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5月25日至26日,由东莞市人民政府与广东院士联合会共同主办的2024松山湖科学会议在东莞举行。本次会议聚焦“具身智能”领域,与会院士专家通过深入交流、研讨,广泛凝聚科学共识,大会正式发布了《2024松山湖科学会议共识》。
会议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钹,会议执行主席、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张建伟,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国杰、王树新,新西兰工程院院士陈小奇、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郭毅可、戴建生,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马书根、郭书祥等院士专家出席会议,东莞市委书记肖亚非出席会议并讲话,省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成洪波,东莞市副市长黎军、陈庆松,广东院士联合会秘书长卢育辉等出席会议。
东莞抢占人工智能产业风口
会上,肖亚非代表东莞市委、市政府向各位院士、专家、领导和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对长期以来支持东莞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他表示,2024松山湖科学会议的召开,不仅是科学界的一次盛会,更是东莞的一件大喜事。东莞作为一座以“科技创新+先进制造”为特色的城市,将在电子信息领域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在模型应用领域推动“大模型”+“工业小模型”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应用。
同时,加强算力算法生态在松山湖和滨海湾集聚,设立“工业算法”联盟,加快开发一批“开箱即用”的智能算法应用,在中心城区附近规划建设人工智能小镇,探索建设城市级人工智能算力公共服务平台。希望大家多到东莞参与科技交流、开展科研活动、推动成果转化。东莞将全力当好大家的服务员和“合伙人”,在项目资金、产业基金、产业空间、人才引留等方面,为大家在莞创新创业提供最大的支持和最优的服务。
“去年年底,我来到松山湖参加人工智能场景应用大会,东莞、松山湖对科学、对产业落地的热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张建伟表示,在具身智能产业爆发增长的新时代,东莞已开始布局卡位,通过发挥制造业门类众多,应用场景丰富的特点,创出东莞具身智能的新特色,助推产业转型,构筑发展的新引擎。“人工智能下一个风口就是聚焦在真实世界,落地场景。东莞是人工智能场景落地很好的‘练兵场’和实践基地。”
科学家分享具身智能前沿技术趋势
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张建伟在介绍会议总览时表示,具身智能已成为人工智能的下一个浪潮。“具身智能旨在发展基于数据驱动的软硬件结合智能体,以不同形态的机器人在真实物理环境下执行任务为主要方式,来实现人工智能的进化,具备自感知、自认知、自决策、自执行、自学习等智能特征。”
张建伟介绍,本次科学会议,将聚焦多模态大模型、机器人具身智能、工业具身智能、医疗机器人具身智能、具身智能安全与治理五大领域,共同探讨科学前沿的理论及技术的突破性进展、交流交叉学科的发展新态势,形成会议共识。
会议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钹在会上发表题为《大模型时代的具身智能》的特邀报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李国杰带来题为《关于具身智能的元思考》的特邀报告。南科大机器人研究院院长、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戴建生则带来题为《智能结构进化机器人一“具身智能”的变身、变体与变胞》的特邀报告。
“服务机器人会成为未来一个机器人发展的增长点。如医疗、康养、清洗、农业、物流、酒店接待等领域应用的专业服务机器人,其增长率会远远超过工业机器人的增长率。”新西兰工程院院士、新西兰皇家科学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吴贤铭智能工程学院院长陈小奇在会上预测,未来具身智能机器人会走进千家万户、各行各业。
《2024松山湖科学会议共识》正式发布
采写:新快报记者 杨英杰 通讯员 松湖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