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料多次出问题
5月27日,茉酸奶就“过期原料换标签续命”“水果闻出馊味才肯扔”等问题发布致歉声明,称涉及的4家加盟门店在日常运营中均未严格执行茉酸奶总部的运营操作和培训标准,公司已经安排即刻闭店,并将永久与其解除合约。#茉酸奶致歉#成为热搜词条,网友大呼“又塌房”。事实上,以高定价标榜自身“用料考究”的茉酸奶,已多次因原材料问题登上热搜。
高定价一直备受争议
据媒体报道,北京多家茉酸奶加盟店发现问题:使用过期40余天的原料;更换效期标签,不按时报废原料或根本不使用效期标签;常温存放应冷藏的水果,水果变色、出水后仍继续使用;偷工减料,不严格按照配料表足量放料;用工不需要工作人员提供健康证明等。
与喜茶、奈雪的茶、茶百道、沪上阿姨等新茶饮不同,成立于2014年的茉酸奶专注于现制酸奶赛道,官方信息显示,目前茉酸奶全国门店数量已突破1600家,年销售量超2100万杯。
自成立以来,茉酸奶一直因高定价备受争议。对此,茉酸奶CEO顾豪曾表示,茉酸奶“用料考究”,好的原料注定成本高昂。
记者在茉酸奶小程序的点单页面看到,茉酸奶共有25个SKU(库存单位),主流价格带在20元-35元,销量最高的巴旦木牛油果酸奶奶昔中杯420克售价为27元,大杯520克定价33元,主要成分为“有机酸奶、牛油果、美国巴旦木、100%牧场牛乳/0植脂末标准基底乳”。
不过,茉酸奶曾被质疑“产品中含有植脂末”。2023年7月,茉酸奶被曝出制作原料除水果外,还使用了一款名为“上野曼道牌雪糕”的原料,网友质疑该雪糕配料中的精炼植物油等成分实则是将植脂末成分拆解而成。随后,茉酸奶在官方公众号宣布,2023年8月1日起,茉酸奶全国门店的所有酸奶奶昔产品将升级使用全新版本奶基底,即一款以进口乳粉(所有乳粉均由生牛乳加工而成)为基底的原料。
凸显加盟体系漏洞
今年3月,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点名茉酸奶,指出对照检测数据中蛋白质和乳糖含量发现,茉酸奶的芒果酸奶奶昔用的酸奶量并不多,但脂肪含量却高得很奇怪,是蛋白质含量的3.25倍,是乳糖含量的2.77倍。
茉酸奶则声称,网上质疑公司产品中不含酸奶的言论为不实言论,并强调全线产品均含有酸奶,且不含任何人造反式脂肪酸,不添加植脂末,无氢化工艺,所有原料完全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如今,事隔不足三个月,茉酸奶再次因食品安全问题被推上风口浪尖。面对媒体曝出的一系列原料质量问题,网友们非常愤怒,“再也不喝了”“太差劲了”“茉酸奶你没有心”“又一家塌房了”“所以说10元咖啡确实有生存土壤”……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此次茉酸奶加盟店事件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食品安全事件,体现了很多加盟商唯利是图,把食品安全的重要性置之于法律之外,同时也凸显出目前中国加盟体系的一些漏洞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建议品牌在选择加盟商的时候考虑其价值观以及食品安全意识。
茉酸奶在此次事件的致歉声明中称,总部将对全国所有门店的“食材存储、食品效期、水果保存”等问题再度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实现线上周报和月报核查,并对所有员工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
■新快报记者 陆妍思 实习生 常疆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