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村口新建人行道,村内道路经过拓宽,沿路充“植”添绿,增设安全护栏,乡村风貌提升……走进清远市阳山县大崀镇,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新画卷徐徐展开。
继大崀镇美丽家园项目入围全省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省级示范项目后,大崀镇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党员干部、村民、人大代表凝心聚力,成功申报乡村产业社区省级示范项目。美丽家园和乡村产业社区两个项目,共获得省级示范项目资金2700多万元,有力有效解决农业农村发展最迫切、农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实际问题,为扎实推进“百千万工程”、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心系移民群众 美丽家园建设提升乡村颜值
茶坑水库位于大崀镇,是阳山县最大的水库、县城饮用水源保护地,在防洪、灌溉、供水、发电、生态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水库移民涉及茶坑村和大崀村两个行政村,共11个村小组272户1190人。
由于大崀移民村地处偏远、生态脆弱、基础薄弱,乡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相对滞后,成为制约当地高质量发展的短板。特别是2022年6月,茶坑村遭遇百年一遇的强降雨,引发泥石流、滑坡塌方,供水、供电、通信等公共基础设施被冲毁,一批房屋倒塌,新增5个大中型地质灾害隐患点。
大崀镇党委书记肖剑平告诉新快报记者,加快恢复重建家园、建设和美乡村,成为移民群众热切的期盼。大崀镇辖区内县人大代表通过走访联系群众,收集民意,提出一系列人大代表建议,将民声民意准确、及时地传递给政府。大崀镇党委、政府以“环库家园、和美茶坑”为愿景定位,以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和美乡村、打造“湖光山色、诗画田园”乡村振兴示范带上的明珠作为建设目标,积极申报美丽家园项目,并入围2023年度全省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省级示范项目,惠及两个村的移民人口共230户999人。
农村供水工程升级改造、生活污水治理工程、生活垃圾治理工程、村道建设、文体广场及设施、农房管控提升、乡村绿化亮化……新快报记者走进村庄见到,美丽家园建设如火如荼,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在建设过程中,大崀镇各级人大代表积极参与全程监督,持续跟进工程进度和质量安全,对遇到的问题及时解决,对移民政策进行详细的宣传。人大代表同心共建,移民群众主动让地,投工投劳,共同参与美丽家园建设。
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对大崀来说,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东风,是移民群众期盼的及时雨。“走好美丽家园建设的‘第一步’,为下一阶段的产业转型升级打下坚实基础。”大崀镇相关负责人表示,大崀镇确定了先打环境生活基础、再推产业转型升级“两步走”的发展路径,通过实施美丽家园建设,推动“百千万工程”、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在大崀落地落实,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生态优势。
乡村产业社区 “飞地经济”带动村集体增收
继美丽家园省级示范项目后,2023年10月,大崀镇再下一城,乡村产业社区项目成功申报2024年度全省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省级示范项目。
为什么建设乡村产业社区?大崀镇党委副书记、镇长严海斌介绍了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大崀镇有阳山西洋菜、茶叶、丝苗米、油茶、水果、阳山鸡等优质农产品,但农产品流通平台不多,制约农产品销售。同时,大崀镇目前唯一的农贸市场不仅结构简陋,功能单一,市场配套设施不齐全,也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当地群众期待对农贸市场拆除重建、升级改造。
为解决产业发展平台缺乏、农产品流通不畅等问题,大崀镇党委、政府顺应群众心声,在原有农贸市场处建设共2层、建筑面积2850平方米的乡村产业社区,打造乡村产业发展综合体,形成“固定商铺+流动摊位+集市广场”的商业形态,增强乡村集市功能,打通和拓宽农产品出村进城的销售渠道,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
探索发展“飞地经济”,是大崀乡村产业社区的一大亮点。通过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把乡村产业社区资产折股量化给移民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市场经营权租赁、特色农产品销售摊位租赁、农特产品流通中心租赁、广告位租赁、停车收费、充电车位经营权出租、农产品展销等方式,获得稳定收入,促进移民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大崀镇相关负责人表示,预计该项目年收入84万余元,所得收益将用于村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管护、缴纳养老保险、大病救助、股民分红等方面,让移民群众分享更多发展的成果。同时,有效增强圩镇综合服务功能,推动美丽圩镇扩能提级,让圩镇更加宜居宜业,真正成为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
强镇兴村富农 因地制宜做大做强特色产业
在大崀镇松林村的“田头智慧小站”,工人将成箱的新鲜西洋菜从冷库搬出来,装车运往广州。
“西洋菜基地不仅增加了村集体收入,还为村民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清远市人大代表、松林村党总支部书记黄火炎说,松林村各级人大代表积极履职,与镇村干部一起多方奔走协调,有效解决土地流转、民事纠纷等难题。目前,松林村已基本建成800亩阳山西洋菜基地,以及集仓库、分拣场、制冰室、冷库于一体的“田头智慧小站”,形成“一地多金”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增收。
“一年开局起步、三年初见成效、五年显著变化、十年根本改变”,去年,大崀镇印发全面推进“百千万工程”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聚焦城镇提能、乡村振兴、城乡融合、绿美生态建设,推动经济强、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努力建设成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示范镇、山水风光特色镇、农文旅特色小镇。
大崀镇党委、政府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大力推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立足各村发展基础、资源禀赋,引导走特色发展、错位发展之路。抓住清远打造“五个百亿+”农业产业、阳山打造五大农业产业的机遇,因地制宜做大做强阳山西洋菜、丝苗米、阳山鸡、生猪、枸杞、茶叶、水果等特色产业,同时,努力将美丽乡村转化为美丽经济,推动乡村旅游提质增效。
“在增强内生发展动力上下功夫,在促进富民兴村产业上想办法。镇人大将依托人大代表联络站常态化开展调研、视察、督查、走访活动,主动建言献策,积极为大崀高质量发展做出人大力量。”大崀镇人大相关负责同志表示,大崀镇积极探索做好乡村经营文章,做实基础、做强产业、做美环境,让乡村不光有颜值,更加有产值,真正让镇域经济强起来、产业兴起来、乡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乡村旺起来。
统筹:李志 朱颖洁
采写:新快报记者 朱清海
图片:新快报记者 王 飞
校对:王萃
版权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新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