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6月5日,以“保护传承非遗 赓续历史文脉 谱写时代华章”为主题的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广州非遗宣传展示主会场活动,在广州市番禺区沙湾古镇举办。活动现场举行了“沙湾非遗古镇”揭牌仪式,作为广东省首个明确命名的非遗古镇,800年沙湾焕发新颜,将助力广州非遗的系统性保护和聚集化发展迈上新台阶。
本次活动由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主办,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中共番禺区委宣传部、番禺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和番禺区沙湾街道办事处承办,也拉开了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广州非遗宣传展示系列活动的序幕。
非遗巡游、非遗研学,主会场遍布古镇景区
记者发现,主会场为“龙形”布局,活动遍布整个沙湾古镇景区,形成一条曲折蜿蜒的龙之形态,沿途的聚集展示区、墟市或打卡点则是龙爪,古镇迷你非遗巡游、非遗研学等动态活动则有如龙的血脉,呈现了龙年龙的传人共传非遗的生动场面。
开幕式上,广东音乐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陈芳毅老师领衔的团队倾情演奏了经典曲目《赛龙夺锦》和新创作品《春雨》,引领人们穿越800年古镇;粤曲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廖绮、林婷婷带来《盛世中华颂》,传递出非遗讲好中国故事的声音;市级非遗项目广府婚礼习俗的原创节目《沙湾有喜》出自沙湾古镇岭南囍事文化团队,让人感受传统婚俗的美好与祝愿。
“古镇迷你非遗巡游”由“沙沙湾湾”卡通吉祥物和龙狮、飘色、鳌鱼、鱼灯、汉服表演队伍等组成。
作为广州非遗购物节首次举办的线下主会场(非遗墟市),汇聚了广彩、广绣、广州榄雕、小凤饼、嫁女饼、广式腊味、凉茶等31个摊位,“吃、穿、用、赏”应有尽有,和“书香番禺365”文旅墟市一起构成主会场当天的重头戏。现场更依托广州非遗购物节线上会场进行了网络直播,采用网红探店、访谈、介绍产品等互动方式,进行实时引流,扩大非遗消费宣传声量。
“广州非遗在历史街区、村镇集聚传承优秀案例展览”是首度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的非遗集聚传承的成果展示,包括永庆坊、北京路、沙湾非遗古镇、正果老街、荔湾非遗集聚区、瓜岭村等20个优秀案例。
古镇遍布非遗主题打卡点,不少游客手持《沙湾非遗古镇攻略》寻宝非遗,打卡集章,赢取沙湾特色非遗文创,更有非遗文创明信片供大家将心中的祝福与牵挂寄给远方的亲友。“何以沙湾、何以非遗”研学活动则吸引了勇于挑战的年轻人,他们不仅来自广州各区,更有在广州求学的港澳籍大学生闻讯而来。
非遗古镇树标杆 聚集发展促传承
番禺沙湾是目前广州市唯一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先后获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龙狮之乡”“中国鱼灯艺术之乡”等荣誉称号,也是广东音乐的发源地。近年来,沙湾古镇不断加强非遗整体性保护,促进非遗集聚发展和跨界融合,成为广州非遗的重要聚集地,目前已进驻非遗项目、店铺32个和多个非遗传承基地、工作站,“非遗在校园”传承活动持续活跃并屡屡获奖,非遗经营性转化成果喜人,部分非遗店铺2023年营业额超7500万元。日前,番禺区出台《番禺沙湾非遗古镇培育实施方案》,进一步发挥古镇非遗集聚和品牌优势,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将沙湾非遗古镇培育成为在大湾区乃至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非遗聚集区标杆。
5日下午,主办方还在沙湾留耕堂举行了专场学术沙龙“广州非遗沙龙:非遗在历史街区、村镇传承发展与文化再造”,邀请各界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为“沙湾非遗古镇”的建设路径乃至广州非遗的聚集化发展之路达成诸多学术共识。
百场活动绽放花城
记者了解到,6月期间,广州市将在全市范围内举办210多场形式多样的非遗宣传、展示、展演、展销、体验活动,让广大市民游客共享广州非遗系统性保护成果,充分彰显出“人民的非遗 人民共享”的非遗保护理念。
其中,广州非遗开放日自2017年以来已举办多届,旨在发动全市各非遗点公益开放,提升广州非遗的能见度、传承人的活化能力和群众的参与度。今年的开放日更加强调社会联动和场景应用,以广州非遗“五在”工程(在景区、在博物馆、在校园、在商场、在社区)为切入点,在6月1日-10日期间举办192场开放日活动,创历年度活动数量之最。
广州非遗购物节自2020年以来已连续举办5届,旨在线上线下营造非遗消费热潮,推动文旅消费和高质量发展。今年的购物节将贯穿整个6月份,包括开展多场非遗直播带货、传承人直播带货技巧培训、发起话题“#遇见广州非遗# 广州非遗购物节”、拍摄非遗产品推介系列短视频等。
粤剧优秀民间团体演出季,将在广州市文化馆举行多场粤剧私伙局演出、粤剧在校园成果演出、粤剧主题讲座等活动。今年适逢粤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15周年,该系列活动,将生动地彰显粤剧在社区、在校园传承发展的蓬勃活力。
采写:新快报记者许婉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