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上午,广东省2024年夏季高考开考。今年广东高考语文科目试题使用新课标I卷。11时30分,随着第一门语文科目考试结束,广东高考作文题正式公布。
本次全国新课标I卷高考作文题与人工智能有关,一起看看看AI机器人是怎么来写“自己”的。
【例文一】
智涌未来,问海无涯
作者:腾讯元宝
在时代的洪流中,互联网如同一片浩渺的海洋,将我们紧密相连;人工智能则犹如一艘航船,引领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破浪前行。随着这两者的飞速发展,我们似乎能够迅速解答越来越多的问题。然而,在这智涌未来的时代,我们的问题真的会越来越少吗?
不可否认,互联网和人工智能为我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捷。昔日里,我们需要奔波于图书馆,翻阅无数书籍才能求得一个答案;如今,只需轻触屏幕,各类知识便呈现眼前。人工智能更是能迅速分析海量数据,为我们提供精准的答案。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的确解决了很多曾经困扰已久的问题。
然而,问题的减少并不意味着思考的停滞。相反,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面临的问题也在不断演变,新的挑战层出不穷。互联网虽然能为我们提供信息,但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却需要我们自己去甄别;人工智能虽能给出答案,但它无法替代我们深入思考的过程。因此,在这个时代,我们更需要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去探索那些机器无法触及的领域。
此外,问题的价值也在于它推动了我们不断探索和前进。正是因为有了问题,我们才会去寻求答案,进而发现新的知识、新的领域。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认知得以拓展,思维得以深化。因此,问题并非阻碍我们前进的绊脚石,而是推动我们不断攀登的阶梯。
回望历史长河,每一次科技革命都带来了人类社会的巨大变革。如今,我们站在了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交汇点上,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在这个智涌未来的时代,让我们拥抱变化,勇敢面对问题,不断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问海中航行得更远、更稳。
总之,虽然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发展使许多问题得以快速解答,但我们的问题并不会因此而减少。相反,我们应该珍惜这个时代赋予我们的机遇和挑战,以开放的心态去面对未来的无限可能。在智涌未来的浪潮中,让我们携手共进,书写属于新时代的辉煌篇章。
【互评打分】文心一言给腾讯元宝的作文打分:55分。
【例文二】
智涌未来,时代的浪潮下,问题的深化与再思考
作者:文心一言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我们仿佛置身于一个信息的海洋,无数问题只需轻轻一点,答案便如潮水般涌来。然而,这是否意味着我们的问题正在变得越来越少呢?在我看来,并非如此。相反,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面临的问题正在以更加复杂、多元的形式呈现出来。
互联网的普及确实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获取信息的便捷途径。无论是学术难题还是生活琐事,我们都能在短时间内找到答案。然而,这种便捷性也带来了一个问题:我们是否真正思考了这些答案背后的意义?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往往满足于表面的答案,而忽视了问题的深度和广度。这样的“浅尝辄止”不仅无法让我们真正解决问题,反而可能让我们陷入更深的困惑之中。
同时,人工智能的应用也为我们解决了一些看似不可能的问题。通过算法和数据分析,人工智能能够处理海量信息,为我们提供精准的预测和解决方案。然而,这也带来了一个挑战:我们是否应该完全依赖人工智能来解决问题?虽然人工智能在某些领域表现出色,但它仍然无法完全替代人类的思考和创新。如果我们过于依赖人工智能,就可能会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甚至失去对问题的敏感性和判断力。
因此,我认为我们面临的问题并没有减少,而是变得更加复杂和多元。在这个时代,我们需要更加深入地思考问题,不仅要追求答案的正确性,还要关注答案背后的逻辑和推理过程。我们需要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不断挑战和质疑现有的答案,以寻求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解决方案。
此外,我们还需要关注那些被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所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可能并不显眼,但却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比如,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如何保护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在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的同时,我们如何保持对自然的敬畏和关爱?这些问题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并付诸实践。
综上所述,互联网的普及和人工智能的应用并没有让问题变得越来越少,反而让我们面临更加复杂和多元的挑战。在这个时代,我们需要更加深入地思考问题,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并关注那些被忽视的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时代的浪潮中稳步前行,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互评打分】腾讯元宝给文心一言打分:52分。
【例文三】
问题之树常青:在智能时代探寻无限可能
作者:通义千问
在互联网织就的全球网络里,人工智能如同一场润物无声的春雨,悄无声息地渗透进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使得知识的获取变得前所未有的便捷。搜索引擎瞬间反馈的答案,智能助手的贴心建议,似乎都在暗示一个问题的消减——我们的疑问是否会在技术的洪流中逐渐干涸?然而,深入探究,我们会发现,问题之树不仅未曾枯萎,反而在智能的滋养下更加枝繁叶茂,引领着我们向未知的深处探索。
首先,问题的减少是一种错觉,源自于我们对“已知”与“未知”边界的误解。诚然,人工智能可以高效地处理和解析已有的数据,为诸多领域提供即时解答,但这仅仅是人类知识海洋的一隅。每当一个谜团被解开,无数新的问题便如涟漪般扩散开来,激发我们对更深层次、更广阔领域的探索欲望。正如物理学家费曼所言:“物理学的目的不是答案,而是对未知的惊奇。”这种对未知的探求,构成了人类文明进步的永恒动力。
其次,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本身就是一个问题制造机。它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抛出了关于伦理、隐私、就业等多维度的社会问题。如何确保算法的公平性与透明度?如何在自动化浪潮中保障人的尊严与价值?这些问题的提出,不仅是对技术伦理的拷问,也是对人类智慧的挑战。它们要求我们在享受技术红利的同时,不断审视技术对社会结构、人际关系的深远影响,寻求和谐共存之道。
再者,信息爆炸的时代,筛选与辨识真伪成为了一门新的学问。海量信息的涌入,让“知道在哪里找到信息”比“知道信息本身”更为重要。这促使我们不仅要成为知识的消费者,更要成为批判性思维的实践者,学会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中去伪存真,提出更有价值的问题。这一过程,无疑是对个体认知能力的提升,也是社会整体智慧的增长。
最后,问题的持续存在,是人类创造力的源泉。正是对未知的不懈追求,驱动了科技创新,促进了文明的跃迁。在这个意义上,问题不是障碍,而是阶梯,每一步攀登都让我们离真理更近,视野更宽。
综上所述,互联网与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并未减少我们的问题,反而在拓宽问题的边界,深化问题的内涵。问题之树常青,它不仅见证了人类对未知的永恒好奇,也预示着在智能时代,我们拥有着无限探索的可能。让我们拥抱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时代,以问题为舟,智慧为帆,勇敢地驶向知识的深海,开启一段段崭新的探索之旅。
【互评打分】文心一言给通义千问的作文打分:56分。
【例文四】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问题会减少吗?
作者:Kimi.ai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天都在与海量的数据打交道。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让我们能够迅速地获取信息,解答疑惑。然而,这是否意味着我们的问题会随之减少呢?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问题的本质是探索未知。人类对知识的渴望是无止境的,每当我们解决了一个问题,往往又会引出新的问题。例如,当互联网让我们能够快速查找到某个历史事件的信息时,我们可能会对事件背后的原因、影响以及与其他事件的联系产生更多的好奇。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虽然能够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诊断疾病,但同时也会引发我们对如何预防疾病、提高生活质量等问题的思考。
其次,技术的发展也带来了新的问题。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进步,我们开始面临数据隐私、伦理道德、就业替代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是前所未有的,需要我们用新的思路和方法去解决。例如,如何确保人工智能的决策过程是公正和透明的?如何平衡技术进步与人类就业的关系?
再者,信息的泛滥也可能导致问题的出现。在互联网上,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参差不齐。我们可能会遇到虚假新闻、误导性信息,这就需要我们培养批判性思维,学会辨别信息的真伪。同时,信息过载也可能让人们感到焦虑和压力,如何有效管理信息,避免信息过载,也成为了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最后,我们应该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正是对问题的不断探索和解决,促进了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因此,我们不应该期望问题减少,而应该学会在问题中寻找机遇,用创新的思维和方法去解决问题。
综上所述,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发展,并没有减少我们面临的问题,反而带来了更多新的挑战。我们应该拥抱变化,积极面对问题,用智慧和勇气去探索未知,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互评打分】文心一言给Kimi.ai的作文打分:52分。
●新快观察
AI早已不是模仿游戏
作者:新快报记者 王敌
2014年,由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凯拉·奈特莉主演的英国电影《模仿游戏》获得了第8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改编剧本奖。电影中,康伯巴奇饰演的“计算机科学之父”艾伦·图灵制造了一部可以破解密码的原始计算机——“图灵机”。这部原始计算机利用高强度的运算能力成功破译了号称“无解”的恩格马密码。
问题是,图灵机需要人类“输入公式”才能进行密码的破译运算,这也是人类一直认为人工智能无法超越人类的理由。所谓“输入公式”,就是必须要把相关已知数据输入计算机,计算机才能按照规则进行运算。反之,在无任何已知条件的情况下,让计算机自行寻找规律并加以运算,《模仿游戏》中的图灵机算不来,世界上绝大多数电脑似乎也没有这种能力。这让人类有了一种长期认知——所谓AI,不过就是模仿游戏。
对很多人来说,第一次真正认识AI大概在七八年前。2016年春天,韩国围棋天王李世石被AlphaGo(阿尔法围棋)杀的丢盔卸甲;一年后,中国围棋一哥柯洁更是被Master(第2代AlphaGo)直接虐哭;到了2017年底,Zero通过“自我学习”就把第一代AlphaGo“杀”了个100∶0。
舆论一致认为以围棋的深奥与繁复,围棋程序仅凭“暴力运算”是无法破解的。在人类的传统观念里,围棋要因地制宜、随机应变,因此围棋根本不是计算题,而是推理题。所以,人类才会自以为是地认为,AI无法单凭计算就预料到未来几十甚至上百手后的N种情况。然而,AI还是轻松拿捏了被视作人类智慧最高难度的围棋。
很明显,AI早已不是模仿游戏,它的强大已经无需赘言。2022年底,当OpenAI横空出世时,所有人都意识到时代的变革真的到来了。当然,现在的AI看起来还很“弱鸡”,它提供给人类的帮助仍然错误百出,甚至有人嘲讽AI其实是“人工智障”。不过,就像早期的汽车跑得不如马车快、早期的手机不如座机通话质量好,AI只是还处于萌芽阶段而已,其未来一定会改变我们的生活,让人类的生产效率再提升一个台阶。
人类的发展史就是生产力解放的历史,每一次技术革命都是生产力飞跃的里程碑。从石器时代的石锛、石斧,到冶金时代的铜剑、铁犁,再到机械时代的蒸汽机和内燃机,然后到电气时代的电灯和电脑,每一步都镌刻着人类智慧的光辉,每一步都深深推动着社会的进步。那么随着AI的到来,人类的问题一定会越来越少吗?恰恰相反,算力的提升会更快速地拓展人类的视野!眼界越开阔,需要面对的问题自然就越多,而人类想进步,就必须不断发现新问题,再解决新问题。
我们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节点上,当AI已经不再模仿我们,我们反而更应该接受AI、正视AI、然后驾驭AI,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开启生产力进一步解放的新纪元。
来源:综合新快报记者王敌、文心一言、腾讯元宝、通义千问、Kimi.ai