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建有各类体育场地34.08万个
5月28日,广东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听取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广东省全民健身条例》(简称《条例》)实施情况的报告(简称“报告”)。报告显示,目前全省建有各类体育场地约34.08万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8平方米。
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8平方米
全民健身,场地是基础保障。报告透露,目前,全省建有各类体育场地约34.08万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8平方米,建成健身步道超2.68万公里,建有社区体育公园3000余个,提前完成《广东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相关场地设施指标要求;构建15分钟健身圈,形成省、市、县、镇、村五级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网络。
各地市因地制宜,推动全民健身工作出新出彩。例如,广州市注重加强全民健身设施的维护管理,专门出台社区全民健身设施建设和管理办法,设立社区设施维护专员。深圳市加快推动提升全民健身设施智能化水平,“十四五”期间新建300余套智能化室外健身设施。梅州市着力打造“足球之乡”,建设足球场1067块,每万人2.6块,居全省第一。
培育多元化常态化体育赛事活动品牌
报告表示,近年来广东注重培育多元化、常态化的体育赛事活动品牌,激发群众参与热情,展现广东新形象。
2019年至今,全省成功举办40多项国际性赛事、100多项全国性赛事、600多项省级赛事。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全省举办4500多项群众体育赛事活动,比赛15万余场,参加比赛190多万人,专场观众2500多万人。其中,乡村体育赛事亮点频现,中山沙溪队、东莞大朗队在2023年全国和美乡村篮球大赛(村BA)中夺得总决赛冠亚军。
各地立足地域特色积极打造“一城一品”赛事活动,广州马拉松赛、龙舟赛,深圳冰球赛、马术赛,韶关穿越丹霞山50公里徒步赛、自行车赛,梅州“李惠堂”全国五人足球争霸赛、“亲梅逐马”主题马拉松赛等赛事亮点纷呈,有力助推全民运动水平提升。
此外,广东注重通过多元赋能,提升全民健身服务保障水平。重视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累计培训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37万人,居全国首位。全省建成国民体质测定与运动健身指导站163个,乡镇(街道)社会体育指导员服务站1317个,形成覆盖乡镇(街道)的科学健身服务网络。
公共体育设施配建与开放力度有待加强
报告表示,对照《条例》要求,与人民群众健身健康日益增长的迫切需求相比,广东全民健身工作还存在一些短板与不足。例如,有的地区在推进公园、绿地、绿道、改(扩)建居民住宅区等公共体育设施配套建设以及学校场馆向社会开放等方面,协同配合、齐抓共管的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部分场地设施开放使用不充分。报告指出,企事业单位和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对外开放工作仍存在瓶颈制约,缺乏行之有效的促进措施。部分体育设施收费标准存在争议,部分中小学校运动场地偏少、偏小,配备400米标准田径场、游泳馆及综合球类馆的不多。
采写:新快报记者 黄闻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