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5月28日,由海珠区龙凤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主办的《龙凤寻史:从广州发现世界》新书发布会在太古仓太空间livehouse举行,该书是由龙凤街道党工委组织专家学者、街道干部和居民群众,历时两年多时间编写而成,由中山大学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分为总论、古代龙凤、晚清大变局、近代龙凤、结语共五个章节板块。
发布会上,《龙凤寻史:从广州发现世界》的作者武洹宇教授介绍了该书的主要内容和特点,以及研究、撰写该书的心路历程。武洹宇表示,龙凤有三个特质最能打动人,首先她曾是“热闹繁华似秦淮”的风雅之地,是海珠“黄金”区域的中心;同时她是近代中国全球化发生最早、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她还是珠江三角洲普通百姓投身图强求变,竭力推动一个古老帝国迈向现代世界的最前沿的试验场。“撰写《龙凤寻史:从广州发现世界》的过程是一段充满惊喜和趣味的旅程。”武洹宇说道。
“因为这本书,让我了解到龙凤的重要性。她是中国与世界的交往窗口,是近代民主革命与国家转型的发源地之一。”《龙凤寻史:从广州发现世界》的另一位作者刘芮老师说道。
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古南永认为,位于“十三行”区域对岸的龙凤地区,在清朝“一口通商”时代已成为富商的居住地,货物的储存中转集散区,在生产、运输、贸易各环节交往的过程中,都关联着中国与世界,在他看来,《龙凤寻史:从广州发现世界》仿佛是一个微型的文字博物馆,展现广州“千年商都”的底蕴。广州岭南文化研究会会长、广东省文化学会副会长、广东财经大学教授江冰认为,《龙凤寻史:从广州发现世界》是一部跨界的地域方志书,同时又是一本形象生动的乡土课本,篇幅虽不大,却如一束光,照亮珠江南岸的千年历史。
龙凤街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相传南汉王刘岩曾在这一带修建过行宫,以“龙”字为名的街巷50余处。目前,辖区仍保留着众多历史文化元素,有瑶溪二十四景中的合流津、汇津桥,有广东省历史文化街区的龙骧大街。据统计,辖内现有文物16处,历史建筑31处。龙凤既有太古仓、大阪仓以及沿岸公园首屈一指的珠江后航道岸线资源,又有历史风格的岭南风传统民居建筑群、民族英雄邓世昌等历史文化名人资源。
据了解,《龙凤寻史:从广州发现世界》将可以从海珠区图书馆、龙凤街道党群服务中心、龙凤街道辖内各社区居委会借阅,也可以在众多线上平台及全国省级新华书店购买。龙凤街以书“引凤来栖”,更好地让社会各界知道龙凤、了解龙凤、爱上龙凤,吸引更多人才来海珠来龙凤创新创业。
采写:新快报记者 林翠珍 通讯员 李桃
图片:新快报记者 郭思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