中投档。考生要根据自身情况填报。
符合名额分配报考资格的考生,按其学籍所在区填报名额分配志愿,可填报名额分配到本校的普通高中学校志愿。特别提醒,老三区(越秀、海珠、荔湾)名额分配按三个独立的招生区域进行,区属普通高中名额分配只面向本区内的初中学校。
第二步:确认自身条件
名额分配本质上是“校内竞争”
确定自身拥有资格后,考生须了解自己就读的初中分到了哪些高中的分配名额、名额个数,并合理评估自己的成绩是否能达到目标校名额分配录取最低控制线。卓越教育中考政策研究专家团队对不同分数段的考生进行了填报分析。
对于预估分数在710分以上且排名在全校处于领先位置的考生,在名额分配录取中拥有很大的优先权,可以按照自己喜欢的顺序进行填报,只要达到学校的最低控制线要求都有机会被录取。
对于中等生,如本初中有分到自己心仪高中学校的名额,可尝试在名额分配冲击这些学校;如没有,可适当在后续志愿留空,不要填写不想去的学校。建议中上考生可选择比预估成绩低5-10分的省市属学校或区属学校,或许会有不错的收获。
而排名处于学校年级中段的考生,在年级排名上并没有太大优势,想要冲刺前八学校可能性不大,针对这一部分学生,建议可以在区属学校中挑选自己心仪的学校进行填写,增加录取机会,但切记不要填写自己不喜欢或者分数过低的学校用于“保底”,一旦成功被“保底”学校录取后,则会马上结束投档,与后续第三批次的学校无缘,也可以在填写完一到两所心仪学校后,选择不再继续填写,留在第三批次再进行继续投档,争取被心仪的学校录取。
而排名处于普高临界线的同学,建议可以第一志愿填写区属学校当中录取成绩和报名热度相对较低的学校,从而增加考上普高的机会。
名额分配是否就一定能以低于统一计划的分数录取呢?并不是。降分设定名额分配录取最低控制线并不等同于降分录取,中考按考生志愿和成绩择优录取,名额分配录取最低控制线只是录取的必备条件之一,每所初中学校分得的名额分配计划不同,考生成绩及志愿报考情况不同,投档录取后招生学校在各初中学校的名额分配录取分数也不同。若送生学校生源较好、符合报考条件的学生较多、所分得的招生学校较热门,有可能导致名额分配最低分高于统一招生最低分数线。
近年来第二批次的录取率比过往要提升不少,从而第三批的竞争进一步加剧,因此建议各位户籍生在名额分配中“提早上岸”,降低风险。
第三步:合理填报志愿
名额分配不要盲目“保底”
名额分配志愿填报安排在第二批次,每名考生能填3个名额分配志愿,并实行梯度控制线上志愿优先投档录取方式。也就是说,同一所学校,高分考生若非第一志愿填报,有可能被同一档内略低于自己分数但志愿更靠前的考生夺得录取资格。另外,同一档内的同一志愿,按考生成绩从高到低录取;若学校的招生计划录满,就不再向该校投档。
这个例子能更好地帮助考生理解名额分配录取规则:如考生甲名额分配第一志愿报A校,第二志愿报B校,第三志愿报C校,但A、B校都没有录取。C校分到甲所在初中只有1个名额,有个比甲分数低的同学乙第一志愿报了C校,他达到了C校名额分配录取最低控制线,甲还有机会被C校录取吗?
按照投档录取规则,要判断填报同一高中学校名额计划志愿的两名考生谁先被录取,是先比梯度、再比志愿顺序、最后比分数。假设该初中只有2位考生填报C校名额分配计划志愿,本例可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高分考生甲,分数比低分考生乙高一档,按照规定,先对高分考生所在档的考生进行投档,完成后再对低分考生所在档的考生进行投档,高分考生会被C校录取;第二种情况是高分考生和低分考生处在同一档,按照志愿优先原则,先投第一志愿,低分考生乙会被C校录取。
据广州市招考办统计,2023年录取情况来看在名额分配录取的考生中,第一志愿录取比例达到81.91%。普通高中学校名额分配录取的考生成绩较去年普遍提高,成绩在普通高中第一、二、三梯度线以上的考生均有所增加,生源分布更趋合理。
考生可视学校分得名额的情况而定,不需要一定把三个志愿都填满,同时不建议考生在名额分配中填报分数能达到但不太想去的“保底”学校,由于名额分配在第二批次,一旦被录取,将不能参加第三批次志愿的投档。否则,就要合理定位,慎选第一志愿学校,尽量充分利用多梯度投档规则和批次最大志愿容量,增加被录取的机会。
若考生想要查询自己的初中学校往年中考第二批次名额分配招生计划录取分数,可查阅《招考指南》在“中考中招-历年分数”查看。
采写:新快报记者 邓善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